漲?還是跌?各種樓市預言漫天飛舞。有人曾預計,房價會在2012年崩盤。有人曾微博立帖為證,說今年3月房價泡沫將會破滅。也有人說,“未來五年一線城市房價翻一番”。
房價節節上漲的事實證明,崩盤、泡沫破滅的預言已然或者瀕臨落空。如今,他們對于追隨這些觀點至今未買房的人要說些什么?
樓市調控一輪緊過一輪的當下,業內一些人認為,“房價翻一番”的預言也未必靠譜。如今,他是否還堅持當時的預言?
曹建海:看空樓市是迎合公眾需要
2010年:“房價會在2012年崩盤。”
現在說:“看空樓市不是迎合輿論,而是迎合公眾的真實需要,代表了底層公眾的真實呼聲。”
“沒人相信房價會降了”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當初外界給予你和時寒冰、牛刀的“地產三劍客”的稱號?
曹建海:因為當初對于房價上漲,公眾的意見非常大。這個稱號就反映了公眾的訴求,代表了一些無房者對房價下降的期望。但后來擁有住房的越來越多。一旦擁有住房,很多人就會站在房價下降的對立面。
現在沒有人再相信房價會下降了。“地產三劍客”這個稱號也已經成為歷史了。
新京報:2009年,你曾說,社科院《房地產藍皮書》“年年預測年年錯”。當時為何發出這種批評?
曹建海:《房地產藍皮書》的預測完全站在開發商的立場上。他們預測時參考的一些依據是統計局的數據和分析。事實上,這些數據、分析與真實情況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房地產藍皮書》提出的一些命題都是很不靠譜的,比如說“高房價造就了利益鏈的共贏”等等。這完全忽視了底層公眾的呼聲。
新京報:你在2010年前后因何作出“2012年房價崩盤”的預測?
曹建海:當初我認為政府是理性的,認為政府會通過降房價來促民生、促進產業和經濟的協調發展。但事實上,政府已經把房地產作為支柱和依賴。貨幣的超發也推高了房價。
這幾年調控的目標是讓房價漲速放緩,不要漲得太猛。同時,既得利益者一直嚴防死守,來阻礙房價泡沫的破裂。這是造成這幾年房價只漲不降的主要原因。
“沒必要買改善型住房”
新京報:有人說,你先前看空房價是為了迎合輿論,怎么看待這種說法?
曹建海:看空樓市不是迎合輿論,而是迎合公眾的真實需要,代表了底層公眾的真實呼聲。社會要健康、理性、穩定的話,房價是一定要降下來的。
新京報:也有人說,以前曾追隨過你的觀點,認為房價會下降沒有買房,而到了現在卻發現買房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曹建海:決策層曾經明確提出過“降房價”,提出一定要把調控政策落到實處。據此,很多學者都曾作出過房價會下降的預測。但很多時候,政府說的跟做的并不太一致。政府的一些房地產政策是非理性的。而學者則代表的是一種理性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以理性的眼光去預測的話,結果是截然相反的。由此而致的混亂結果,誰來承擔責任?
新京報:你現在對購房者有何建議?
其實對于購房者來說,沒有買房就避免了成為一個房奴,也避免了把所有財產都放到住房上。如果一個無房者有結婚等剛性需求,那該買就買。
如果自己有了小住房,我個人認為購房者沒必要去買面積更大的改善型住房。可能有人覺得購買了大面積的房子,也可以保值升值。我不想對那些買房時先考慮賺不賺錢的人發表意見,也不會對他們提供建議。
新京報:能否就未來房價走勢發表下預測?
曹建海:未來房價的走勢是不可預知的。我們應該看一下,日前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政策能否起到作用。如果這次調控失效的話,那未來房價的失控,有可能成為一個大概率事件。
牛刀:今年中國房價泡沫將破滅
2012年:“半年后(2013年3月),房價泡沫破滅,中國經濟開始轉型。”
現在說:“對經濟趨勢性判斷誰都可以說。我依然認為2013年中國房價泡沫將破滅。”
稱崩盤將出現在中國
新京報:去年9月,你判斷今年3月中國的房價泡沫將會破滅,如今3月已至,你還堅持這個判斷嗎?依據是什么?
牛刀:我的原文是:立帖為證,中國房價泡沫頂多再撐半年。半年后,房價泡沫破滅,中國經濟開始轉型。也就是今年3月份政策會明確,因為新政府已經交接,這是內因;外因是美元指數開始走強,對中國經濟沖擊很大。我的這一判斷,已經被事實證明是對的。
新京報:能詳細解釋一下你所說的“內因”和“外因”嗎?
牛刀:中國經濟主要的推動力是投資和出口。對樓市來說,每年有兩筆資金會流進樓市,構成了中國樓市新增投機資金的主流:一筆是政府投資產生大量的灰色收入,另一筆新增資金是出口退稅的錢。
今年新政府反腐力度加大,投資產生的灰色收入這部分資金有所收斂;而在出口退稅方面,中國的出口企業已經出現全線虧損,如果美元指數繼續漲,大宗資產價格會狂跌,所謂廉價資源在國際上已經不廉價,很多產業債務鏈會斷裂,市場會大幅萎縮,很多出口企業會破產,出口受到毀滅性打擊。基于這兩方面的判斷,中國樓市投機資金在2013年會出現大幅萎縮,甚至枯竭。
中國樓市一旦失去新增資金,結果可想而知。在此同時,可能會遭遇人民幣匯率崩盤。日本當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日元貶值跡象,導致樓市其他資金紛紛流向外匯,直接刺破了房價泡沫。日本當年出現的崩盤一幕,很快將出現在中國。
“我越來越接近真理”
新京報:此前,有專家從“城鎮化”、“人均收入翻倍”、“改革是最大的紅利”三個方面分析得到結論:2013年的房價必然“大漲”。你認為這些依據是否有道理?
牛刀:扯淡的事。這種概念性的炒作都是騙人。
新京報:你從2005年開始的多次預測,除了2007年與徐滇慶的對賭之外,少有勝局。如何看待自己此前的多番預言?
牛刀:這完全是胡說,我2006年才開博客,2007年陷進一場賭局才開始研究房價問題。什么叫勝,什么叫輸,與我毫不相干。我只談自己的觀點,樓市一錯再錯,再錯下去只有崩潰。
新京報:對自己這些年的預測結果的準確性作何評價?是否后悔過?
牛刀:我的觀點你愛聽就聽,不聽拉倒。我從不后悔,因為我追求的是真理。按照經濟規律談經濟,大體錯不了。
新京報:這些年來,沒有哪一個時期讓你覺得應該改變一下判斷嗎?
牛刀:我越來越接近真理。我改變什么?
“我沒有錢買豪宅”
新京報:很多網友說,因為受到你們空方專家的言論影響,他們在買房置業的好機會面前“踏空”了。對這些人,你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牛刀:什么叫做踏空,你難道只活三五年嗎?機會多得很,而唯獨不要沖進泡沫當中。這些網友要算一筆賬,2008年20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能當現在的一萬元,而且比現在生活還要好。什么原因?就是2009年大肆印鈔導致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急劇下降。房價漲得越多泡沫就越大,很快就跌得更慘。這是規律。
新京報:有人說你的唱空是迎合民粹意見,以此獲取知名度。也有人說你雖然打賭不斷唱空房價,自己卻置業買豪宅。
牛刀:完全扯淡。我只是和曹建海熟悉后響應他的號召,向高房價挑戰而已,不是什么民粹,更不是什么獲取知名度,也沒人擁護我。相反,擁護時寒冰、曹建海的人更多。他們才是意見領袖,我只是草根。我沒有錢買豪宅。
新京報:許多經濟學家都同意,“經濟具有不可預測性”,同樣樓市也是難以預測的。你在每次做出判斷的時候,考慮過這些預測可能帶來的影響嗎?
牛刀:沒誰去做什么預測。但是,對經濟趨勢性判斷誰都可以說。我依然認為2013年中國房價泡沫將破滅。
陳寶存:一說房價要漲就會被罵
2010年:“2010年北京房價將維持15%—30%的漲幅。”
現在說:“五年之后,我以北京各個環路的數據來驗證‘五年內房價翻番’的預測。”
“我不在乎別人罵我”
新京報:外界將你稱為“樓市春天派”掌門人之一,“春天派”是怎么來的?
陳寶存:我是2008年開始談全國與北京市場的。當時唱漲房價的主要有任志強、董藩、朱大鳴和我。我當時的觀點就是,由于供需矛盾沒有解決,未來房價是看漲的。
當時網友罵得很兇,將我們稱為“樓市四大惡人”,還有的把我們叫做“叫春派”。然后,有些支持我們觀點的網友就給我們起了個好聽點的名字“樓市春天派”,封我們為四大掌門人。與我們觀點相反的是謝國忠和“地產三劍客”(時寒冰、曹建海和牛刀)。他們以唱跌為主。
新京報:你在分析房價時,有何考慮?
陳寶存:我一直堅持三點:為最底層的老百姓說話、為地方政府說話、為房地產企業說話。這個階段,中國有兩個經濟:一個是中國經濟、一個是中國房地產經濟。房地產支撐了經濟的發展。
我在房地產行業干,知道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我就要贊頌這個行業。可是很多人在“妖魔化”房地產,只要一說房價要漲就會被罵。
新京報:如何看待外界的不同意見甚至是罵聲?
陳寶存:這幾年沒少挨罵,但我不在乎別人罵我。我在分析房價時沒有個人利益在里面。我限購后才來的北京,至今還沒有在北京買房,一個無房族總寫一些房價上漲的觀點和文章,我也很糾結。
我只是在說真相。這幾年房價上漲的事實證明我們的預測是對的。事實也狠狠地教訓了那些唱空者。
“房價高才能給足拆遷補償”
新京報:你之前曾說“降房價不利于解決中低收入者住房問題”,怎么講?
陳寶存:只有房屋漲價,才能根本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土地是農民最大的資產。只有商品房房價高了,政府才能給他們足夠的拆遷補償。農民可以拿補償款,到城市里給自己和孩子去買房子。
還有一批新增的城市人口,是不可能買得起房子的。房價降到多少,他們也買不起。這部分人需要的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賃房。而加快公租廉租房建設,仍然離不開高地價高房價的支持。
新京報:前不久你提出的“未來5年內一線城市房價翻番”引發了熱議,也招致了新華社的批評,你是如何做出這樣的預測的?
陳寶存:我是基于這樣的考慮:目前北京等一線城市面臨無地可供的局面,且未來土地價格大漲已是必然;同時十八大已經明確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翻番;此外,還要考慮到貨幣超發及貶值的因素。
新京報:屆時,如何判斷你今天的預言是否準確?
陳寶存:五年之后,我以北京各個環路的數據來驗證“五年內房價翻番”的預測。不過,現在就有很多業內人士跟我說,“關于北京房價翻番,看來保守了”。
新京報:談談你之前關于房地產“白銀30年”的觀點吧。
陳寶存:1998年之前,市場上沒有太多商品房。自2002年前后房地產被立為支柱產業起,房地產進入了“黃金十年”。
“黃金十年”結束后,房地產市場已經從2012年進入了“白銀三十年”。這是因為,未來中國的城鎮化速度可能放緩,不如“黃金十年”那樣迅速。
我認為,中國要達到70%的城鎮化率,至少還需20-25年。在這個時間表上,房地產開發熱潮還得往下持續8到10年,才能解決城鎮化人口的住房問題。這樣一加,就是我所說的“白銀三十年”。
“不得已而說實話”
新京報:為什么要為地方政府、要為房地產企業說話?
陳寶存:地方政府努力發展城市,甚至努力滿足城市居民不單單是住房需求,也有就業需求的招商引資要求。而實施城市擴張,靠土地出讓金收入來實現,也就是土地開發商與住房開發商的支持。那么我們沒有理由因為知識不足而否定城市建設中政府與開發商的努力。
新京報:你說為底層老百姓說話,但是很多人覺得您是在“忽悠”房價上漲,你怎么看這二者間的矛盾?
陳寶存:這些年來,一些唱衰房地產的論調影響到了很多民眾的選擇。我經常說的是,老百姓一年不買房,一年白干;10年不買房,三十年白干。尊重規律,不得已而說實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