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長:5%左右 提升含“新”量和含“金”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這個目標是兼顧國內外形勢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提出的合理目標,既符合市場普遍預期,又統籌兼顧了發展質量和發展速度,既是穩就業、防風險、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經濟增長潛力和有利條件支撐,體現出我國推動經濟持續向好向優的信心和決心。”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島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偉說。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挑戰,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丁偉代表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也沒有變,對最終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充滿信心。 “秦皇島要扎扎實實做好2025年各項工作,特別是要全力做好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丁偉代表表示,秦皇島市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69%,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居河北省第二位,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61.5%。 下一步,秦皇島要努力提升GDP增長含“新”量和含“金”量,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培育現代產業鏈“鏈長”,發展重點產業集群,加大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投資。在推動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大宗糧油食品加工、新型材料等特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的同時,瞄準生物制造、海上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產業方向,不斷壯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激發新質生產力澎湃動能,推動秦皇島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王勝強) CPI漲幅:2%左右 確保價格總水平合理務實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2025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定在2%左右,較2024年3%的漲幅目標有所下調。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張斌表示,今年CPI漲幅目標設定為2%左右符合實際情況,為宏觀政策錨定了更為精確的調控目標,有助于改善供求關系,使價格總水平處在合理區間。 價格水平是宏觀經濟的溫度計。張斌委員表示,在合理的通貨膨脹水平基礎上,宏觀調控能夠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動態平衡,實現居民生活成本穩定、企業合理盈利和充分就業的協調統一。設定合理價格目標,是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的基礎性工作,對于保持宏觀政策穩定能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有效需求不足壓力,CPI水平也相對較低。將CPI目標設定為2%左右更務實更有針對性,既為宏觀調控指明了總體方向,也讓市場看到了政策發力方向,有助于引導和管理預期。 “我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實現2%左右的CPI漲幅目標。”張斌委員表示,當前CPI水平仍明顯低于目標水平,我國還要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擴大總需求,推動物價保持在合理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財政和貨幣政策都作出了鮮明的、有具體指向的逆周期安排,廣義財政的支出力度會進一步增長,貨幣政策也適度寬松,這為走出需求不足局面提供了支撐。(經濟日報記者 王 霖)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 更大力度穩定擴大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要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加大各類資金資源統籌支持力度,促進充分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長覃偉中表示,要堅持把就業當作民生頭等大事來抓,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覃偉中代表建議,應綜合運用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制造、現代服務等領域穩崗擴崗,提高就業帶動力,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 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就業關系民生福祉、社會穩定和高質量發展。覃偉中代表介紹,2024年,深圳市全年發放各類就業補貼6.84億元,惠及近6000家企業。規范建設零工市場74家、就業驛站80個,讓在家門口就業更加高效便捷。 “深圳在全國率先實施人才引進資格審核和入戶審批全流程網上辦理,最快24分鐘即可成為‘深圳人’。”覃偉中代表表示,深圳深入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打造高校畢業生招聘服務平臺,推動校企供需精準匹配,吸引優秀高校畢業生來深圳就業創業。2024年,深圳舉辦公益性線上線下招聘活動近1000場次,組織赴市外高校招聘會65場,成功舉辦第28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秋季就業雙選會,全市新增吸納就業超17萬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在高質量就業支撐下,2024年深圳市常住人口增長19.94萬。(經濟日報記者 張 倩) 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多舉措促重點群體增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并將今年的目標設定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近年來,我國經濟運行平穩,就業形勢穩定,各項促增收措施積極有效,推動了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銅仁市副市長王飚表示,2024年銅仁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實施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使得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290元,同比增長7.5%,這一增速位居貴州省前列。 王飚委員介紹,銅仁市致力于高質量充分就業,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搭建勞動力轉移就業供需平臺,并開展了“春風行動”等就業推介活動,使得農民工返崗率達到95%以上。 針對農村勞動力外流的問題,王飚委員表示,銅仁市采取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的策略,統籌財政資金3億余元,支持農民創辦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同時,銅仁市深入實施“強村富民”行動,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心,有效盤活了閑置資源和資產,創建了473個“強村富民”工坊,為集體增資超過1.5億元。 此外,為確保轉移性收入穩定增長,銅仁市建立了財政涉農資金的常態化督導機制,確保各項惠民惠農資金能夠及時、足額地發放到農戶手中。同時還積極推動工資性、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的快速增長,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展望未來,王飚委員表示,銅仁市將繼續深化農村改革,探索更多有效的增收路徑,讓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幸福。(經濟日報記者 徐曉燕) 糧食產量:1.4萬億斤左右 穩產增產端牢中國飯碗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糧食產量預期目標為1.4萬億斤左右。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長楊大勇表示,過去一年,我國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臺階,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發展成就。盡管如此,完成今年的糧食產量目標任務,依然不可放松大意。東北地區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肩負重要使命,作為農業大市的白城市將堅決扛穩糧食主產區的責任擔當,持續增強糧食穩產增產能力,助力端牢中國飯碗,為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多作貢獻。 楊大勇代表介紹,白城市堅持將“多打糧、打好糧”作為必須扛穩的政治責任,全市糧食總產量已連續4年保持在110億斤以上,2024年邁上118.45億斤新臺階,大約每7斤吉林糧就有1斤產自白城。同時,白城市深入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積極發展生態養殖,飼養了吉林省12%的肉牛、40%的肉羊和50%的奶牛,還有吉林省產量最多的淡水魚。 楊大勇代表表示,下一步,白城市將持續抓好“改地增糧”工作。一方面,在鹽堿地上建糧倉。目前,白城市有具備開發條件的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347萬畝,計劃到2035年,通過綜合利用鹽堿地等耕地后備資源,新增耕地289萬畝,增加糧食產能25億斤。另一方面,建設好高標準農田。力爭用4年左右時間,把市域內所有永久基本農田全面建成高標準農田。此外,還將堅持“科技興糧”,充分運用良法、良種、良機等賦能,在有限的土地上種出更多更好的糧食。堅持“以水保糧”,繼續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加快構建區域循環水系,“以水定地”推動糧食持續穩產增產。(經濟日報記者 馬洪超) 單位能耗降低:3%左右 探索“點綠成金”發展方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區長戴勇表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戴勇代表介紹,江蘇鹽城是全國首批、江蘇唯一的碳達峰試點城市,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支持的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城市,生態稟賦獨特、綠色動能充沛、碳匯潛力巨大。大豐區主動融入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勇當逐綠前行的“碳路先鋒”。 2024年12月,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工作推進現場會在鹽城召開,鹽城零碳產業園建設實踐作為碳達峰試點典型經驗得到充分肯定。“目前,我們已探索構建了‘三個新’,即綠電物理可溯源、高比例、穩定消納的新系統,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符合國際標準的零碳產業園應用新場景,能碳管理公司化、運營市場化的新路徑,它們有望成為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戴勇代表說。 戴勇代表表示,下一步,大豐區將在綠色制造、綠色能源、綠色生態和綠色宜居上持續發力,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步伐,通過高起點建設零碳產業園、高水平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高標準謀劃文旅康養產業發展,在打造更多零碳工廠、綠色工廠中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探索建立具有大豐特色的“點綠成金”發展新模式。(經濟日報記者 劉 莉) |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