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滿閩南語的《侃侃閩南》門票
東南網8月25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黃星榕)
8月7日19:30,廈門SM三期四樓的來瘋喜劇小劇場內,燈光漸暗,只留臺上的一束光源。曲調歡快的閩南語歌曲《歡喜就好》前奏響起,身著惠安女傳統服飾、頭戴簪花的演員次第登場,瞬間把觀眾帶入了厝邊頭尾的閩南市井。
這是來瘋喜劇出品的沉浸式喜劇互動秀《侃侃閩南喜劇秀》(以下簡稱《侃侃閩南》)的演出現場。作為全國首個結合閩南文化的喜劇互動秀,《侃侃閩南》在普通話表演中摻雜部分閩南語,通過脫口秀、漫才(雙人喜劇)、黑幕劇場、即興喜劇等4種演出形式,將閩南的特色美食、美景和文化娓娓道來,演繹廈門新舊居民的生活智慧與煙火風情。
“脫口秀講的就是周邊生活的事”
“你知道你的名字用閩南語怎么念嗎?”
昏暗的現場,微弱的光源,臺上,58歲、頭發花白的老陳穿著橘色T恤,激情澎湃地講述著他作為外地人在廈門生活的搞笑片段。
老陳原名陳忠,祖籍浙江寧波,1999年來廈門發展,后來結婚了就在廈門定居。如今,他算得上是來瘋喜劇資歷最老的員工。老陳清楚地記得,2018年12月,他第一次在廈門大學旁邊的酒吧登臺講脫口秀,那時講的主題正是外地人與閩南人在話語上的區別和生活上的差異。
7年過去了,從古地石航空廣場、SM城市廣場到2025年福建省文旅經濟發展大會“清新福建”脫口秀現場,老陳登上的舞臺越來越大,講的段子越來越“溜”。不變的,是他創作的核心——“脫口秀講的就是周邊生活的事”。
“我的兒子名字叫陳展博,別人告訴我,‘展博’兩個字的閩南語發音其實很簡單,就是將‘顛簸’二字念得迅速又短促一點。”老陳給記者舉例,“所以,閩南人的英語一般說得很好,因為他們會發短促的音。”
再如,初來廈門的人常常發出疑問:“廈門地鐵一直‘恰恰恰’到底是在‘恰’什么?”許多閩南人都念不好“護士的服裝是防護服”……這些在網絡上常見的、讓閩南人會心一笑的“刻板印象”,變成了“梗”,也成為老陳與觀眾拉近距離的絕佳素材。
“90后”脫口秀演員王小焜,則選擇用“地瓜腔”引起現場觀眾的共鳴。“之前我去北京學習,一張口別人就問我是不是福建的。大部分外地的朋友會覺得我們閩南人講話很有特色,一張嘴就好像在演臺灣偶像劇,將我們的口音笑稱為‘地瓜腔’。我覺得用‘地瓜腔’來演喜劇反而更容易出‘笑果’。”
當“諧音梗”和“地瓜腔”還在觀眾耳邊打轉時,接下來的黑幕劇場已用肢體語言“說”起了閩南故事。
所謂黑幕劇場,是讓演員在表演的同時,一邊進行詞條闡釋,將一些極具本土生活特色的“梗”提煉并突出,例如一個人蹲下來,把自己抱在一起的意思是“卷”,那么他大喊“香香香香香”的意思就是“五香卷”。脫口秀抽象、富有創意,巧妙串聯起人們心中與閩南相關的記憶碎片,既能讓本地人會心一笑,又能使外地人拉近與閩南文化的距離,在他們暢游閩南大地時,或許還能獲得與之相互印證、一一呼應的奇妙體驗呢。
“非閩南人”也能“侃侃閩南”
講本地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為什么偏偏是脫口秀?
“閩南文化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比如說歌仔戲、高甲戲、南音等,但一直沒用喜劇這種藝術形式來推介過。在廈門工作生活了這么多年,我們這些新閩南人早已對這里有了深厚的感情,因此想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宣傳閩南的風土人情、美食美景。”《侃侃閩南》內容制作人上官沐晗(藝名銀河)說。
然而,銀河是三明人,來瘋喜劇主理人肖璐茜是南平人,在這個特別“閩南”的節目中,主創團隊卻有一大部分不是閩南人。不是閩南人來講閩南故事,排演起來會有什么困難?
“這反而是我們最大的一個特色。”肖璐茜席地而坐,笑著說,“大部分觀眾是不懂閩南語的,臺上不懂閩南語的演員,恰恰也代表了臺下一些觀眾的心聲。一句閩南語說出來,演員和觀眾一起猜測意思、按自己的想法解讀,這種‘一知半解’產生的喜劇效果,恰恰拉近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也降低了觀演門檻。”
以記者觀看的即興喜劇為例,臺下觀眾給出了“緣投(帥氣)”的關鍵詞,臺上演員誤以為是“圓頭”,當場編了個“閩南人找對象要看頭圓不圓”的段子,最后解釋完畢,恍然大悟的觀眾們才后知后覺地笑到直拍大腿。
“在節目的設置上,我們需要既有能引起本地觀眾共鳴的內容,也有為外地觀眾科普、介紹閩南文化的部分。”肖璐茜告訴記者。
自2023年底來瘋喜劇決定做《侃侃閩南》起,劇團便組織大家一起前往廈漳泉各地采風、找專家授課。參與演出的演員譬如老陳,也會自己去找答嘴鼓(閩南地區曲藝種類之一)傳承人聊天、找廈大中文系研究閩南語的專家請教發音……在與這些地道閩南人的交談中,挖掘出了不少廈門有趣的歷史和故事,并將這些元素注入自己的演出中。
目前,《侃侃閩南》節目已經更新迭代到5.0版本。“我們原本把它定位成一個文旅項目,用來吸引外地游客、推介廈門文化,但沒想到能收獲那么多本地粉絲。我們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反饋,也在創作過程中對閩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不斷更新、保證精品,是對觀眾的最好回饋。”銀河說。
2024年,《侃侃閩南》項目獲2024廈門市文藝發展專項資金。有了資金的扶持,《侃侃閩南》得以更好地深耕內容創作,劇團還前往漳州、泉州等地巡演。“每到一個新城市巡演,我們都會根據城市特色進行內容調整。”銀河說,例如泉州的東西塔、漳州的定風珠等地標都成為“被創作”的對象,瞬間就能拉近與當地觀眾的距離。
用更年輕的方式傳承閩南文化
近日,“80后”律師蔡鴻達來廈門出差。在SM商圈用餐后,他偶然看到《侃侃閩南》的演出廣告。作為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他對閩南文化有著天然親切感,當即買票走進小劇場。
在即興喜劇互動環節,蔡鴻達因會講流利的閩南語而被選中,上臺參與了“雙語劇場”的表演。
“雙語劇場”即選取現場觀眾臨時提出的詞語,演員現場編排故事并進行閩南話和普通話的不同演繹。5位演員加上一位隨機觀眾,分為三組進行演出。第一組演員用普通話即興創作一出短劇;第二組會閩南話的演員與觀眾把它翻譯成閩南語版的短劇;第三組演員觀看完閩南語版的短劇后,再根據肢體動作和生活邏輯,“半猜半蒙”還原出普通話版。
結果,第三組演員猜出的意思與原意南轅北轍,觀眾笑得前俯后仰,蔡鴻達卻感慨萬千。
“這種閩南概念的脫口秀,在工作日晚上還能有這么多人來看,我其實挺意外的。”蔡鴻達說,現場觀眾以“95后”居多,在他看來,年輕一代已經鮮少接觸到閩南語了,“像脫口秀這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可以成為普及閩南語的新載體”。
“閩南其實也有‘看戲文化’。”蔡鴻達說,看演員用脫口秀講述閩南故事,也算是“看戲文化”的新表達。
年輕人紛紛走進劇場,是“老陳們”堅持用喜劇傳播閩南文化的初衷與動力。
“我兒子現在讀大一,算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但一點兒都不會講閩南語。”老陳說起兒子小學時表演閩南童謠《天黑黑》的經歷:“全班50個人,只有一個會唱。老師急得直接在群里問還有沒有人會說閩南語的,至少得湊3個人,才能登臺表演。”
“采風過程中我發現,閩南語其實就是唐朝官話,有1000多年歷史,底蘊非常厚重。”老陳說,“我想盡自己一份力,把閩南文化宣傳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它。”
采訪最后,銀河打開手機,給記者看了一條讓她印象最深的觀后感:
“閩南構成了現在的我。我走過這里的大街小巷,品嘗過各種各樣的閩南美食,聽過我至今還無法學會的閩南語……這一切的一切,構成了現在的我;這一切的一切,也構成了我心中的閩南。而《侃侃閩南》這個專場,將這一切的一切搬上舞臺,用喜劇的方式,表達著閩南人與這一片土地的聯系與溫情。”
記者手記
開放姿態,讓傳統文化更具生命力
□黃星榕
在文化傳承的視角中,方言式微、保護機制缺失、傳播途徑受限等困境已成為許多地方共同的文化焦慮。在此背景下,《侃侃閩南》以其天然的親和力,巧妙消解了傳統文化與大眾之間的隔閡,使閩南文化以鮮活的姿態融入當代,實現了文化傳播的破圈效應,為方言文化保護提供了創新范本。
當廈門地鐵的閩南語播報、街頭小吃土筍凍等極具地方特色的元素被搬上脫口秀舞臺,成為喜劇素材,我們不難發現,喜劇不僅是大眾喜愛的娛樂形式,也可以是傳統文化現代化表達的高效媒介。
當新的藝術形式走近傳統文化,當接地氣、幽默風趣的語言讓厚重的地域文化變得輕盈可親,這背后所蘊含的,是我們日益堅定的文化自信,以及銳意創新的時代風尚。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主創團隊以非閩南文化背景者的身份推廣閩南文化,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恰恰印證了“外部視角對文化傳播的重要性”。正如來瘋喜劇主理人所言,語言不通的誤解產生喜劇“笑果”,而喜劇能消解人與人之間、地域與地域之間的文化隔閡。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在于拒絕外部視角的解讀,而在于包容多元的表達。北京故宮博物院通過萌系風格文創讓文物煥發新生,春節期間“福建世子天團”爆紅網絡……這些事例與用脫口秀講述閩南文化一樣,都證明了一個道理:當傳統文化“放下身段”,允許被解構、被調侃、被創新時,反而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綻放光彩。
老陳在說脫口秀。
身著惠安女傳統服飾、頭戴簪花的演員在舞臺上演著雙人喜劇。
演員們與臺下觀眾互動。 黃星榕 攝
觀眾笑逐顏開。
(本專欄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來瘋喜劇提供)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