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2020:討論“三十而已”發現“隱秘角落”
2020-12-28 07:07: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李霖 我來說兩句 |
當一部劇引發的話題過度“周邊” 國劇市場正在經歷的不斷分化,使得我們要思考一些曾經被視作常識的基本問題。2020年需要重新審視的一個關鍵詞是“話題劇”,即如何評價一部劇的社會影響。 媒介技術的高速演進帶來豐富的想象力,這使得觀劇行為擁有了更靈活的選擇;一部劇集形成話題討論的空間和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彈幕互動、倍速觀看、只看CUT、抖音和B站追劇……由劇集衍生而來的次生文本及其傳播,正在越來越普遍地走到大眾視野中,并使得這些從原文本中來但又有所脫嵌的話題傳播構成劇集的一部分;“追劇”成為交換社交貨幣的手段,而非僅僅出于文化審美的需要,這樣的變化正在構筑出一種全新的社會文化景觀。 一方面,越來越失去耐心的觀劇群體,確實成就了一批作品懸浮的熱度,例如今年備受爭議的《雷霆戰將》《鹿鼎記》《愛情公寓5》等作品,盡管時常高居熱搜榜前列,也輸出了不勝枚舉的討論熱點,但這些話題大多與創作本身無關,大眾饒有興致的打量,擠壓著對作品原本審美追求的想象空間。這自然是從電視時代中延承下來的需要警惕的邏輯:當一部劇的社會影響走向作品的“周邊”,且這種討論并起不到正向啟發,這既是對藝術品格的破壞,從長遠看也將異化整個創作生態。 但另一方面,當下對這一問題的商榷,也需把握全新內涵的注入。今年的幾部熱門劇,例如《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安家》等,都基于上述豐富多樣的追劇手段,促成了更具國民度的社會討論。《三十而已》對城市女性生活狀態的聚焦,發散出眾多關于女性的議題。更進一步地,女性題材劇在今年的崛起大都體現了這樣一種邏輯的助力,《不完美的她》《二十不惑》《白色月光》《摩天大樓》等皆在不同維度拓展了現實中社會對女性的關切;《安家》中展現的部分人物原型,包括對房產中介行業的反思等,也帶來不少具有延展性的思考。 在這一層面,“話題劇”的存在又構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積極實踐。通過改變電視劇存在于人們討論中的樣貌,不僅豐富了傳播增量的影響,對于相關議題的現實啟發也有所助益。 或許僅從2020年的國劇答卷里,我們很難做出蓋棺定論式的評價,觀察仍在繼續;但至少,這些“隱秘的角落”值得被發現,也始終走在改造和塑造國劇市場的路上。新的變化總會到來,這是值得期待的。 “長尾”仍然難敵“流行” 盡管有新創作、新現象涌現,但有些在現實里不斷壯大的狀況和問題,可能被忽視了。受到傳播環境變遷帶來的結構性影響,市場表現出對垂直題材等個性化凸顯的長尾內容越來越強烈的需求。但回顧2020年的國劇市場,長尾作品固然占比龐大,甚至有不少原本的主流題材內容也因為個性化的切口和表達加入長尾序列,但較為遺憾的是,長尾市場的累加并不足以形成一個比肩甚至超越流行市場的新市場——目之所及,更多的還是缺乏爆破點的“沉默劇”。 一方面,長尾劇的構成結構總體單一。相關統計顯示,今年的國劇市場中懸疑、甜寵和都市題材三分天下,這迥異于往年的情況。《隱秘的角落》等劇初嘗甜頭引得市場趨之若鶩,前兩年甜寵劇市場的火熱為今年積蓄力量,又有年初的《下一站是幸福》熱度高企,上述特征尚有跡可循。但更多的長尾劇其實是原本的頭部劇滑落導致。例如,歷來勢頭兇猛的古裝劇,受到政策調控和市場觀望態度的影響,大多積壓,已播出的作品也差強人意,如《三生三世枕上書》《燕云臺》等難孚市場眾望。行業劇面臨的狀況更單純,集中的表現為創作質量一般,除了一部《安家》在年初濺了一些水花,更多如《平凡的榮耀》《決勝法庭》《完美關系》等作品,則表現平平無奇。 另一方面,“精品劇”與“現象級”之間無法畫上等號,盡管今年精品劇數量可觀,但能夠躍升至具有國民關注熱度的現象劇者有限。精品劇中不乏主流題材的身影,側面反映出創作觀念、手法和語態亟待更新,歷史正劇《大秦賦》、都市家庭劇《以家人之名》、都市情感劇《裝臺》等,實際上制作成色不錯,但社會反響可能不及預期。(何天平)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