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國寶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警方介入 涉事者已致歉
2019-10-10 07:09:41??來源:中國之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江蘇國寶南朝石刻遭非法拓印,當地警方介入調查,目前涉事者已致歉 據中國之聲報道,10月6日,多段拓印文物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畫面中,一群年輕人正在江蘇鎮江丹陽市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丹陽南朝陵墓石刻上鋪紙拓印,疑似非法盜拓。記者從丹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了解到,涉嫌破壞文物的師生來自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目前,涉事者已經致歉,而來自行政部門的相應處理,也正在進行當中。那么野外文物究竟該如何保護? 對文物拓印需有相關資質,還需獲得省級甚至國家文物局的審批 10月6號中午12點左右,一輛大巴車駛入了鎮江丹陽三城巷村的南朝陵墓石刻群附近,下來了一群年輕人。隨后,他們拿出背包里的宣紙和墨汁,將宣紙鋪在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南朝天祿石刻上,開始拓印石獸上的花紋,僅僅不到一米外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牌。 當時,文物愛好者“若耶溪”和朋友一起尋訪江蘇丹陽的南朝石刻時,拍到了上述場景。網友“若耶溪”說:“巷子口停了一輛大巴車,我看到那么多人,我隨意拍了兩段視頻,群里伙伴們說這是違法行為。他們就打電話給文保部門報警了。” 隨后,業余文物保護專員唐云生接到了丹陽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文物科科長張益的電話,要求唐云生立即制止這種行為。唐云生:“他們當時正在拓片,我說上面要求不允許弄。我要求他們歸還(拓片),他們也不還,我就只好把汽車牌照拍下來了。” 丹陽市文廣旅游局文物科科長張益告訴記者,接到舉報后,他一邊動身趕往現場,一邊給文保員打電話要求制止。但當張益趕到現場時,這群人已經離開了。張益說,國家對文物拓印有著嚴格的規范,《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規定,拓印文物不僅需要依法履行審批手續,拓印者也必須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而對于10月6號的拓印行為,丹陽文保部門一無所知。張益:“對文物進行拓印必須要經過審批,他沒有任何審批手續。因為這個審批,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想我們鎮江市都沒有這個權限,要上級部門、省里,甚至是國家文物局。” 涉事者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師生,帶隊教師已對此深刻致歉 10月8號清晨,記者趕到三城巷村的南朝陵墓石刻附近發現,三只遭到拓印的石獸上仍殘存著點點墨痕。丹陽市文廣旅游局副局長梁振若告訴記者,發現盜拓行為后,文保員唐云生立即報了警。8號上午,文廣新局相關人員再次來到轄區派出所,向警方了解情況得知,盜拓者是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由學院老師帶隊。 8號下午,在丹陽警方的要求下,當時的帶隊老師——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史論系副教授劉女士來到丹陽,向當地警方和文保部門說明了情況。劉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她組織了20多個學生,進行人類藝術史多樣化課程教學,由于法律意識的淡薄,她帶領學生們一起對文物進行了拓印:“我們有一個藝術實踐的環節進行了一個拓印的創作。我們在文保員的勸說之下我們就離開了。我現在對這個事情表示深刻的道歉,以后在不論在設計什么樣的教學環節,或者說是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一定要對文物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學習。” 文物石刻上已殘存墨跡,清洗石刻還會造成二次損傷 記者了解到,南朝陵墓石刻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紋飾精美,氣魄雄偉,是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由于是石灰巖雕刻而成,經過上千年風化的石刻表面質地疏松,很容易損壞。 為了確定此次遭擅自拓印的文物的受損情況,丹陽市文保部門邀請南京博物院、鎮江市博物館、鎮江市考古隊的專家對涉及文物進行了鑒定。鑒定結果顯示,拓印行為對文物本體結構未造成損傷,但三只石獸都有殘存墨痕、墨滴,建議盡快聘請具有資質的單位或專業人員進行處理。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工作人員楊毅:“現在憑肉眼來看看不太出來。但是你要把墨點清洗掉肯定還要用一些試劑,肯定會對它進行二次損傷。” 對此,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劉女士表示,將全力配合當地文保部門,修繕清洗被損壞的文物:“這次的后續的清洗修繕的費用我來承擔,我一定積極配合當地的文保部門,把后續的事情處理好。” 丹陽市文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對此次擅自拓印文物案件責任人作了筆錄并立案,將對其進行行政處罰。 央廣記者肖源;江蘇臺記者俞聲揚、陳軍 |
相關閱讀:
- [10-10] 大學生拓印千年石刻違法 盜拓對文物都有啥影響?
- [10-09] 村民、村干部合力保護 閩侯南通陳璧故居重獲新生
- [10-09] 人從眾!網紅城市憑啥成為熱門“打卡地”?
- [10-08] 國慶假期福州接待游客480.79萬人次 旅游收入33.27億元
- [10-06] 昌都卡若遺址,國慶重建輝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