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1月20日電題:告別“拎馬桶”,人民城市有高度更有溫度——上海下“繡花功夫”持久攻堅城市更新的生動范本
新華社記者
晨曦微露,上海市黃浦區普育東路101弄,已經沒了往昔倒馬桶刷馬桶的聲響,靜謐祥和。
居民張陸一家三代人,蝸居在18平方米“小梁薄板”房子里近50年,如今擁有帶獨立廚衛新房子,夢想成真。
辦好百姓“關鍵小事”,以舊居“新顏”換群眾“心安”。今年9月,1.4萬余戶“拎馬桶”改造任務提前完成,這場歷經30余年、涉及上百萬居民的“攻堅戰”取得歷史性成果。
“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舊區改造和百姓安居工作。在上海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親自推動百姓居住環境改善,多次強調要將這項造福百姓的實事工程辦好。到中央工作后,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始終牽掛,強調“老舊小區改造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上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無衛生設施舊住房提升改造為抓手,從攻堅“如廁難”到改善整體居住環境,從保護歷史文脈到打造活力空間,以歷史耐心和攻堅魄力,走出了一條超大城市更新與民生改善之路,不僅改寫了老上海的生活圖景,更成為“人民城市”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動范本,展現出“人民城市”新的氣質、新的活力、新的高度。
攻堅“安居之盼”:為了“多1平方米”的幸福
“我們的城市不能一邊是高樓大廈,一邊是臟亂差的棚戶區。”
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以前天不亮就得拎著馬桶到公廁傾倒。冬天凍得手發麻,夏天異味環繞,遇上雨天步步難行。”在彭浦新村生活了38年的張翠英,回憶里充滿苦澀。
彭浦新村位于上海市靜安區,屬于上海市中心城區。高樓大廈的現代繁華與簡屋陋室里的“難言之隱”,形成鮮明對比。
拎馬桶,何以是昔日數百萬上海居民的生活日常?
一方面是老城區最初的基礎設施條件和設計不足,另一方面因為當時人口密度大、居住面積小。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人均居住面積只有6.6平方米,有數十萬戶家庭甚至低于4平方米。大部分老舊的石庫門建筑在建造之初就沒有專門設計衛生間,往往一個弄堂只有一個公共廁所。
上海黃浦區進賢路,一條充滿上海風情的商業街,至今依然保留著石庫門里弄的傳統建筑風貌。
“拎著馬桶,每天跑幾趟倒糞站,年紀大了真不行。”住在進賢路138弄、今年84歲的邵寧驊說,“早些年也想過自己裝馬桶,但是房間只有9.6平方米,個人沒有能力做啊。”
徹底消滅“拎馬桶”,到底有多難?
難在分散,“拎馬桶”現象在上海市下轄的16個區都有分布;難在協調,涉及千家萬戶,大家的訴求也千差萬別;難在技術,本就逼仄的空間要加裝衛生間、廚房甚至電梯,簡直是“螺螄殼里做道場”;難在保護,有些老建筑是文物保護點,不能破壞歷史風貌……
這是一場系統性、綜合性的“大考”,承載了民生期盼,應該怎么干?
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上海啟動舊區改造。2007年習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時,“舊區改造”成為他關注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
當年6月,習近平同志來到黃浦區調研時強調指出:“舊區改造一定要堅持推進,不能讓老百姓再在這么破舊的房子里生活下去了。”同時叮囑當地干部,“上海中心城區改善民生的任務仍然繁重而緊迫,要以推進舊區改造為抓手,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
到中央工作后,習近平總書記仍對舊改工作牽掛于心。2020年8月,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談及舊改工作:“長三角區域城市開發建設早、舊城區多,改造任務很重,這件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城市長遠發展,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
新時代以來,上海認真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加大舊改力度。到2022年7月,上海中心城區全面完成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3000萬平方米,受益居民約130萬戶,解決了集中成片的“拎馬桶”問題。
“致廣大”還要“盡精微”!作為一座超大城市,解決碎片化、嵌入式分布在市區角落的“拎馬桶”問題尤為艱難,可謂“硬骨頭中的硬骨頭”。上海全面摸排零星舊改地塊、老鎮老街等無衛生設施舊住房,2023年最終錨定14082戶,并制定了兩年完成改造任務的目標,進行最后的拔點攻堅。
小馬桶撬動安居大工程。2023年至今,上海完成約38萬平方米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約85萬平方米“小梁薄板”等不成套舊住房改造。推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9176臺,實施老舊小區改造4000余萬平方米。
“拎馬桶的日子總算到頭了,阿拉的生活終于改善了。”彭浦新村回遷居民們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下足“繡花功夫”:讓“住有宜居”照進現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城區改造要回應不同愿望和要求,工作量很大,有關部門要把工作做深做細”“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
解決“拎馬桶”問題,看似小事,實則事關“舊區改造”這項“牽一發動全身”的系統工程。上海干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圍繞“人”的需求,下足“繡花功夫”,保護與更新并重,將頂層設計一項項落實到“最后一公里”。
因“戶”制宜,探索多種改造模式——
在黃浦區老西門街道,社區干部設立了“一戶一檔”,實行“一樓一策”。有些居民家里裝上馬桶后,希望再加上扶手等適老化改造;有些居民希望盡可能把下水管道安裝在室外。社區干部、居民和施工團隊就一起商量設計方案,盡量滿足居民需求。
彭浦新村的彭一小區有2110戶居民,面積最大的11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7.5平方米,不規則房型多達282種,是上海拆除重建改造項目中建筑體量最大、居民戶數最多、情況最復雜、改造難度最高的小區之一。
每家每戶要增加獨立廚衛,還要保持房屋原有面積,兼顧戶型與朝向等因素,幾千條不同的訴求,愁壞了彭浦新村街道舊改辦主任須炳榮。
花了兩個月,他帶著設計團隊一戶一戶上門測量每個房間、壁櫥的面積,了解居民家庭情況和居住現狀。之后又歷時1年,設計稿改了幾十遍,設計方案最終獲得居民普遍認同。282種房型被歸并為94種,家家戶戶如今都有了獨立衛生間。
“細繡”空間,惠民生護文脈——
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黃浦老城廂,筑起上海第一道城墻的地方,被視為上海城市的根脈所在。貴州路街坊位于老城廂核心區域,房屋密集且是歷史風貌保護區。
“拎馬桶”改造中,街坊里云中居民區住在2樓的郭爺叔和王阿姨兩家就遇到難題,想安裝馬桶卻不具備排污條件。
為此,云中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峻和改造施工方多次上門勘探,終于摸索出“抽戶改造”的方式,將1樓一間房屋置換出去,空出的空間改造成獨立衛生間,守住了老建筑的歷史韻味。
充分利用天井、曬臺、底層扶梯下方空間等,解決衛生設施的空間問題;靈活安裝電馬桶、“半平方米”馬桶等……通過基層創新,上海找到空間約束條件下守護文脈改造的多元解法。
解開“心結”,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告別“拎馬桶”,表面看是硬件設施改造升級,本質上卻是城市治理中一項關乎民心的重大工程。
談起改造,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樓上樓下、隔壁鄰居的利益訴求都不一樣。有的希望搬遷,有的希望留下;隔壁嫌鄰居的馬桶正對著他家廚房,樓下嫌樓上的下水管制造噪聲……
既要平衡利益,又要凝聚共識,離不開極其耐心細致的群眾工作。做百姓的貼心人,把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落到實處,成為上海做好城市更新最大的“法寶”:
一個個筆記本,記錄著百姓期盼——2005年就扎根在彭浦新村搞舊區改造工作的須炳榮,20年來記滿了十余個筆記本,裝下了每個項目改造的難點痛點、每戶居民反映的問題訴求。
小小卷尺,量出為民情懷——楊浦區定海路街道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興安和聯合工作組,隨身帶一把卷尺,走到哪量到哪。“我們精打細算,就是要辟出安裝馬桶的‘1平方米’”。
“這么多年來,大家在實踐中提煉出黨員帶頭、鄰里勸說、將心比心等工作方法,說一千道一萬,就是把老百姓放在最重要位置這個‘心法’。”黃浦區小西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顧佳怡感慨良多。
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城市繪就幸福圖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的核心是人。”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理念,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依靠誰、為了誰的根本問題,也提出了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重大命題。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上海基層工作者以不同方式不斷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路徑。居民們不僅是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參與者”和“設計師”。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人人”二字,彰顯人民城市應有之義。
蕃瓜弄是上海不成套“小梁薄板”房屋集中的老小區。為了更好凝聚共識,當地累計召開“一戶一方案”討論會26場,通過征集居民意見,設計出47種回搬房型方案。
在楊浦區黃興路1039弄城市更新項目中,通過“人人議事廳”、政協委員工作站、“三師三顧問”協同制度等舉措,把人民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方案優化的“金鑰匙”。
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上海城市更新涵蓋了危棚、簡屋、二級舊里以下房屋等諸多類別,不僅解決成片舊改“老大難”,還陸續推出一江一河、15分鐘社區生活圈等鮮活樣板。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規劃,到2025年底,上海將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的改造任務,到2027年底全面完成改造,2032年前完成所有不成套職工住宅的改造工作。
如今上海的清晨,老弄堂里再也聽不到倒馬桶的聲響。這“多1平方米”的幸福蛻變,正是中國式現代化中民生溫度的鮮活注腳。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改造30多萬個老舊小區,惠及1.3億多城鎮居民。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了“一個優化、六個建設”,其中之一就是“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8月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
北京“搶出”綠地造“森林”,為居民打造“出門見綠”的生態福祉;福州持續打響內河環境整治攻堅戰、系統戰,全部消除城區內黑臭水體,形成“百里水上福道”……
更多的城市將目光投向那些容易被遺忘的角落,讓散落在文保建筑、廠管房、老宿舍里的問題,成為民生工程的發力點,撬動公共空間升級、歷史風貌延續。
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城市更新,久久為功!神州大地上,一座座城市正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讓城市更美,人民更暖!(記者王永前、陳芳、齊中熙、姚玉潔)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


16c9d167-f677-4eed-9cad-e16ef31b0ae6.png)
46337498-6baa-4da3-9cf2-97cf0440552f.png)
48168272-adc2-44c7-8a3b-80ea46331acf.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