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水河畔的秋風掠過里耶古城,一號井旁,71歲的文物專家龍京沙撫摸著井壁夯土,指腹劃過的溝壑里,仿佛藏著23年前沾滿泥漿的日夜。
這座位于湖南省龍山縣的古城,始為戰國晚期楚國軍事重鎮,秦代沿用為縣級治所,曾是經略南方邊疆的行政與郵驛樞紐。2002年,一次配合水電站建設的搶救性考古發掘,讓一號井中3.6萬余枚秦簡破土而出。這些總字數超20萬的簡牘,如同“文明密碼”般鋪展出秦代縣級行政細節,填補秦史研究空白。它不僅是國內迄今出土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的秦代簡牘,更以“秦代檔案館”之姿,讓兩千年前的邊疆治理圖景,在酉水畔的泥土與墨跡中重新鮮活。
近日,龍京沙、柴煥波、張春龍等發掘親歷者時隔23年首次在里耶再聚,與考古、文博領域的權威專家共探秦簡保護利用與文旅融合之道。當眾人目光聚焦古井,時光仿佛重回23年前那些徒手探簡、與千年簡牘對話的日夜。
驚世發現
2002年春天,酉水流域碗米坡水利工程啟動修建,里耶鎮臨河岸的部分區域將被河水淹沒。
鑒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工作人員已在里耶鎮周邊發現過大片夯土、古墓葬、零散瓦片構件及青銅兵器等遺跡與遺物,這一情況迅速引起文物部門的關注,一支考古隊隨即趕赴里耶鎮。
“在湘西地區一般有古墓葬處都會有古城址。”龍京沙說,自1989年里耶鎮發現戰國時期古墓葬后,他便一直在該區域尋找古城的線索。1996年,工作人員趁配合里耶大橋修建進行搶救性考古之機,在距離古墓群不遠的里耶小學,采集了板瓦和陶片標本,發現了夯土城墻和城壕,從而為古墓葬與古遺址找到對應關系。
一場搶救性發掘隨即展開。2002年5月18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柴煥波擔任領隊,與副領隊、時任湘西州文物管理局副局長龍京沙一同主持里耶考古現場工作。
龍京沙每天奔波在古城、溪口遺址和麥茶戰國墓群發掘現場。5月28日,在古城遺址區灰坑底部顯現出巨大正方形木框,經清理,遺跡編號為“J1 一號井”,這也是目前發現井口面積最大的秦代古井。
6月3日上午9時許,井上突然傳來消息:工作人員在第5層淤泥中浮選時,發現一塊木片上留有奇特墨跡——第一枚簡牘就此面世。
正在距地表7米的井下作業的龍京沙聽聞這一消息,長舒一口氣,背靠井壁不由自主坐在淤泥上。這位經驗豐富的考古人深知文字出土的非凡價值,他隨即向井上攀爬,決定中止發掘,并第一時間向省里上報這一重大發現。聽聞這一消息后,領隊柴煥波和師從著名古文字學家李家浩、學習過戰國文字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張春龍等人迅速趕赴發掘現場。
經研究,6月5日發掘工作重新啟動。彼時湘西已入梅雨期,雨水不斷滲入井壁,酉水河漲落不定,江水屢屢漫過井下操作面,被掏空的古井經不住外來的壓力,隨時面臨坍塌危險。
更棘手的是,古井井口距地面3米,井深超14米,井下空間密閉缺氧,發掘難度陡增。“如何搭建支撐框架穩固井體?井內堆積物怎樣自上而下逐層清理轉運?簡牘材質纖薄易損,又該如何最大限度保全?”時隔多年,柴煥波仍清晰記得當時面臨的多重難題。
危急時刻,龍京沙主動請纓下井主持發掘。南方出土的簡牘多為“飽水簡”,質地極其脆弱,由于一號井為當時各類生活垃圾堆放地,井下各種器物和簡牘混雜在淤泥中。
龍京沙每日帶領15名民工,以4人輪班模式開展井下作業,他和另外3人每人站在木井圈的四角,徒手發掘,每次作業結束,龍京沙的雙手都布滿深淺不一的劃痕,血滴落在泥土里。
連續高強度作業下,龍京沙十個指甲縫全部化膿,稍一用力便疼痛鉆心,但他始終未曾停下。“那時心里滿是矛盾,既盼著早日挖完以解安全之憂,畢竟手下那么多人,性命攸關,又暗自期待能再多發現些簡牘,哪怕挖一輩子都行。”回憶起當時的心境,龍京沙清晰如昨。
6月27日,距首枚簡牘發現已過去24天,古井發掘終于抵達距地表17.28米深的井底基巖層,階段性工作宣告收尾。此時的龍京沙,體重從147斤銳減至127斤,跌至成年后的最低值。
據統計,此次發掘共出土秦簡近3.8萬余枚(含無字殘片),總字數超20萬,數量遠超以往出土秦簡的總和。里耶秦簡的橫空出世,不僅震驚世界,更轟動學界,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簡牘“解碼”
“惜哉,惜哉!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但歷史上關于秦朝的記載,少之又少,以至于太史公司馬遷如此喟嘆。
經專家搶救修復,20余萬字的里耶秦簡,以戶籍、賦稅、郵驛、司法、教育等詳實內容,成為迄今體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秦代縣級行政檔案,填補了秦朝史料缺軼,讓今人得以近距離了解那段恢弘、神秘的過往。
在里耶參加龍山縣里耶秦簡保護利用暨文旅融合發展專題研討會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田靜評價,這批簡牘是極其珍貴的秦代文獻,數量豐、內容富,填補了《史記》《漢書》秦史記載的空白,尤其以公文形式補全了秦漢公文制度研究的新資料,還原了秦帝國運轉實貌,對研究秦統一與秦文化傳播意義重大。
初現世的秦簡裹挾泥漿,字跡或清或濁,如散落的文明殘片。從文字釋讀到內容深挖,23年間,一代代學者接力“破譯”。
張春龍是最早接觸這批簡牘的專家之一。“釋讀難度遠超想象。”他說,里耶秦簡多為殘片,部分字跡僅米粒般大小;且秦隸正處小篆向隸書的轉型階段,字形變幻不定,再加上不少簡牘因長期浸泡,字跡暈染模糊,想要辨識清楚,如闖“文字迷宮”。
為破解此難題,研究團隊引入高精度紅外掃描、多光譜成像技術,讓模糊墨跡重新“顯形”;同時聯動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匯聚歷史學、文獻學、古文字學專家,組建跨學科團隊逐字逐句考證,只為還原秦朝真相。
隨著研究深入,秦代治理細節逐漸清晰:各類公文暢通,物資征調高效,官吏人事管理制度詳實,秦始皇時期已形成自上而下的監督考核體系。里耶秦簡博物館館長周東征指出,秦代郡縣制為歷代沿襲,而簡文中“洞庭郡”的出現,因未見于傳世文獻,直接改寫了學界對秦代行政區劃的認知。
簡牘之中,更藏著秦代社會的“微觀生活”,處處可見令人驚嘆的歷史細節:一枚22厘米長的“九九乘法口訣表”簡牘,將中國使用乘法口訣的歷史提前600余年,秦隸書寫的“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二半而一”,與現代口訣幾乎一致;秦簡上記錄了當時的百姓捕獲了一只老虎,少內守將虎肉賣給了一位叫陽的士兵,得了四十錢,不僅勾勒出當時的物價水平,更印證士兵日薪約八錢,虎肉在彼時屬“奢侈品”;而“卯時上班、申時下班”“公文收發精確到時分”的記錄,則盡顯秦代行政體系的嚴謹高效;出嫁女兒繼承財產、寡婦單立門戶、婦女參與勞動的內容,表明了秦朝男女承擔著同等的社會責任,展現出獨特的社會風貌。
此外,“遷陵以郵行洞庭”簡牘,作為秦代郵書封檢實物,更是填補了中國郵政史的空白。張春龍介紹,這枚“古代信封”清晰標注了收發地址與傳遞方式,證實秦代已設立職業化郵驛體系,且郵人可獲田宅、免徭役——這為研究古代信息傳遞提供了唯一實物證據。
截至2024年,《里耶秦簡牘校釋》《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秦簡》等著作相繼問世,部分秦簡完成釋讀出版。但田靜也在研討會上強調,當前研究仍聚焦簡文釋讀、地方政府運營、文書制度、地望考證等領域,基礎研究仍是關鍵。未來需加強簡文釋讀與數字化保護,及時公布成果,同時推進學術普及與文創研發,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秦簡價值,拓寬文物活化利用的渠道與覆蓋面。
活化傳承
文物者,國之瑰寶也,護之則存,用之則活。23年來,當地不斷探索“學術研究+數字化保護+創意展示+文旅體驗”之路,努力讓秦簡“活”起來。
202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過高精度三維拍攝建模,將簡牘的材質、形制、文字等所有信息轉化為數字化數據,為文物保護加上“科技保險”。
文旅融合領域則創新不斷:2019年,“小城故事——湖南龍山里耶秦簡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期間,不僅還原了一號井的發掘場景,還借助投影、互動游戲等手段,增強觀眾的參與感;今年9月,以秦簡為載體制作的微短劇《重生之我在秦朝當快遞員》上線,24小時內紅果短劇熱度已超2271萬,好評如潮。
龍山縣還整合資源,推出“秦簡+民俗”旅游線路,2023年推出“神秘湘西·秦楚古道”線路串聯里耶古城、秦簡博物館與土家村寨,游客可晝探秦簡、夜宿“秦韻民宿”。今年11月第四屆湘西州旅發大會將以“神秘湘西·簡讀龍山”為主題,設吉祥物“龍簡簡”,讓游客深度感悟秦簡文化魅力。
數據顯示,去年里耶秦簡博物館接待游客超30.8萬人次,今年截至7月已超17.7萬人次。
盡管里耶秦簡的活化傳承已取得階段性進展,但與會專家也清醒地指出,當前仍面臨三大核心問題:其一,數字化建設亟待推進,需通過高精度紅外掃描、三維建模等技術建立全息檔案庫,實現形制與文字的全信息記錄;其二,簡牘的價值有待挖掘,且因研究力量分散、專業人才匱乏等,急需加快釋讀步伐;其三,當地基礎設施不足,里耶鎮交通可達性較差、古鎮接待設施相對落后,秦簡博物館的實驗室與庫房面積不足,數字化建設起步較晚,這些硬件短板制約著文旅體驗提升與產業升級。
對此,湘西州政協主席李平建議,深挖時代價值,整合高校院所力量加快簡牘釋讀釋義,深入挖掘其歷史文化與社會價值,講好秦簡背后的中國故事;加大遺址本體保護展示力度,推進遺址綜合利用,建設“考古中國”示范基地,運用數字科技復原歷史場景;加強里耶秦簡數字化保護,推進文化旅游與科技融合發展。
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彭蛟建議,進一步挖掘完善簡牘文物從發掘、保護、研究到傳承利用的全過程價值鏈,關注文物背后當代人的故事與貢獻,形成共建共享的活態傳承利用體系。
“23年前,我們徒手挖出了‘秦代檔案館’;23年后,我們要讓這些簡牘的光芒照亮里耶的未來,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創新性’。這是我們這代考古人的責任,也是對歷史最好的告慰。”龍京沙說。(記者張玉潔 王騰 魏驊)
1月2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5春節聯歡晚會上,40名來自全國林草基層的代表共同獻唱《我的家》,用歌聲傳達對綠水青山的熱愛,深情歌頌美麗中 ...
在9日進行的英超足球聯賽中,利物浦在先丟兩球的情況下以2:2逼平阿森納,延緩了“領頭羊”的前進速度。水晶宮憑借奧利塞的助攻“帽子戲法”,以5:1 ...
2022-2023賽季法甲足球聯賽9日結束了第30輪的全部比賽,積分榜排名第三的馬賽在客場被洛里昂以0:0逼平,錯失了追趕聯賽“領頭羊”的機會。 ...
葡萄牙體育隊9日晚在葡超足球聯賽第27輪比賽中客場以4:3險勝“升班馬”卡薩皮亞隊,繼續排名聯賽第四,距離歐冠區還有5分的差距。
2022-2023賽季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季后賽12進8附加賽10日晚繼續進行,北京和廣廈分別在主場輕松獲勝,在三場兩勝的賽制中占得先 ...
當日,中國女足在西班牙伊維薩島進行賽前訓練。作為備戰今年女足世界杯的熱身賽之一,中國女足與西班牙女足的熱身賽將于11日舉行。
這位不滿26歲的年輕人是否還能更進一步?對于這一疑問,無論王嘉男的中方主管教練還是田徑界專家都顯示出信心,認為他還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冠軍賽布達佩斯站18日在布達佩斯奧林匹克中心拉開戰幕,中國選手馬龍輕松晉級,陳夢逆轉勝出。
2023女足世界杯是該賽事第一次擴大為32支球隊參加,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聯合舉辦。根據賽程,揭幕戰將于7月20日在奧克蘭上演,決賽將于8月20日 ...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10日發布了《體育總局排球中心關于選聘國家女排主教練的公告》,中國女排新任主帥的選聘工作正式啟動。
智庫邀請權威學者和知名醫師加入,以公益、醫療和科研為三個抓手,旨在充分發揮專家的社會影響力和專業權威性,倡導科學的健身理念,以體育促進大眾身心全 ...
第18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本賽27日在浙江長興大唐貢茶院揭開戰幕。不久前剛獲得全運會混雙冠軍的老將芮乃偉九段首輪爆冷不敵趙貫汝,被淘汰出局 ...
哈薩克斯坦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司司長阿利姆然·阿卡耶夫24日表示,針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備戰工作正在哈薩克斯坦全面展開,希望哈國運動 ...


16c9d167-f677-4eed-9cad-e16ef31b0ae6.png)
46337498-6baa-4da3-9cf2-97cf0440552f.png)
48168272-adc2-44c7-8a3b-80ea46331acf.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