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簡繁互換
      設為首頁
      設為收藏
      手機版
      東南網 / 新聞頻道 / 天下 / 社會(即時新聞) / 正文

      三夏進行時丨錄取通知書里的農業高科技

      2025-08-04 08:44 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吳靜

      夏忙時節,也是準大學生們夢想實現的季節。隨著各地農業大學的年輕學子們陸續收到2025年錄取通知書,本報記者來到田間地頭、實驗現場,探訪3份錄取通知書背后的故事。一張小小的"紙片"藏了哪些高科技、新成果?如何激勵年輕學子邁向更廣闊的天地,為農業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編 者

      中國農業大學——這里的玉米抵抗力強

      【亮點】

      中國農業大學2025年本科錄取通知書,附有學校科研團隊培育的小麥、玉米和水稻種子。其中,2020年通過審定的玉米種子"農大778",對黃淮海和東華北地區的主要病害具有良好抗性,廣泛應用于河北、山西、遼寧、安徽、山東、河南等地,累計推廣約1200萬畝。

      推廣期間,針對玉米銹病導致減產等問題,研發團隊不斷攻關,增強品種抗病性。該團隊多年來深耕玉米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領域,已成功選育19個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新品種,累計增產80多億公斤。

      【現場】

      日頭潑下來,地里騰起一層霧氣。玉米綠油油、齊刷刷地挺立著,精神頭十足。

      河南鶴壁,淇縣遷民村田壟間,滴灌軟管貼著地皮,把液體肥料"喂"到每株玉米根須旁。合作社帶頭人紀明立貓著腰、瞪著眼,仔細查看出水孔是否通暢。

      "你可來了!"看到種業公司農技員郭軍挎著工具箱走過來,紀明立起身,抹了把臉上的汗說。

      郭軍走到跟前,目光立刻投向眼前的玉米:"頭遍追肥還中吧?"

      "水頭嗞嗞的,挺勻實。就是這葉……"紀明立撥開幾株,露出靠近根部的葉子,"是不是有點發黃?還有小斑點,就擔心銹病。"

      這些年,黃淮海地區極端天氣多,銹病頻發。一些夏玉米穿上"超短裙",葉子包不到玉米尖尖,還有的玉米粒不飽滿甚至空顆,讓種植戶很是頭疼。

      "'農大778'對銹病的抗性很好。"郭軍湊近葉子細看,"你這塊地底肥足、墑情也好,現在看長勢很旺。可能是這陣子持續高溫,葉子傷到了,目前問題不大。"

      紀明立的眉頭舒展了些:"你這么一說,我踏實多了,合作社就指著這上千畝玉米呢。"

      "好種多打糧""千算萬算,不如良種合算"……種與糧的關系,農民最明白。

      2022年,"農大778"剛推廣不久,留意到新品種口碑不錯,紀明立和鄉親們試種了約500畝,"株高合適,抗銹病,而且穗大、產量多。"緊接著,2023年1100畝,2024年1400畝,畝產都能穩定在1600斤左右。如今,合作社流轉、托管的玉米地,用上新種子的超過2000畝。

      "放心,咱在這兒推廣有經驗。"郭軍指著烈日下依然精神抖擻的"綠色方陣","稈子多硬實,葉子多展活!"每到玉米生長的關鍵階段,他都要下地指導技術。

      "你記著:肥水跟上,玉米壯了,抵抗力自然就強。還有,如果只是這幾株有斑點,范圍不擴大,就不用管它。要是發現蔓延的苗頭,再上點藥,來得及。"郭軍邊叮囑,邊拿出本子寫下注意事項。

      "秋后收了棒子,一起喝糊糊。"看著眼前茁壯的莊稼,紀明立咧開嘴笑了。

      "那敢情好!"郭軍也笑了,邁開大步,"我再往前頭轉轉。"

      一陣風吹過,綠色的海洋泛起漣漪,紀明立又彎下腰,繼續檢查滴灌帶。蟬鳴聲、玉米葉的沙沙聲,在這片生機勃勃的田野上交織、回響。(本報記者 黃超)

      安徽農業大學——小麥選育實驗室暑期更忙

      【亮點】

      隨安徽農業大學2025年本科錄取通知書一起寄出的,還有以小麥、茶葉、海棠、銀杏、玉蘭等代表性種子為設計元素的文創禮品,寓意"種子的'芯'愿",期冀青年學子如破土的種子般茁壯成長,成為"強農先鋒、社會英才"。其中,小麥種子元素靈感來自該校選育的以"安農98"為代表的系列小麥品種。

      【現場】

      暑假這些天,位于安徽農業大學的農業農村部黃淮南部小麥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里,師生們比平時更忙。

      "主要對今年田間入選的小麥進行性狀考察和數據采集。"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盧杰解釋著,拿起一株樣品,"比如植株的高度、葉子的性狀、麥穗的長度、籽粒的飽滿度等,篩選優劣品系,為下一年度育種計劃做準備。"

      "一般來說,過了國慶假期,皖北小麥就要陸續播種了,時間緊張著呢。"盧杰補充道。

      "盧老師,麻煩您過來看一下。"交談間,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的學生請盧杰一起到育種加代室。一進入房間內,溫度驟降,鱗次櫛比的架子上擺滿盆栽小麥。"這里控溫控光,能加速小麥生長,比自然生長的周期縮短約一半。"盧杰說,"加代室是作物育種的重要設施,能夠實現育種性狀的定向改良,縮短育種年限,提高育種效率,還能獲得各種生長數據。"

      來到分子育種實驗室,實驗儀器琳瑯滿目。"分子育種、生物育種是趨勢,和常規育種相輔相成。"盧杰介紹,"以赤霉病為例,常規育種有一定盲目性,但是通過基因技術,可以在抗病性較好的種質資源中挖掘抗病基因,并集中改良某個特定性狀,方向更加明確,效率也更高。"

      在實驗室成果展示區,盧杰指著一個小麥品種說:"這是花了10多年選育的'安農98',今年通過了國家級審定,產量高、抗病能力強,抗倒伏、耐高溫表現優異。而且經過驗證,這個品種制成的饅頭、面條品質也很好,是未來重點推廣的品種。"談及成果,盧杰面露欣慰。

      近5年,安徽農業大學選育并通過國審的小麥新品種達8個。"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每一步都要久久為功。"盧杰說,"一個新品種誕生至少得10年,是厚積薄發的結果。"(記者 徐 靖)

      湖南農業大學——水稻試驗田建到農民身邊

      【亮點】

      湖南農業大學2025年本科錄取通知書內頁,"百年學府 立德樹人 逐夢湘農 激揚青春"16個題字,是"雜交水稻之父"、湖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袁隆平院士對學子的殷殷期盼。題字旁,一蔸飽結籽實的稻穗,是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一代代師生,為"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而躬耕農業的生動表達。

      長期以來,學校雜交水稻團隊育成的骨干品種和發明的主推技術,為雜交水稻大面積節本增效作出突出貢獻。

      【現場】

      "前頭灌漿期趕上高溫,著急!"輕捋稻穗,直到確認谷粒飽滿了,種糧大戶王建剛的臉上才轉憂為喜。

      湖南益陽,大通湖區宏碩生態農業農機合作社,王建剛守在水田邊,臉上的汗連珠落下,在稻稈上摔出水花。

      "王大哥,隔日就要收割,趁艷陽天趕快曬田,好下收割機。"一抬眼,湖南農業大學生物遺傳學博士后梁毅從試驗田忙完趕來。到跟前,兩個"莊稼人"攀談起來。

      "放心!早就跟著試驗田排了水。"王建剛踩踩變硬的泥巴,"梁老師,你說這頭一季,畝產有沒有1500斤?"

      一穗稻200至300顆稻粒,穎殼退化也不嚴重,結實率在80%左右……梁毅掂掂穗子的分量,對比實驗數據,"看這情勢,差不離。"

      一句話,讓王建剛有了底氣,"種再生稻,還得跟著你們專家!"

      去年,從合作社接過200多畝流轉田,那是種了幾十年水稻的王建剛第一次嘗試種再生稻。與雙季稻不同,再生稻是在頭季成熟收割后,利用科學的田間管理,促進稻樁腋芽萌發成穗,實現"一種兩收",省去了晚稻所需的犁耕、育秧、插秧等多道工序,每畝地可節約成本約500元。

      但是,用什么品種?該如何栽培?起初王建剛心里完全沒底。

      為此,合作社與湖南農業大學對接。學校在大通湖區開辟試驗田,開展再生稻的品種鑒選、機械化種植、精量施肥、無人機植保等創新試驗。在吳俊、楊華、唐啟源等導師帶領下,梁毅和師弟師妹邊搞科研,邊將實踐檢驗過的優勢再生稻品種和配套栽培技術,向有經驗的農民推廣。

      這片60畝大的試驗田被劃分得整整齊齊,包含小區試驗、大田試驗等多種類型。有的品種早熟,有的晚熟;有的3月初就已播種,有的5月中旬才催芽……梁毅在吳俊的指導下培育出的一個新品種也在其中,它兼具更好稻瘟病抗性和優異再生能力。

      "我們每年至少篩選40個品種,在人工種植模式下進行再生稻品種適應性試驗。"梁毅介紹,從這些品種中挑選出表現優異的幾個,進入下一輪機械化種植收獲試驗,最終只有綜合表現最拔尖的兩三個品種,才能進入大田試驗推廣階段。

      正是經過這樣層層嚴選,王建剛等種糧大戶才敢放心跟進。

      "去年我種了4個品種,表現都很好,今年主打其中兩個。"王建剛信心滿滿,"明年要是有更好的,我還跟著專家換新品種。"

      一席話,是種田老把式對農業科技的信任。

      剝開稻稈外層,莖稈上已長出再生芽。梁毅一比畫,有些短,"王大哥,促芽肥施了嗎?"

      "不比試驗田能用人工,大田得用飛機施肥。今年頭季稻穗子長得太好,施肥時擔心倒伏,能不能收割后再補肥?"王建剛拋出疑問。

      試驗中沒遇到的新問題,讓梁毅驚喜,這正是把試驗田建到農民身邊的意義。"從雜交稻培育到再生稻選育,始終躬耕田畝",梁毅時常想起袁隆平院士。

      在湖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動下,再生稻種植在湖南年推廣面積已超400萬畝,越來越多種糧大戶從中受益。(記者 申智林)




      本網轉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點擊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投訴
      新聞中心
      • 快訊
      • 國內
      • 國際
      • 娛樂
      • 體育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關注東南網微信

      掃碼關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成av人片在线观看|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 日本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 91精品国产免费| 狠狠噜狠狠狠狠丁香五月| 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ppx人交| 图片区另类小说|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yy6080理论影院旧里番| 美女18隐私羞羞视频网站| 日韩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福利网站在线播放| 好大好爽再深一点在线观看| 冲田杏梨在线精品二区| 青青热久久久久综合精品 |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尹人香蕉综合| 麻豆视频免费播放| 日本a免费观看| 午夜爽爽爽男女污污污网站|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久久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扒开胸罩摸双乳动图| 天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韩国三级bd高清中文字幕合集|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四虎精品1515hh|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