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簡繁互換
      設為首頁
      設為收藏
      手機版
      東南網 / 新聞頻道 / 天下 / 環球新聞 / 正文

      受權發布丨關于新冠疫情防控與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動和立場

      2025-04-30 17:36 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0日發布《關于新冠疫情防控與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動和立場》白皮書。全文如下:

      關于新冠疫情防控與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動和立場

      (2025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為新冠病毒溯源貢獻中國智慧

      (一)中國積極主動開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

      (二)中國公開透明發布新冠病毒溯源進展

      二、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力量

      (一)毫無保留分享疫情信息

      (二)竭盡所能支援全球抗疫

      三、美國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劣跡斑斑

      (一)美國未能及時有效應對疫情

      (二)美國百般推卸新冠疫情應對不力責任

      (三)美國密蘇里州的涉疫濫訴案純屬政治操弄

      (四)新冠病毒溯源指向美國

      結束語

      前言

      新冠疫情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傳播速度最快、影響范圍最廣的全球大流行病,也是1918年大流感以來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全面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14億多人民同心抗疫、堅韌奉獻,構筑起堅固防線,先后經受全球多波疫情流行沖擊,舉全國之力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人口大國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跡。面對新冠疫情,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始終堅持公開、透明、負責任原則,第一時間毫無保留地同世界衛生組織及有關國家分享疫情信息,分享有效的疫情防控、診療方案和技術經驗,提供疫苗和防護物資,竭盡所能為國際社會提供幫助,為全球團結抗疫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作為負責任大國,在新冠疫情發生后,中國在溯源這個科學問題上一直秉持科學態度,積極與世界衛生組織溝通合作。中國率先主動邀請世界衛生組織選派國際專家組兩次來華合作開展聯合溯源研究。專家組囊括了相關領域權威專家,以高度敬業、高度勤奮、高度專業的態度進行調研、訪談,收集與分析大量數據,最終形成并向全世界發布的聯合研究報告,以其嚴謹、科學的結論得到國際社會和科學界的廣泛認可。

      為系統介紹中國新冠病毒溯源和國際抗疫合作有關工作及成效貢獻,倡導科學溯源和國際合作,揭批美國抗疫不力的事實,特發布此白皮書。

      一、為新冠病毒溯源貢獻中國智慧

      (一)中國積極主動開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

      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持續投入大量資源支持本國科學家與國際同行一起開展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并且始終以開放透明的態度履行國際責任。中國率先開展臨床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環境流行病學、動物宿主追蹤等關鍵領域的溯源研究,與世界衛生組織密切合作,并于2020年、2021年兩次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來華開展聯合溯源研究,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全力配合世界衛生組織關于新冠病毒的聯合溯源研究。

      2020年7月至8月,中國專家與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進行了來華開展新冠病毒溯源合作研究的預備性磋商,達成《世界衛生組織召集的全球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中國部分工作任務書》。2020年10月至12月期間,中國科學家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團隊舉行了4次視頻會議,交流了全球新冠病毒溯源研究最新進展和聯合溯源工作方法。

      2021年1月至2月,17名中國專家與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國際獸疫局)及其他國家的17名國際專家組成國際聯合專家組,在中國武漢進行了為期28天的現場聯合研究。2月9日聯合專家組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全球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中國部分工作的主要研究成果。

      2021年3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召開成員國信息通報會和新聞發布會,正式通報全球新冠病毒溯源研究中國部分工作有關情況,并在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正式發布《世衛組織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世衛組織-中國聯合研究報告》。

      自2021年至今,世界衛生組織新啟動組建了新型病原體起源國際科學咨詢小組(SAGO)。其間,中國按照《世衛組織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世衛組織-中國聯合研究報告》中的下一階段研究計劃,持續統籌資源,在流行病學、分子流行病學、動物與環境乃至實驗室檢查等方向開展了全面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相關進展和結論已由中方科學家通過與世界衛生組織和SAGO報告交流或通過在國際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等方式,與國際科學界和同行進行了分享。

      截至目前,尚無任何證據與《世衛組織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世衛組織-中國聯合研究報告》結論相悖。可以認為,在中國開展的新冠病毒溯源研究已經結束。

      世衛組織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取得豐富研究成果,整個過程中的科學發現和工作范式為在其他國家開展更廣范圍的溯源工作提供了基礎和指導。

      病毒溯源問題是科學問題,不應將其政治化和污名化,應鼓勵多國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分享證據,開展系統研究。尤為重要的是,應防止類似新發傳染病發生大流行,再次危及人類健康和安全。

      (二)中國公開透明發布新冠病毒溯源進展

      2020年,中國科學院等多個團隊對新冠病毒共祖時間反推分析顯示,中國武漢的疫情較可能出現在2019年11月中旬到12月初之間,與首例報告病例的發病時間12月8日高度吻合。

      2021年的聯合研究結束后,中國科學家再次對7.6萬份醫療機構篩查記錄以及174例早期病例進行時空分布分析,進一步證實2019年10月至12月初武漢未出現異常呼吸道疾病聚集現象。

      2022年,中國科學家針對武漢從2019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43850份獻血樣本開展血清學和流行病學分析,未發現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表明2019年12月之前武漢當地沒有新冠疫情。

      中國國內多個研究團隊對全國蝙蝠、穿山甲、野鳥、野豬、貉等野生動物以及養殖的家畜家禽樣本共計8萬余份開展了系統的檢測,樣本采集時間跨度自2017年至2021年,未發現新冠病毒在中國境內的野生動物和家畜家禽中傳播。2020年初,中國醫學科學院團隊針對武漢及其周邊地區蝙蝠種群篩查,未檢出與新冠病毒相關的基因序列,基本排除新冠病毒起源于武漢周邊野生動物的可能性。

      2023年,中國疾控中心發表論文,顯示疫情初期對華南海鮮市場采集的457份動物樣本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923份環境樣本檢測結果顯示74份樣本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對分離的3株病毒開展測序,結果顯示其基因組與早期病例基因組同源性為99.9%-100%,提示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排毒造成。

      2020-2022年間武漢以外多地發生的聚集性疫情的溯源結果提示境外冷鏈物流傳入的可能性。2020年6月和7月先后在北京市新發地、大連市發生新冠疫情。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北京市連續56天沒有本土疫情,大連市連續111天沒有本土疫情,且該輪疫情北京早期病例主要集中在新發地市場水產區域的售賣人員,大連早期病例主要集中在海鮮公司的水產品加工車間工人。多項溯源調查證據提示,病毒源頭均指向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通過冷鏈運輸帶入中國。

      2020年9月24日,青島市發現兩名裝卸工人感染新冠病毒。兩例病例無旅行史,亦無與其他病例的接觸史,唯一能建立流行病學聯系的是他們均在2020年9月19日從事過同一批進口冷凍食品的裝卸工作。從該批冷凍食品外包裝的多份樣本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并通過全基因測序分析證實該批冷鏈食品外包裝污染的新冠病毒為兩例病例感染的病毒來源,且冷鏈外包裝上分離培養出新冠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由此證明冷鏈運輸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回顧在疫情初期武漢早期病例主要發生在華南海鮮市場水產品銷售區域的情況,2019年末發生在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冠疫情存在著通過冷鏈由境外引入的可能性。

      上述系列研究成果在《世衛組織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世衛組織-中國聯合研究報告》和《柳葉刀》《自然》《細胞》《國家科學評論》《科學報告》《病毒進化》等國際期刊陸續發表,以堅實的實驗數據支持了新冠病毒在中國引入人類的四種途徑的可能性評估結論,即:人獸共患病直接溢出是“可能到比較可能”的途徑,通過中間宿主引入是“比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通過冷鏈引入是“可能”的,通過實驗室引入是“極不可能”的。這種全程公開、持續協作的立場,彰顯了中國對科學精神的堅守和對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責任。

      中國以最大誠意參與新冠病毒溯源,是因為堅信真相不在預設的指控中,而在數據的縝密驗證里。通過系統開展流行病學、分子溯源、動物宿主排查與冷鏈輸入研究,排除了武漢作為新冠病毒自然起源地的可能性,并為全球科學界提供了關鍵的實證數據與研究范式。

      二、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力量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世界各國攜手應對。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從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信息和病毒基因序列,到多次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專家組到本國開展新冠病毒溯源合作;從毫無保留分享防控和診療經驗,到力所能及為國際社會提供大量物資和援助,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廣泛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為國際抗疫注入強勁動力,作出重要貢獻。

      (一)毫無保留分享疫情信息

      疫情暴發以來,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國本著依法、及時、公開、透明的原則,第一時間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信息,與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等有關國家和地區保持密切溝通。

      中國于2020年1月8日確定病原體,1月9日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疫情及病原學鑒定取得的進展,1月12日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并在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GISAID)發布,為國際社會疫情防控、疫苗和檢測試劑研發提供了科學依據,2020年1月3日起定期向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地區組織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

      中國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以對生命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對國際社會負責的態度,建立最嚴格的且專業高效的信息發布制度,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速度、密度、力度前所未有。中國建立嚴格的疫情發布機制,制定嚴格規定,堅決防止瞞報、遲報、漏報。

      武漢市從2019年12月31日起依法發布疫情信息,并逐步增加信息發布頻次。2020年1月21日起,國家衛生健康委每日在官方網站、政務新媒體平臺發布前一天全國疫情信息;2月3日起,國家衛生健康委英文網站同步發布相關信息。

      中國建立分級分層新聞發布制度,截至2020年5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共舉行新聞發布會161場,邀請50多個部門490余人次出席發布會,回答中外媒體1400多個提問;湖北省舉行103場新聞發布會,其他省份共舉行1050場新聞發布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中、英文官方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平臺設置疫情防控專題頁面,發布每日疫情信息,解讀政策措施,介紹中國抗疫進展,普及科學防控知識,澄清謠言傳言。

      中國積極向全球分享經實踐檢驗有效的疫情防控經驗。2020年2月24日晚,中國-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專家考察組在北京舉行發布會,考察組外方組長、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全球社會尚未做好采用中國方式方法的準備,而中國的方法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方法。

      2020年3月12日,中國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召開分享防治新冠疫情中國經驗國際通報會,反響熱烈。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積極評價中國強有力的防控措施為世界樹立了新的國際標桿,呼吁各國借鑒中國經驗。

      2020年,中國與東盟、歐盟、非盟、亞太經合組織、加共體、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以及韓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德國等國家,開展了70多場疫情防控交流活動。

      中國在2020年上半年就已將診療和防控方案翻譯成3個語種,分享給全球18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參照使用。專門建立國際合作專家庫,密集組織具有實戰經驗的權威公共衛生和臨床專家,向全球分享有效的疫情防控、診療方案和技術經驗。主動推出新冠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在線分享疫情防控科普、培訓視頻、最新技術指南和研究成果,全球20余萬人關注。

      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中國始終秉持科學、開放、透明精神,積極支持參與全球科學溯源,同時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政治操弄。中國是迄今唯一多次邀請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專家組到本國開展新冠病毒溯源合作的國家,也是唯一多次組織專家同世界衛生組織分享溯源進展的國家。

      在新冠病毒溯源問題上,中國分享的數據和研究成果最多,為全球溯源研究作出的貢獻最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專家多次表示,在華考察期間去了所有想去的地方,見了所有想見的人,看了所有想看的材料,中方的開放透明超乎預期。

      國際社會普遍公認,中方充分及時有效地履行了《國際衛生條例》規定的義務,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美方一些政客無視中國發出的信息,出于政治目的操弄新冠病毒溯源,不僅耽誤本國疫情應對,還嚴重破壞國際抗疫努力,放縱了病毒的滋生蔓延。

      (二)竭盡所能支援全球抗疫

      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自身疫情防控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地為國際社會提供援助。疫情暴發之初,中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兩批共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積極協助世界衛生組織“團結應對基金”在中國籌資。

      中國在2020年向34個國家組建派出38批次抗疫專家組協助抗疫,參訪醫療機構405個,開展技術指導907次,舉行會議540場,接受國內外媒體采訪306次,開展培訓461次,覆蓋人數超165萬。

      2020年以來,中國向57個國家派遣176批次3000余名援外醫療隊員,舉辦各類培訓和健康教育活動900余場,培訓當地各類人員6.7萬余人次,發布多語種公告和防護指南6000余份,救治境外新冠患者2.85萬人次,積極協助抗疫。11國元首或政府首腦親自為醫療隊授勛,2300余人次獲受援國政府、我駐外使領館頒發的獎勵表彰。

      新冠疫情突然來襲,中國國內防疫物資需求明顯增加,個人防護用品供應緊張。中國迅速采取行動,加大醫療物資生產力度,許多中國企業響應政府號召,取消春節休假,返崗生產,加班加點生產了大量的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抗疫物資。截至2020年2月底,中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個,尤其是2月21日到2月29日的短短9天內,實現了口罩日產能從4300萬個到超過1億個的快速、巨大提升,為后續供應援助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力量。

      盡管中國國內疫情防控物資處于“緊平衡”甚至是供不應求的狀態,仍想方設法為各國采購防疫物資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便利,打通需求對接、貨源組織、物流運輸、出口通關等堵點,暢通出口環節,有序開展防疫物資出口。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中國累計向包括美國在內的153個國家、15個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46億件防護服、180億人份檢測試劑、4300億個口罩,有效緩解了全球抗疫物資短缺的困境。

      疫苗是應對疫情的有力武器,也是稀缺的公共產品。中國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最早支持疫苗研發知識產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為彌合“免疫鴻溝”,中國加入“新冠疫苗實施計劃”,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

      中國自2020年底以來已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3億劑新冠疫苗,完成了中國政府向世界作出的承諾,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全球使用的疫苗中,每兩支就有一支是“中國制造”。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收到的第一批疫苗來自中國,獲得的大多數疫苗也來自中國。

      中國積極引領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和全球衛生健康治理,堅定支持世界衛生組織發揮全球抗疫領導作用,呼吁國際社會加大對世界衛生組織政治支持和資金投入。中國加強同世界衛生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開展科研交流與合作,共享科研數據信息,共同交流研究防控和救治策略。

      自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中國通過科學有效防控撲滅了上百起不同毒株引發的聚集性疫情,保護了上億民眾的身體健康,維護了公共衛生安全,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斗爭。

      新冠疫情凸顯了全球衛生治理體系存在的短板和漏洞。中國倡議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堅持推動建立健全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長效融資機制、威脅監測預警與聯合響應機制、資源儲備和資源配置體系等合作機制。中國支持加強和發揮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作用,加強全球公共衛生治理能力建設。

      中國派出代表團積極參與世界衛生組織關于防范和應對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際衛生條例》實施和修訂以及“大流行協定”談判等議題審議,中國頂級專家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支持下成立的大流行防范和應對獨立小組(IPPPR)及新型病原體起源國際科學咨詢小組(SAGO),積極建言獻策,參加研討,為建設惠及全人類、高效可持續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筑牢保障全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堅固防線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正是由于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致力于改善醫療等條件,將更多社會資源投入醫療、教育等各方面,將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廣泛民眾,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穩步提升,從2019年的77.3歲提高到2020年77.93歲、2021年78.2歲、2022年78.3歲、2023年78.6歲。即使發生了新冠疫情,中國由于實施了科學積極的防控策略,人群健康水平并沒有停滯不前或倒退,仍實現了穩定提升。

      三、美國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劣跡斑斑

      美國在疫情蔓延初期未能作出及時有效反應,淪為“全球第一抗疫失敗國”,成為國際社會的反面教材。面對自身抗疫不力的現實,美方不僅不反思醒悟,還“甩鍋”推責、轉移視線,將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嚴重破壞了團結應對全球疫情的國際努力,成為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明顯短板。迄今為止,雖然許多美國有識之士多次批評美國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中的不作為、亂作為,但美國政府不僅沒有深刻反省自身在抗疫中的拙劣表現,反而在“甩鍋”推責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必將進一步損害美國應對新的公共衛生危機的能力。

      2024年底,美國發生嚴重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美國沒有與國際社會分享信息,卻在2025年初切斷了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信息的渠道,美國疾控中心網站停止更新疫情信息。掩蓋疫情事實真相的正是美國。

      (一)美國未能及時有效應對疫情

      2020年1月,新冠疫情被檢測出正在美國蔓延。面對疫情肆虐,美國政府選擇淡化疫情嚴重性,多次宣稱新冠肺炎是會自動消失的“大號流感”,指責世界衛生組織“高估”病毒致死率,毫無科學依據地鼓吹服用羥氯喹和阿奇霉素都是所謂“特效藥”,導致藥物濫用,延誤患者治療。

      美國政府還系統剝奪公民對疫情狀況的知情權。自2020年3月3日起,美國疾控中心就以“數據不準”為由,不再發布包括感染檢測結果在內的關鍵數據。之后的近三年時間里,美國人民只能通過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等非官方機構搜集和報告的推測數據來了解疫情狀況。

      2020年4月中旬,美國新冠疫情確診人數超過66萬人。然而美國政府為了大選選票卻宣布疫情已經度過“高點”,匆匆推出經濟重啟方案,宣揚美國社會生活將迅速恢復常態。為強推經濟重啟,部分美國政客帶頭違反疫情防控建議,拒絕在公開活動中佩戴口罩,有意將戴口罩、社交隔離等科學問題扭曲為價值觀問題,讓美國疫情防控步調不一的問題更加嚴重。

      針對美國在疫情早期應對中的明顯“失能”,有美國專家表示,“從流行被首次確認起,美國總統及其團隊就在有意將危機降級,無視廣為接受的基本公共健康指南”,美國迫切需要“政府檢視既有數據,確認失敗原因,停止無休止地散布虛假信息”。

      疫情沖擊下,美國資本主導、費用高昂的醫療體系疲態盡顯,貧困民眾、少數族裔、老年人口等弱勢群體往往首先被放棄治療。美聯社于2020年6月報道,在美國每10個死亡病例中就有8例是65歲以上的老人。美國民眾的生命權、健康權根本得不到平等保障。

      據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8.8歲,但2020年降至77歲,到2021年降至76.1歲,比2019年下降2.7歲。此后2023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雖回升至78.4歲,但遠低于大多數發達國家的82歲左右的平均預期壽命,也低于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美國對待新冠疫情的錯誤做法,給美國家庭和社會生活蒙上了難以抹去的陰影,最終損害的是本國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

      美國政府為了選舉政治的私利,阻撓破壞專業機構、地方政府和民眾的疫情防控努力,其結果是兩頭落空。對于美國在早期抗疫中的巨大失敗,有美國媒體評論稱,“在所有富裕國家中,有一個國家煢煢孑立,在4個月內反復遭受嚴重且不間斷的暴發。這個國家就是美國”。

      民主黨上臺后,美國政府的疫情應對策略有所調整,然而“黨爭高于生命”的政治病毒卻更加肆虐。大選落敗后,不少共和黨政治人物開始縱容和傳播各種“疫苗陰謀論”,煽動民眾的“疫苗抵制”與“疫苗猶豫”。人為制造的反疫苗情緒嚴重削弱了美國的疫情防控。

      2022年6月,在奧密克戎變異株掀起感染高峰之際,美國接種過兩劑新冠疫苗的人口比率僅為67.2%,在七國集團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一,在全球范圍內也僅排名第59位。

      美國在司法系統和地方層面,破壞疫情防控的做法也層出不窮。佛羅里達州政府堅稱民眾有所謂“自由選擇權”,要求全州學校強行開學,導致師生出現大規模感染。2022年4月,佛羅里達州聯邦法官裁定,美國疾控中心要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延長口罩強制令的規定“越權”。政治病毒肆虐,導致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抗疫失敗國”。

      2023年5月,美國疾控中心發布數據,承認疫情造成美國近113萬人死亡,約占同期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全球死亡病例的16.4%,截至2025年3月,至少有122萬美國人死于新冠。這一數字與美國的人口數量、經濟實力和醫療技術水平嚴重偏離,只能說明其防控政策的不力性和偽科學性。美國Axios網站民意調查發現,超過50%的美國人認為公共衛生官員在疫苗和口罩預防病毒傳播方面對公眾撒謊,表示政府沒有將公眾的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

      美國不僅自身應對疫情不力,還以各種方式妨礙、破壞抗疫國際合作。美國政府蓄意隱瞞本國疫情,誤導了其他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研判。

      2021年3月,美國政府公開表示將在疫苗供應和接種上推行“美國優先”,供給其他國家的只能是過剩疫苗。美國大量采購和囤積疫苗,浪費比例驚人。

      據美國疾控中心統計,僅2020年12月到2022年5月,美國就丟棄了8210萬劑新冠疫苗,占聯邦政府分發總數的11%。美國在國內肆意浪費,在國際上大開空頭支票,一面超量囤積疫苗、大搞“疫苗民族主義”,一面發起“反中國疫苗計劃”,散布謠言惡毒攻擊抹黑中國疫苗。

      美國過度囤積浪費、損人不利己的做法遭到國內批評。2020年12月有美國國內知名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最后一個美國人接種疫苗之前,我們寧可讓其他所有人去死,這是一種極端觀念,絕非妥當做法”。2021年5月,美國有關智庫刊發了針對疫情的“事實核查”,批評美國在對外援助上的“遲疑”只會讓自身“在有巨大需求的時刻被看作自私的孤立主義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未能及時有效應對新冠疫情絕非偶然。在疫情暴發前的很長時間里,美國公共衛生機構的預算和人員都在持續萎縮。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國家衛生官員協會表示從2008年到疫情暴發前,美國地方公共衛生機構經歷了近6萬人的裁員、失去了近1/4的勞動力,美國疾控中心的預算較2003年時削減了30%。

      (二)美國百般推卸新冠疫情應對不力責任

      美國把中國當作疫情推責“甩鍋”的頭號對象。美國政府漠視疫情、行動遲緩,浪費了中國為全球抗疫爭取的寶貴時間。為推卸責任,美國國會中的反華勢力率先“甩鍋”,頻頻推出指責中國耽誤美國抗疫的立法動議。

      2020年3月16日,美國政府在疫情壓力下終于頒布了遲來的旅行限制和社交隔離建議,首次承認美國可能因疫情出現經濟衰退。次日,美國就在國內大張旗鼓地使用“中國病毒”一詞,試圖轉移美國公眾的不滿。3月24日,美國時任國務卿在七國集團外長視頻會上兜售“武漢病毒”的說法,遭到其他國家反對,會后未能發布聯合聲明。

      2020年9月,美國在聯大宣揚“中國病毒”,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代表廣大聯合國成員批評美國,指出疫情應對中的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只會讓情況更糟糕。

      美國政府的“甩鍋”做法引發了針對亞裔美國人的仇恨犯罪浪潮,眾議院為此通過決議,譴責將新冠病毒稱作“中國病毒”“武漢病毒”“功夫流感”的做法助長了種族主義。

      2021年,美國政府又下令情報機構就所謂疫情起源進行為期90天的“調查”。8月底,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公布了報告解密要點。該報告充斥對中國的無端指責,但也不得不承認現有信息不足以支持所謂病毒“武漢實驗室起源論”。

      美國“甩鍋”中國根本站不住腳,美國有關機構和權威專家曾多次作出否定“新冠起源于中國”等科學論斷,但美國政府刻意隱瞞有關結論和證據。2020年至2023年,美國能源部下屬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等分別在不同調查報告中提及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防控沒有漏洞,否認武漢病毒研究所存在制造新冠病毒的可能性等,但上述觀點均未被美國政府采納,而是被選擇性忽視和隱瞞。

      疫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需要各國共同攜手面對,互相支持。2020年2月8日,面對各國積極援助中國應對早期疫情,美國國務院也宣布將給予中國1億美元援助。然而,美方口惠而實不至,遲遲不見兌現承諾。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并未計較美方自食其言,在美方有需要時仍慷慨解囊。2020年4月1日,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播放了美國總統的錄音。錄音表示,中國正在向美國提供80噸醫療物資,包括180萬個口罩、1030萬副手套以及數以百萬計的其他物品。

      2021年1月29日,有美國媒體報道,中國在2020年3月和4月提供了總價值1200萬美元的醫療物資。僅浙江省就向美國12個州提供1100萬個口罩,其中包括與其有長達三十年友好省州關系的美國印第安納州。

      對于中國的不計前嫌和慷慨解囊,一些美國政客毫不領情。由于無法遮掩中國對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所提供的援助,他們將其污蔑為旨在獲取國際影響力的“口罩外交”。美國自身不愿承擔幫助其他國家的責任,又不愿意看到中國承擔起責任。這種態度既不嚴肅,也不體面。

      世界衛生組織也是美國的遷怒目標。2020年1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在結束中國之行后于日內瓦舉行記者會,贊賞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和在疫情信息分享上的高度透明。在此前后,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發布警告,提醒“可能暴發更大范圍的疫情”。

      2020年4月10日,此前一直將警告斥為危言聳聽的美國政府指責美國媒體、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民主黨議員防疫失職。4月14日,美國首次宣布將以未能履行基本職責為由,暫停向世界衛生組織撥款。5月20日,美國表示已致信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其在30天內作出“重大實質改善”,表現出所謂“相對中國的獨立性”,否則將永久切斷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資助,重新考慮美國的成員資格。此后不到9天,美國就宣布世界衛生組織未能滿足改革要求,美國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

      對于美國無底線“甩鍋”世界衛生組織的做法,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主編稱之為“對全球團結的背叛”,呼吁所有科學家、醫務工作者和普通人共同抵制反對。

      2021年,美國政府撤銷了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的決定,表態將重新履行對世界衛生組織的義務。2025年1月20日,美國新一屆政府以應對疫情失敗和受中國影響為由,宣布再次退出世界衛生組織,演出了又一幕“鬧劇”。

      美國的公共衛生專家和專業機構也是美國政客的替罪羊。2020年4月,美國知名傳染病專家、白宮疫情工作組成員福奇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表示,此前白宮多次拒絕采取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建議。這一陳述立即遭到美國政府否認,并在共和黨支持者中引發了“解雇福奇”運動。

      2020年大選后,部分美國政客并未放棄對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和機構的攻擊,而是在國會和右翼媒體中炒作,指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了中國的病毒“功能獲得”研究。多名美國專家學者受到美國政客的政治攻擊和打壓,被停止了正常研究資助,甚至接受聽證會質詢。美國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公然指責福奇,“美國負責應對新冠疫情的人,原來就是資助制造病毒的人”。前白宮貿易顧問攻擊福奇是“新冠病毒之父”,允許中國“制造病毒”。

      (三)美國密蘇里州的涉疫濫訴案純屬政治操弄

      從2020年上半年開始,美國一些別有用心的組織和個人,包括密蘇里州、密西西比州兩地州政府,以新冠疫情為借口對中國進行濫訴,誣稱新冠病毒源于武漢病毒研究所泄漏、中方對外隱瞞疫情、中方囤積防疫物資等,要求中方為新冠疫情承擔責任、賠償損失。

      當地時間2025年3月7日,美國密蘇里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悍然判決中國賠償其新冠疫情損失244.9億美元,并支付利息。這一濫訴是美國地方政府出于政治私利惡意提起、突破法律底線的鬧劇,完全由州政府自導自演,純屬政治操弄。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更不會接受所謂的缺席判決。這一所謂缺席判決無視基本客觀事實,違背基本法理,是對包括中國在內所有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嚴重挑釁,是對國際法治的嚴重踐踏。

      根據國際法上的主權平等原則,中國各級政府采取的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系國家主權行為,不受美國法院管轄。密蘇里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所謂的缺席判決挑戰國際法底線,嚴重違反主權豁免等國際法原則。

      密蘇里州判決中所謂中國對外隱瞞疫情、中國囤積防疫物資純屬無稽之談。判決所依據的完全是密蘇里州單方面提交的不實報告報道和抹黑材料,這些所謂“證據”,毫無法律效力。即使從美國法律的專業角度看,這一所謂判決在證據可采性、證明標準、因果關系等方面都明顯有違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

      中國在疫情初期就向國際社會發出清晰明確的信息,始終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及時向國際社會公布疫情信息,始終站在負責任大國立場無私援助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是全球抗疫物資的主要供應國。而密蘇里州政府自身防疫失職,疫情死亡率一度處于全美前列,密蘇里州政府通過轉嫁責任掩蓋自身問題,既不負責任也不道德,這是自私自利、“甩鍋”推責的表現,中國絕不接受任何濫訴和索賠要求。中國是全球抗疫貢獻國,應該得到公正對待而不是責難和索賠。中國政府不承認、不接受這一荒唐的判決,并堅決采取強有力的反制措施。

      (四)新冠病毒溯源指向美國

      大量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起源于中國境外。美國疾控中心和國立衛生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分析均提示美國多個地區存在早于武漢的多個新冠病毒陽性檢測結果和線索。

      弗吉尼亞州2019年5月至10月報告了19次呼吸系統疾病暴發疫情,顯著高于前兩年的13-15次,實驗室檢測顯示部分病例病因不明。2019年7月,弗吉尼亞州北部兩個社區暴發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當地媒體報道為“神秘的疾病”,54人出現發燒、咳嗽和全身無力等癥狀,2人死亡。同月,與疫情發生地距離僅1小時車程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突然被關閉。

      美國多個州2019年出現與新冠肺炎癥狀幾乎沒有差別的神秘“電子煙肺炎”,患者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疲勞等癥狀,部分病例進展為嚴重肺損傷。2019年3月伊利諾伊州和威斯康星州首次報告病例,8月至9月病例數激增,最終全美累計2807例住院,68例死亡,首例死亡發生于2019年8月23日。

      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南卡羅來納州從2019年9月開始就出現“零星的流感”,進入11月之后,當地更是連續六周報告了流感“廣泛擴散”。南卡羅來納州衛生與環境控制部的數據顯示,2019年12月第一周全州因流感住院的人數已經比往年同期多了41%。時任美國疾控中心主任在出席有關新冠肺炎疫情聽證會時承認,美國確實存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被誤認為流感死亡病例的情況。

      美國疾控中心官方公布的佛羅里達州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時間為2020年3月1日,但佛州衛生部網站曾發布過的171名新冠肺炎患者數據中的確診時間最早為2020年1月,且171人中大部分沒有出國旅行史,說明當時疫情已經在當地社區開始傳播。但這些病例的確診時間等關鍵數據已被刪除,佛羅里達州衛生部一名高級數據主管不久后被解雇。

      美國疾控中心研究論文顯示,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7日采集自9個州的7389份血清學調查樣本中發現了106份陽性樣本,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早在美國首例病例發現前就已存在于美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起的“All of Us”項目分析了2020年1月2日至3月18日期間參與項目50個州的24079份血液樣本,在9份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抗體。最早的陽性樣本分別來自1月7日和1月8日,來源地為伊利諾伊州和馬薩諸塞州。9人中的7人分別在伊利諾伊州、馬薩諸塞州、威斯康星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密西西比州的首例確診病例出現之前。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早在2019年12月就在美國各地以低水平傳播,比第一批正式報告病例明顯提前。

      美國農業部下屬的動植物衛生檢驗局研究表明,2020年1月之前收集的241個白尾鹿樣本中,有1例檢測到新冠病毒抗體陽性,意味著早在2019年美國的白尾鹿種群內已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

      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北卡羅來納大學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報告28起涉及基因工程微生物的安全事故,其中6起涉及冠狀病毒,許多病毒經過了基因改造,共8名研究人員可能被感染,只有1人被隔離,北卡羅來納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疾控中心均拒絕提供調查報告。《柳葉刀》雜志專家表示,新冠病毒或許并非來自自然,而可能來源于美國生物技術實驗室的一次意外事故。

      2006年到2013年期間,全美國的實驗室里,至少發生過1500起嚴重的實驗室事故,涉及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中東呼吸綜合征、埃博拉、炭疽、天花、禽流感、冠狀病毒等危害極大的病原體。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2019年底關閉到底是什么原因,美國還欠全世界一個科學認真的交代。就在2024年11月6日,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一所實驗室還發生43只實驗用猴逃逸事件。美國長期以來實驗室生物安全事故頻發,實驗室管理情況堪憂。

      這諸多疑點均提示美國新冠疫情發生的時間早于其官方公布時間,也早于中國疫情暴發時間,應該對美國開展全面深入的新冠病毒溯源調查。

      2025年4月18日,美國白宮網站發布文章,再次在新冠疫情起源問題上栽贓中國,再次暴露了美國將溯源問題政治化的險惡嘴臉,其陰謀絕不會得逞,科學界和國際社會絕不會接受這一荒謬的陳詞濫調。

      結束語

      應對全球疫情是一個關乎全人類福祉、極為嚴肅、科學的問題。中國始終秉持科學、開放、透明的精神,積極開展和參與新冠病毒溯源,《世衛組織召集的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國部分——世衛組織-中國聯合研究報告》是中外專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凝聚了聯合專家組中外專家的共同心血,得到了國際社會和科學界廣泛認可,其勞動應被尊重,其結論不容抹殺。在絕不松懈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時,中國始終毫無保留地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中國智慧,竭盡所能地為國際抗疫合作貢獻中國力量,充分履行了大國的國際責任,充分展現了大國的道義擔當。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最大發達國家,但在疫情期間不僅未作出與其力量相稱的貢獻,還破壞了國際社會團結應對疫情的努力,讓美國人民淪為疫情的最大犧牲品。美國應停止“甩鍋”推責,放棄內病外治的政治圖謀,深刻反省和改進公共衛生政策。對自身存在的種種疑點,美國不能繼續裝聾作啞,要盡快回應國際社會合理關切,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分享本國早期疑似病例數據,公開德特里克堡及在世界各地設立生物實驗室以及開展所謂“研究”的情況,給世界人民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傳染病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任何將科學抗擊傳染病工作政治化,甚至編造虛假信息攻擊他國以謀取自身利益的做法,最終必定會危害包括其本國人民在內的全人類的健康福祉。全球抗疫實踐充分證明,大國充分履行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符合歷史發展潮流,是應對共同挑戰、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的人間正道。中國將繼續與各國攜手同行,繼續促進全球公共衛生發展和治理,為防范未來可能出現的新發傳染病作出更積極的貢獻。




      本網轉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點擊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投訴
      新聞中心
      • 快訊
      • 國內
      • 國際
      • 娛樂
      • 體育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點擊加載更多>>>

      關注東南網微信

      掃碼關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视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黄色福利在线观看| 毛茸茸bbw亚洲人| 天天综合网天天综合色| 免费在线h视频| wwwjizzz| 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中文| 天天操天天爱天天干| 人妻在线日韩免费视频| 999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三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jizz性欧美2| 晚上睡不着来b站一次看过瘾 | 海角社区hjb09| 国内一级特黄女人精品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久...| 色爱av综合网站| 极品美女丝袜被的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贱妇汤如丽全篇小说|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97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三区|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亚洲免费色视频| 青青草中文字幕| 婷婷伊人五月天|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rewrewrwww63625a| 欧美日韩动态图|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国产|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草草浮力影院第一页入口| 日本中文字幕电影| 午夜一级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