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農業合作進入快車道 信息梗阻亟待破除
2021-01-27 16:48:31?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進入新階段,中巴農業合作逐步走深走實。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近日表示,中巴經濟走廊對于巴基斯坦至關重要,“我們希望向中國學習,以提高農業生產率。”巴基斯坦這片“沃土”是否適合“中國種子”生根發芽?中企如何提高在巴投資效率?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亞非處處長李凱航認為,從2018年中巴兩國建立農業合作聯合工作組,到2020年3月在中巴經濟走廊聯委會下增設農業工作組,農業科技合作成效初顯,同時兩國農業的互補性強,也決定了合作是必然趨勢。 巴基斯坦土地條件好、氣候適宜、人力成本低,中國農業技術先進、資金充裕,中巴農業合作本應是天作之合。但是已經在巴基斯坦工作數年的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工程成套事業部工程部副總經理吳光直言,信息屏障是制約兩國合作的最大瓶頸。“農業項目周期長收益低,推廣農業項目并不像其他項目那樣簡單。從當前來看,中巴農業合作并不太多,中間存在信息屏障。” 吳光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舉了一個例子:“比如一家中國企業對巴基斯坦的營商環境最想了解的就是政策的連續和穩定性,還有稅收稅務法規。但是很多中國企業在進入巴基斯坦之前,對這些信息都不了解。” 而對于巴基斯坦來說,資金和技術的缺乏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的瓶頸,迫切希望與中國伙伴進行合作。 “一萬億巴基斯坦盧比,這是巴基斯坦的一年融資規模,但是巴基斯坦需要的資金是三到四萬億。”巴基斯坦農民協會主席阿法克·艾哈邁德·蒂瓦納(Afaq Ahmad Tiwana)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巴基斯坦的市場和供應鏈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需要實行信息化改革,作為農民,期待更多投資投入到農業領域。 在一些巴基斯坦農業人士眼里看來,和中國的合作不僅局限于農業技術領域,而且可以延伸到扶貧等社會領域。 阿法克·艾哈邁德·蒂瓦納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如何讓如此大規模的人實現脫貧的?”他分析了中國農民的脫貧經歷,首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然后是城市現代化,讓大量農業人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第三是工業現代化,實現高附加值的產品生產,第四是信息化,在他看來,中國的扶貧模式對巴基斯坦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具有示范意義。 巴基斯坦費薩拉巴德農業大學前執行校長伊克拉爾·艾哈邁德·汗(Iqrar Ahmad khan)直言,“我們一直在討論農業的發展,但是很少會說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農村,剩下的人能不能實現農業活動?怎么更好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作為一名訪問過中國的學者,他表示中國更加重視農村環境的發展,“關于未來,我希望我們更多關注農村地區貧困問題,我們也看到中國在這一領域采取很多工作。” 如何打破中巴農業合作的信息壁壘,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進入新階段,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在巴基斯坦投資建設的大型企業集團,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向農業等領域充實拓展。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侃告訴記者,2019年10月30日,公司牽頭成立了“中巴農業合作交流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其核心職能就是為中巴農業合作交流提供良好平臺,促進中巴農業合作高質量發展。中心多次組織中巴雙方農業企業、專家學者進行農業互訪考察,積極與雙方企業籌劃各種農業合作項目。 中心成立之后,開啟了一系列動作。據李侃介紹,棉花滴灌技術科研示范項目即將啟動,辣椒產業化發展項目正在準備,現代農業示范研究基地項目正在與中巴雙方政府和科研機構磋商。水稻玉米育種、口蹄疫免疫區建設、油料訂單種植加工等項目也正在積極籌劃當中。 為實現中巴農業合作信息的對接互通、推進兩國間的B2B合作,由中國經濟網和中心共同搭建的中巴農業與產業合作信息平臺(以下簡稱“平臺”)1月26日正式啟動。作為中巴間首個農業與產業合作信息平臺,該平臺的啟動標志著兩國農業合作交流進入快車道。 在當天的平臺啟動儀式上,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農融用“恰逢其時”來形容平臺建立的時機,他表示,中巴雙方將通過平臺實現兩國互惠共贏。而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Moin ul Haque)認為平臺可以匯聚農業現代化力量,“在農業現代化方面,中國是巴基斯坦的學習榜樣。巴基斯坦有富饒的農田,能我們愿意與中國加深合作,實現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和綠色化,這對兩國人民的生活至關重要。” 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事務局主席阿西姆·薩利姆·巴杰瓦(Asim Saleem Bajwa)用“歷史性的一天”來形容平臺的啟動。他認為中國經驗非常重要,能給巴基斯坦改革帶來重要價值,巴基斯坦農業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與中國伙伴進行合作和學習。巴基斯坦外交部中國司司長穆達思爾·提普(Muhammad Mudassir Tipu)則希望在農業領域與中國進行更深入合作和交流,“用中國的經驗幫助提高巴基斯坦農產品產量和出口,惠及巴基斯坦人民。” 據了解,平臺主要承擔收集、匯總、整理和發布來自雙方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工商企業的產業合作信息,展示與農業相關的科技產品、農機具、農產品及農業合作成果等,同時組織開展商業論壇、研討會和項目對接會等活動,積極促進中巴農業與產業領域的交流合作。 中國古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農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一直是中巴農業合作的重要部分。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副局長柯小華在談及中巴農業科研合作時舉了一個例子:“2019年農業科學院10名‘優秀畢業留學生’中,有7名就來自巴基斯坦。”她認為,通過平臺,可以建立起更密切的聯系和合作。在未來,中巴兩國將在育種、動物健康、農產品加工等農業科技領域進行合作,推動巴基斯坦農業科技的發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也與巴基斯坦眾多農業大學保持合作關系。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國道向記者介紹,圍繞巴基斯坦的主要熱帶作物油棕、椰棗、甘蔗、芒果和畜牧業,中國熱科院與巴基斯坦多所農業院校和研究機構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并為巴基斯坦培訓農業政府官員和技術人員。 為增進中巴兩國農業交流合作,平臺今年將開展系列線上研討交流活動,深入種業、畜牧業和漁業、乳制品和農產品加工、農資農機械和冷鏈倉儲、園藝作物等農業細分領域,向巴基斯坦介紹中國農業領域的先進生產方式和科研技術。 阿法克·艾哈邁德·蒂瓦納曾經在新疆看到過現代化農業的灌溉技術,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認為,這樣的節水技術在巴基斯坦會很有市場,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同時一些中國企業已經在巴基斯坦開始落地生根,把無人機滅蟲等技術帶到巴基斯坦。“但是還不夠,我們還應該更努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賈瑋) |
相關閱讀:
- [01-25] 中巴經濟走廊薩希瓦爾燃煤電站嚴把入場防疫關
- [01-04] 沒有任何事情能夠干擾或減緩中巴經濟走廊建設進程
- [10-30] 巴西官員業者看好中巴醫療貿易前景
- [10-26] 中巴經濟走廊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正式運營
- [10-21] 新華國際時評:中巴務實合作不會受到外界干擾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