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民間文化使者”添彩中古友誼
2020-09-28 16:07:0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9月28日電 通訊:“民間文化使者”添彩中古友誼 新華社記者 一首維瓦爾第的《四季·春》漸起,吉普西立起足尖,翩躚而舞。突然,練功房外喧囂起來。是上課的孩子們來了。 吉普西停下備課,開心地同她們一一打招呼,幫助她們整理舞裙、發飾。不一會兒,這群“小天使”便手執裙擺、踏著小碎步款款飄入教室。 白色的燈光一齊點亮,教室里頓時亮堂了起來。孩子們面帶微笑,隨著一聲聲法文專業術語做起了熱身。 這家位于海南三亞的芭蕾學校有些特別,上課的是清一色的古巴老師。其中,吉普西是來華時間最長的一位。 2013年4月,在中古民間文化交流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古巴國家芭蕾舞團演員吉普西與20多個同事受邀來到三亞一家劇院駐扎演出。 當時的她懵懵懂懂、不善言辭。整整兩年,她極少外出,沒有交到一個中國朋友。 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把來海南度假的5歲女孩瑤瑤介紹給吉普西,希望她在芭蕾技巧方面給予小女孩一些指導。 沒有正規的場地,她們便借用朋友的拳擊場,每天堅持訓練幾個小時。在吉普西指導下,瑤瑤進步神速,半年之后便在國外的一次舞蹈比賽中獲獎。 這大大鼓舞了吉普西的信心。2018年底,吉普西決定創辦一所芭蕾學校?!拔蚁氚炎蠲赖募妓嚺c最真的感情,帶給這些中國孩子?!奔瘴髡f。 憑借專業技術和耐心教學,吉普西贏得了越來越多家長的信任。很多前來海南越冬的“候鳥”家長也慕名把孩子送來學舞。為此,她陸續邀請了4位古巴舞者朋友來華執教,教過的中國孩子已有400多名。 在中國的7年間,吉普西不僅開創了自己的事業,也在不知不覺間出任了“民間文化使者”。 2020年是中國和古巴建交60周年。作為西半球首個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古巴與中國互為同舟共濟、唇齒相依的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兩國在人文交流領域也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涌現出一大批“民間文化使者”。 與吉普西不同,從事文博工作的尤萬里在中國留學后又回到了古巴,因為他覺得自己還有一個未完成的使命:向古巴民眾介紹中國瓷器以及瓷器背后所蘊含的東方哲學和精神。 尤萬里供職于古巴國家裝飾藝術博物館。十幾年前,他偶然接觸到館藏的中國藝術品。面對1000多件精妙絕倫的中國瓷器,他頓時著了迷,如饑似渴地穿梭于各大圖書館,尋覓研究中國陶瓷的文獻,卻收獲寥寥。 這成了尤萬里的一個“心病”。2014年,他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如愿來到千年瓷都景德鎮,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學習鑒定古陶瓷器。 尤萬里異常珍惜這次機會。沒多久,他就跑遍了當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每次上課還總要向導師借幾本藏書回去仔細研讀。4年后,他獲得了考古學碩士學位。 回到哈瓦那后不久,他就在博物館內組織了首個中國瓷器專題展覽——中國18世紀瓷器展。之后,他又推動在博物館內設立了東方陶瓷永久展廳。 在尤萬里心中,中國之行賦予他的不僅是知識,更是充滿東方情趣的審美和個性。工作中,時不時泡上一盞清茶,已經成了他的“職業習慣”。 當手中的瓷器在陽光下變得晶瑩剔透,他眼前似乎又浮現出霧雨中的江西村鎮,草木青翠,清泉抱石。 “我已經是一半中國人了……我希望通過自己小小的努力,讓古中兩國人民更好地認識彼此、了解對方。”抿上一口茶,尤萬里淡淡地說道。 文化交流是心靈的對話和友誼的紐帶。瓷器的風韻,芭蕾的優雅,見證的只是中古文化交流互鑒中一個小小的橫截面,更多驚喜正等待著下一個60年來揭曉。(執筆記者:黃順達;參與記者:朱婉君、楊冠宇)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