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伊研究所報告:與中國“脫鉤”不符合澳大利亞利益
2020-09-04 08:04:3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日前發布研究報告指出,澳大利亞經濟復蘇的基礎仍然脆弱,因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澳大利亞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系。與中國經濟“脫鉤”對澳大利亞安全和繁榮造成的損害,可能要比新冠肺炎疫情大得多。 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在日前發布的一份題為《疫情的代價:在一個受傷世界中的澳大利亞經濟前景》研究報告中指出,盡管澳大利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現要比其他一些國家好得多,但仍面臨一系列不一樣的挑戰。澳大利亞經濟復蘇的基礎仍然脆弱,因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澳大利亞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系。與中國經濟“脫鉤”對澳大利亞安全和繁榮產生的損害,可能要比新冠肺炎疫情大得多。 報告的作者約翰·愛德華茲是洛伊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科廷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兼職教授,曾任澳前總理基廷的首席經濟顧問、澳財政部首席顧問、澳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成員。他表示,雖然澳大利亞經濟表現將比許多其他發達國家好得多,但疫情造成的損害仍然很大,并將產生長期影響。 更加融入東亞地區經濟增長 愛德華茲認為,隨著疫情消退,全球經濟產出和需求復蘇顯然將是緩慢且不均衡的。由于東亞經濟表現要好于歐洲或北美,因而新冠肺炎疫情將使澳大利亞更加融入該地區的經濟增長。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世界經濟產出將在2020年萎縮近5%,美國、歐元區、英國和加拿大經濟萎縮將是澳大利亞的兩倍。東亞地區大多數國家已經很好地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該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快于歐洲或美國,IMF預測亞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萎縮不到1%,中國的經濟產出實際上將增加——這一預測已經得到其2020年二季度經濟增長數據證實。 幾十年來,澳大利亞與東亞的貿易增長一直超過其GDP增長和整體貿易增長。在過去30年中,出口從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的七分之一增至五分之一,澳大利亞總收入或GDP的六分之一以上來自其對東亞出口。澳大利亞出口到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商品占總出口份額從略高于一半增加到四分之三以上,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由于疫情造成的全球需求下降對澳大利亞的影響。如今,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區域經濟共同體,該區域經濟共同體中價值鏈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澳大利亞是其中的一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也給澳大利亞經濟政策選擇施加了新的限制。其貿易集中在東亞,但金融流動、金融市場信心和定價受美國、歐洲和日本影響更大。僅美國和英國就占澳大利亞外國投資的近一半,其中一半以上是流動證券。在歐洲、北美和英國,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更加嚴重,影響將更加持久。 為應對疫情,利率被進一步降低,政府預算赤字和債務增長更快,各國央行購買了越來越多的政府債券。盡管澳大利亞中央銀行獲得的債務比其他一些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少,但也無法逃脫政府債務增加的后果。除非準備接受澳元匯率的大幅升值,否則澳大利亞央行必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非常低的利率。同時,還必須將更多政府債務保留在資產負債表上,也許還要購買更多債券,以防止長期利率和澳元急劇上漲。 不能也不會與中國經濟“脫鉤” 澳大利亞經濟融入東亞將支持其經濟復蘇。對于大多數東亞經濟體而言,如日本、韓國、東盟國家,當然還有澳大利亞,中國是它們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對該地區出口有一半直接出口到中國。在過去30年中,澳大利亞對美國的商品出口從占澳大利亞商品總出口的十分之一下降到二十五分之一,但對中國商品出口目前已達對美國出口的十倍。 澳大利亞與中國經濟緊密相連,不僅因為中國是澳大利亞出口產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而且因為中國是澳大利亞在東亞市場不可替代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已經向日本和韓國出售了所有可能的商品,因而找不到新的市場來代替現在出售給中國的鐵礦石和煤炭等商品。葡萄酒、肉類、奶制品和制成品對中國的出口也無法輕易替代。尤其是外國游客的最大份額來自中國,外國留學生中來自中國的最多。很難想象澳大利亞政府會有合理的原因自愿削減對華出口,澳大利亞不能也不會與中國經濟“脫鉤”。 相反,隨著數億中國消費者收入水平提升,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也將更加融入以中國為核心的區域經濟。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將在未來幾十年內加深,這將由對更多樣化和更高質量的飲食、更好的醫療服務、資金管理、旅游、高等教育、體育和娛樂以及離岸資產的需求所驅動,澳大利亞在所有上述市場上都有優勢。 謹慎管理與中國和美國關系 愛德華茲說,盡管澳大利亞總理在2018年堅稱,在美中貿易和技術戰爭中,澳大利亞不必作出選擇,也不會選擇站在哪一邊。但事實是,澳大利亞很久以前就作出了選擇,并且被其選擇所束縛。它選擇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作為其所屬的經濟共同體,同時選擇美國作為其國防安全盟友。這兩種選擇之間存在很大緊張關系,但任何一種都不可能會改變。 澳大利亞與世界這兩大支柱之間的緊張關系將持續數十年。這些關系的重要性使得澳大利亞必須從其長遠利益出發,謹慎而機敏地開展交往。然而,迄今為止,澳大利亞在處理與中國關系方面并沒有顯示出迫切需要的智慧。 愛德華茲指出,疫情導致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系進一步惡化,這種不和諧對澳大利亞安全與繁榮的影響可能遠遠大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即使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系沒有惡化,美國和中國之間更大的貿易和技術爭端也會威脅到澳大利亞繁榮所依賴的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對于中美兩國之間的競爭,澳大利亞必須認識到,損害中國繁榮的因素也會損害澳大利亞的繁榮,推動北美或歐洲與中國經濟“脫鉤”不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經濟日報駐堪培拉記者 李學華) |
相關閱讀:
- [08-25] 外交部評中美“脫鉤”論:緣木求魚、飲鴆止渴
- [08-20] 新華國際時評:逆時而動的“脫鉤論”害人害己
- [08-17] “脫鉤”是誤判大勢的逆動
- [08-04] 國際銳評丨打造“雙循環”的中國經濟有力回擊“脫鉤”謬論
- [05-08] 澳研究報告顯示與中國經濟“脫鉤”沒好處
- [11-22]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中美“脫鉤”將帶來嚴重風險
- [10-25] 新華國際時評:科技“脫鉤” 貽害世界
- [10-04] 日本擬將日俄領土問題與經濟合作脫鉤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