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2020-07-23 17:10:2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吳靜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記者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專家約翰·洛格斯登說,中國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包含環繞、著陸和巡視等部分,是“首探火星能夠做的最具雄心的事情”。如果“天問一號”按計劃抵達火星,將把中國太空探索事業向前推進一大步。 英國《自然》雜志評論說,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天問一號”任務將是首個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這三個目標的火星探測任務。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雷蒙德·阿維森說,火星很大,地質歷史也很復雜,“天問一號”收集的數據將使研究人員了解現有探測器未曾涵蓋的位置。 美國《科學》雜志近期發表文章指出,火星登陸是太空探索中最具挑戰性的壯舉之一,此前從未有國家在首次探索火星任務中就做到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連勝”。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天體生物學中心的胡安·安赫爾·巴克里索對埃菲社表示,如果“天問一號”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首個首次探索火星即完成探測器軟著陸的國家。 德國之聲網站刊文說,“天問一號”是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務,不僅因為它將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還因為這項任務從正式立項到執行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 英國薩里大學工程和物理科學學院副院長高揚教授認為,這次火星任務對中國航天來說是一個突破。由于深空環境的不同,在火星探測中實現環繞、著陸和巡視,與之前成功的嫦娥探月任務相比會有很多技術上的新挑戰。 英國薩里衛星技術公司執行主席、薩里空間中心教授馬丁·斯威廷也表示,“天問一號”任務將充滿挑戰。不過,人類對火星環境的認識、導航和控制技術的改進,以及此前任務中的經驗累積,都有助于提升新任務的成功概率。中國此前的嫦娥四號任務非常成功,獲得了很好的經驗,已經展示出中國具備成功實施火星任務的所有關鍵能力。 中國此次火星任務的科學目標是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的科學探測,這有利于建立起對火星全面而基礎的認識。 美國資深太空記者、《月球熱:新太空競賽》一書的作者萊昂納德·戴維撰文指出,從科學上講,“天問一號”任務是研究火星形態、地質、礦物學、空間環境以及水冰分布最全面的一項任務。 “天問一號”對火星磁場的測量任務特別引起了美國行星學會主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教授吉姆·貝爾的注意。他說,一種普遍的假設是,火星這顆紅色星球曾經擁有像地球一樣的全球磁場,但當熾熱的內核冷卻下來時,火星逐漸失去了磁場這個防護罩,暴露于太陽風和輻射之下,大氣層變稀,表面流動的水也隨之消失。雖然此前有研究找到了相關證據,但科學家們渴望獲得更全面的了解。 貝爾說,“天問一號”將在火星軌道和表面等處的探測中提供更多數據,對于人類研究火星非常有幫助,希望中國團隊能夠與國際同行共同揭開火星環境演變之謎。(執筆記者:馮玉婧;參與記者:譚晶晶、張毅榮、張家偉、郭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