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已滅絕巨型烏龜化石 龜殼長達3米
2020-02-13 15:22: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瑞士研究人員在12日的《科學進展》雜志上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淡水烏龜的巨型龜殼化石,研判其長達3米,重1133千克。 據報道,這種烏龜被稱作地紋駭龜(Stupendemys geographicus),他們大約在500到10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地區,目前已經滅絕。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描述了地紋駭龜。而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新發現的化石表明,其龜殼長達10英尺(約合3米),重2500磅(約合1133千克)。 經仔細分析,雄性地紋駭龜體型跟一輛汽車差不多,且不同于雌性地紋駭龜,其非常靠近頸部的兩側龜殼長有扎實的巨大尖角。深度疤痕則顯示,尖角不只可保護頭骨,還可能被當成與同類交戰的長槍,但不足以嚇阻凱門鱷(Caimans)等巨型鱷魚的攻擊。下顎則指向地紋駭龜食物來源多元,像是魚類、鱷魚、蛇類和軟體動物。 主要研究作者、蘇黎世大學古生物學研究所和博物館所長馬塞洛·桑切斯說:“它是有史以來最大,或者說至少是最大的烏龜之一。”他補充說,“基于烏龜解剖研究,現在我們知道,他們與亞馬孫地區的一些活著的烏龜是近親。” 另外,研究作者、地質和古生物學家卡納德(Edwin Cadena)指出,盡管出土地點現在大致已成沙漠,但數百萬年前卻是潮濕又富含各色物種的淡水沼澤區,讓地紋駭龜能長到如此巨大。 卡納德稱,新研究顯示,巨大的龜殼不僅會出現在海龜身上,也會出現在淡水龜上。他表示,這些化石使他們對于地紋駭龜了解更透徹,將有助于解釋烏龜的演化史。 報道指出,雖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使其滅絕,但研究人員認為,當安第斯山脈升起,分隔開亞馬遜河、奧里諾科河和馬格達萊納河時,它們的棲息地遭到破壞。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