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視而不見的最大盲區
2019-12-24 14:48:59?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培源 我來說兩句 |
讓足球教育更加普惠 目前,全國38萬所中小學中,已有27000多所掛牌成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這是否意味著其他學校就不能搞校園足球?非也。 在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學內,記者看到了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校園足球。 北京有很多著名的小學隱藏在縱橫交錯的胡同內。地理特點決定了它們不可能有太大的操場。黑芝麻胡同小學位于南鑼鼓巷盡頭的一側,由晚清時期的一個四合院輾轉改建成學校。學校教學樓前有一塊活動場所,只有一個籃球場大小,原先里面還有兩棵國槐和一棵棗樹。學校經過多次申請,終于砍掉了靠近操場中央的國槐。另一棵茂盛的國槐,尤其是那棵樹齡百年的棗樹是絕對不能砍的。記者趕到采訪時,那棵瘦骨嶙峋的棗樹上掛著吊瓶,正在接受輸液治療。 “我們學校就這么大塊地能活動?!焙谥ヂ楹W主管體育的副校長周京勝指著教學樓前的空地對記者說,“這長30米、寬20米,一共也就600平方米。我們學校800多學生。在這里踢球,我們過去連想都不敢想。” 這樣一所看似無法舉辦足球活動的學校,校園足球卻開展得轟轟烈烈。一個五年級學生告訴記者,班上同學們每次都盼望著周五不要下雨,那天他們要上足球課。 記者在黑芝麻胡同小學校園內看到,教學樓前的空地內用圍欄圍起了三塊小球場,每塊球場寬約9米、長約16米,三群孩子正在里面鬧鬧哄哄地玩得不亦樂乎。 周京勝說,自去年9月份小球場安裝進校園后,孩子們活動量明顯增加。他說:“小球場踢球安全系數高,我們不用太擔心安全事故,可以放心讓孩子們在里面玩?!苯衲昴瓿?,他們211名學生代表東城區參加北京市體質健康隨機抽測,合格率為100%,優秀率高達70%,獲得第一。 業內人士都知道70%的優秀率意味著什么?!拔衣牭竭@個結果后都傻了,怎么也不敢想優秀率會這么高?!焙谥ヂ楹W的一位老師說,“我們為了提升學生體質想了很多辦法,當然和小球場有關系。孩子們喜歡踢球,活動量增加很多?!?/p> 黑芝麻胡同小學的校園足球有種街頭足球的味道,沒有教練在旁邊指導,孩子們自由地在場內踢球。歐美足球專家認為,這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黑芝麻胡同小學與小場足球結緣,得益于北京市教委與北京中赫國安俱樂部共同開展的一個名為“小比賽·大夢想”的項目。 根據這個項目,中赫國安俱樂部投資1660萬元,為北京116所小學免費安裝了圍欄球場,覆蓋三萬名學生,深受師生歡迎。項目自2018年9月1日啟動至今年7月16日,共有33361名學生參加,進行102663場比賽,1290931人次參加,平均每人參賽40.13場。 據中國資深足球專家張路介紹,按照國際足聯草根足球計劃提倡的方式,圍欄小球場內舉行的比賽不設教練和裁判,不允許教師中斷比賽指導學生,讓學生在比賽中自己動腦觀察、判斷和決策,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自主性、自律性和自信心,這是培養孩子健全人格的有效方法。 “圍欄分割球場,界限明顯,互不干擾。”張路說,“由于周圍有圍欄,所以不存在球出界的問題,孩子在比賽中觸球次數多,射門也多,大家都能踢到球,學生參與興趣高?!?/p> “雖然場地小,但由于球不出界,停頓時間少,運動強度其實很大,鍛煉效果好。場地小,空間小,對鍛煉孩子們在壓迫逼搶下處理球的能力極有幫助。另外,圍欄球場內踢球非常安全,沒有長距離的高速跑動與碰撞,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碰到一例需要送到醫院接受治療的事故。”張路說。 圍欄小場模式有效解決了困擾中國校園足球的兩大難題——場地和師資。像黑芝麻胡同小學這樣場地嚴重受限的學校,也可以開展足球活動。而在那些缺乏專業足球老師的學校,引進圍欄小球場后,學生們不需要教練在場邊指導,就能快樂地進行比賽。 中國校園足球存在較大的專業足球老師缺口。在河北某縣的一所足球特色學校內,記者發現那里有1700多名學生,只有一名專業足球老師。記者在敦煌走訪了當地4所足球特色學校,那里沒有一名足球專業老師。在一所小學內,記者看到一位數學女老師在訓練二年級學生練習帶球技能。 特別值得提及的一點是,由于圍欄小場足球是為所有能踢球的孩子所設,是種純粹的草根足球形式,頗有街頭足球的隨意性,比賽不計成績和名次,不設校際比賽,不與政績掛鉤,因此避開了困擾中國足球的最大雷區——錦標主義。 避開了錦標主義的功利思維,校園足球就能避開最大障礙,即使存在場地和師資等種種不足,也能獲得自然生長的寶貴空間。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