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出組合拳, 分流安置職工逾1.6萬 為在去產能中積極穩妥安置好職工,我省打出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送服務等“組合拳”。 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在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過程中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的實施意見》,突出保生活、促就業、防風險“三個重點”,明確內部分流、內部退養、轉崗就業和托底安置等“四條主渠道”。 針對職工分流安置中的關鍵環節,相繼出臺建立職工實名制管理制度、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置預案、實施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等專項政策措施。 為鼓勵企業少裁員、不裁員,各級人社部門全面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緩繳社會保險費和援企穩崗補貼等政策,并加大對企業職工培訓的補貼力度。1—8月,我省已向5.31萬家企業、335.05萬職工發放穩崗補貼16.4億元。 省人社廳就業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我省列入國家去產能計劃的鋼鐵、煤炭企業共需分流安置職工24751人,其中鋼鐵企業需要分流安置2567人,煤炭企業需分流安置22184人。至8月底,鋼鐵煤炭兩大行業合計分流安置職工16155人,完成年度任務的65.3%,總體進展順利,預計職工分流安置任務能在11月底前基本完成。 40歲是道坎, 中年轉崗盼政策傾斜 徐礦集團本著“以人為本、和諧關閉”的原則,對關閉礦井職工堅持尊重個人意愿與統一分流安置相結合,讓職工自由選擇出路。除辦理內退和解除合同外,徐礦集團全面清理各類外用工,向集團內企業分流補充人員,向新開發的煤電一體化項目、新興產業項目輸送人員,拓展煤礦生產和生活服務項目,并搭建“雙創”平臺,最大限度分流安置人員。他們還與徐州市總工會、人社局聯系,組織關閉礦井職工轉崗培訓,今年上半年已組織培訓15期、820人。 “過去,我每個月至少下井18次,在地下1200米工作,爸媽一直很擔心。現在轉崗了,不用再下井,他們能睡上安穩覺了。”原龐莊煤礦的井下監測監控技術員徐飛是80后,他告訴記者,自己5月成為徐礦集團下屬的徐州信智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轉行干網路、電視、電話運行維護工作。 年輕人轉型相對容易,而對上了年紀的礦工來說,這道坎不好過。徐礦集團人力資源部副部長黃榮平估算,徐礦面臨再就業的職工有5000多人,其中40歲以上的約占一半,50歲至55歲的約占10%。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但普遍技能欠缺,再就業難度大。48歲的石克恩,在礦上干了11年隧道掘進工,下崗一年多,因為缺乏其他專業技能,加上年齡所限,工作并不好找。“我想趁著還有勁,多干點出大力的活兒。”老石說,自己最想要的就是穩定,跑太遠也不現實,還是想在周邊找活干。 黃榮平建議,對于去產能企業需要安置的職工,用工單位在招聘時最好盡可能放寬年齡限制,同時希望政策對40歲以上的人群多傾斜。 |
相關閱讀:
- [ 08-19]發改委:去產能專項獎補資金已撥付307億
- [ 08-18]【新常態 光明論】去產能化“大招”頻出 目標在望
- [ 08-17]發改委:三大原因致去產能不理想 下一步將落實月度報告通報制度
- [ 07-28]鋼煤去產能僅完成全年目標三成 發改委稱時間緊迫
- [ 07-28]網約車成“去產能”職工 分流“減壓閥”
- [ 07-27]煤省山西確定下半年“去產能”關鍵詞:“找錢”“減人”
- [ 07-14]部分地方去產能決心動搖 未完成任務將被問責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