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蓄能增勢”有“三好” 筑底回升有潛力
2016-04-25 06:56:5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首季數據有亮點 筑底回升有潛力 中國經濟“蓄能增勢”有“三好”(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邱海峰 隨著眾多經濟數據的“出爐”,一季度我國經濟情況已基本完整呈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運行在合理區間;“三駕馬車”齊發力,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0.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3%;出口終結下滑勢頭,3月份增長18.7%;民生指標持續“給力”,CPI上漲2.1%,失業率為4.04%,居民收入實際增長6.5%……對此,專家指出,中國經濟通過前期高質量的發展與積累,目前已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在經濟開局良好的時機下,中國正在蓄能增勢,把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實現經濟平穩、適度的回升。 “趁熱打鐵” 直面挑戰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當前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因素增多,但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國際環境中新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還在增加,國內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多重困難,一些領域風險不容忽視,必須直面挑戰、頂住壓力、夯實基礎,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為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不斷蓄能增勢。 打鐵還需趁熱,開局的良好表現為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一季度,需求呈現回升、價格開始反彈,二季度之后隨著前期大量“穩增長”政策逐漸釋放效力,當期政策力度逐漸加大,企業補庫存意愿逐漸增強,將持續有效地提振需求,經濟運行將繼續趨穩轉好。 “為了更好地把握住當前發展良機,必須認清我們所面臨的困難與風險。具體來看,產能過剩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大難題,壓縮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的任務十分艱巨。另外,利用銀行貸款投資的比率正處于一個上升的階段,這給金融領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劇錦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三好”條件 優勢突出 中國有能力解決難題并不斷“蓄能增勢”。劇錦文指出,目前,我們保證了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同時也在尋找新的增長點,并已有所突破。中國經濟實現較好增長不存在什么問題,而只要我們能保持合適的增速,我們所提到的困難與風險也都會迎刃而解,也能夠做到“為鞏固經濟穩中向好勢頭不斷蓄能增勢”。 日前,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中國經濟在探底后將企穩回升,這是因為中國經濟具備“三好”條件:一是政府大力支持市場經濟;二是中國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有效勞動人口和勞動效率都在提升,不能簡單說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三是對外開放程度仍在不斷深化。 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成績斐然,而且正不斷得到世界的認可。據了解,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超過80個經濟體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勞動力供給方面,李稻葵指出,我國大學的毛入學率,2014年統計接近38%,這是一個非常先進的水平;我國16歲以上成人文盲率在4%以下,明顯好于印度的30%,而且中國的文盲標準也高過一般新興市場國家;按照目前的制度規定,即將退休的這批中年人的健康水平也比20年前50歲的人要好。 此外,我國正在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一帶一路”更是成為一大亮點。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直接投資148億美元,增長18.2%;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926億美元,增長7.4%。 |
相關閱讀:
- [ 04-24]經濟觀察:互聯網如何影響中國普惠金融發展?
- [ 04-24]發展分享經濟 需防范潛在風險
- [ 04-24]新疆一季度經濟運行呈現四個“穩”特征
- [ 04-24]中國鋼鐵產能過剩遭質疑 商務部:主因全球經濟下行
- [ 04-24]經濟觀察:“營改增”,怎一個減稅了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