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商為逐利做假合同 資料與實際使用人不符 目前,俄羅斯有手機卡2.5億張,這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相對獨立的市場。在俄羅斯移動通信代理商有關手機卡的經營活動中,經常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例如沒有按照法律規定、要求與用戶簽訂書面合同;填寫虛假用戶信息;沒有運營商認可的資質就濫簽合同等。 2010年,此類違法違規事件發生了13700起,2011年為10000起,2012年的數量更創造了歷史新高。當前的現實是,俄羅斯使用移動通信服務的用戶人數每年以數萬計增加。運營商以批發價出售手機卡,而代理商為了追逐利潤,將手機卡隨意出售,然后做假合同欺騙運營商。 一位俄移動通信業內人士曾對記者說,現在俄羅斯的移動通信市場競爭激烈。為了爭奪市場,對一些沒帶護照、有效身份證或不愿意提供個人身份信息的用戶,代理商或銷售人員往往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賣出手機卡賺了錢就好。 這樣的銷售心態不在少數,導致俄手機用戶的登記資料與實際使用人“脫鉤”,也為一些罪案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在現實中還有一種情況,即一些民眾會莫名其妙地收到以他人名義注冊登記的手機話費賬單,真正的使用者惡意欠費,令他人背黑鍋。最極端的情況是,這些極為冤枉的“欠賬人”在出境時會因為他人制造的惡意欠費行為而被禁止出國。 有時,運營商會不得不為違法分子制造的欠賬埋單,并因此蒙受巨額經濟損失。 上述情況的形成,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現行法律存在空白點,另一方面是手機卡銷售服務網點過于“流動”,售賣手機卡的游商經常在一些人流密集地點,如地鐵站、公交車站、火車站旁,像打游擊一樣銷售手機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他們并沒有必要的辦公設備,如復印機、掃描儀等。 此外,還有一些銷售網點的工作人員流動頻繁,有時在辦案并需要調查時,很難再找到當時的銷售人員,這對案件的偵破造成了較大的障礙。 其四是未實名登記的手機卡隱患較大,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犯罪手段,成為一種社會公害。 |
相關閱讀:
- [ 11-04]母女裸死出租房床上留血跡 曾有陌生男路過家門
- [ 10-24]借手機卡被拒 14歲男孩殺人后拿走手機卡淡定上QQ
- [ 09-30]男子手機信號消失半天工資卡丟失10萬 警方介入
- [ 09-10]男子群發詐騙彩信60余萬條 惡意欠費24萬被拘
- [ 09-05]試機后不想買 商家扣了手機卡
- [ 09-01]電話實名制今起實施 部分報攤已暫停手機號代售
- [ 09-01]手機座機上網卡今起全實名 新用戶不實名拒入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