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稱,使用受污染乳清蛋白的產品銷往包括中國、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現在全世界都知道這一事件,新西蘭產品將面臨更廣范圍的“禁令”。 德國《商報》6日評論說,恒天然丑聞之大,已影響到新西蘭貨幣。新西蘭元周一貶值1.5%。它的影響甚至遠到歐洲的德國:現在,德國的嬰幼兒奶粉一再售罄,因為很多中國人青睞德國產品。 《環球時報》駐新西蘭記者經常可以看到超市里的餅干、巧克力、牛奶、羊肉等新西蘭原產食品包裝上醒目地標注:“驕傲地產自新西蘭”,這體現出新西蘭人對于自身食品安全體系的高度信任和無比自豪。此次奶粉受污染事件,未影響新西蘭人的這種“驕傲”,但對事件還是感到震驚。《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與當地人的交流中,不少人都主動提到此事,并且遺憾地告訴記者,這件事情是新西蘭的恥辱。 目前,新西蘭擔憂的不是奶粉安全,而是國民經濟。新西蘭財政部長英格利希對媒體稱,由于受到各國限制的乳清蛋白出口僅占新西蘭總出口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事件在短期內不會對新西蘭的國內生產總值產生沖擊。但他承認:“從長期看很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情況,畢竟新西蘭的國際聲譽對于國民經濟非常重要。” 新西蘭擔心,由于當前是新西蘭乳制品出口的淡季,影響可能還不太明顯,但下半年后幾個月將會是影響乳制品出口的關鍵時期,如果本次事件的影響持續到那時,就將對國民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6日的國會討論中,新西蘭最大的反對黨工黨的黨首希勒表示,當前最重要的是保護消費者的健康,至于新西蘭的聲譽應該是之后考慮的事情。新西蘭優先黨黨首彼得斯表達了對新西蘭經濟結構過于單一的擔心:“從此次事件中,我們看到,新西蘭的繁榮完全依賴于食品安全,這提醒我們新西蘭的經濟是多么脆弱。” 據路透社報道,新西蘭政府批評恒天然污染事件嚴重損害新西蘭形象,并于6日派政府官員進駐恒天然,以確保肉毒桿菌污染奶粉事件的信息公開。新西蘭政府的做法意味著政府將在此次肉毒桿菌污染危機中扮演主導角色。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到一家私營公司的辦公室核實信息,這在本屆政府上任之后還從來沒有過,雖然此類行動非同尋常,但新西蘭政府有責任保護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對新西蘭乳業的信心。(環球時報駐新西蘭、英、德特約記者王淼 孫微 青木;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柳直) |
相關閱讀: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