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須自強” “奶粉安全在中國是個格外敏感的話題”,“德國之聲”網站6日刊出的文章稱,中國父母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對國內奶粉質量安全極端不信任,紛紛搶購外國奶粉,諸如德國美樂寶奶粉公司等品牌大受歡迎。美樂寶雖然注意到奶粉需求量的激增,但卻表示,為了在提升產品數量時對品質嚴格把關,無法立即增加新生產線。美樂寶公司此前曾表示,目前正讓一條新生產線投入生產,但到機器正常運轉還需一段時間,因為尋找合格供貨商以及后續的審核及監督都相當耗時費工。 在這則很像替德國奶粉公司做廣告的報道背后,是一個令中國人尷尬的事實:中國人對國產奶粉信心不足。美國彭博社6日報道稱,恒天然“毒奶粉”事件是對中國消費者擔憂食品安全的最新打擊,使他們更加悲觀。有專家稱,整個中國奶粉行業存在系統性問題。今年,中國對嬰兒配方奶粉的定價進行了調查,并促使達能、雀巢等公司降價。上海中國市場研究集團高級分析師詹姆斯·羅伊認為,從現在開始,對洋奶粉品牌的審查只會更嚴。 “那些花了大量金錢購買外國嬰兒奶粉,以圖減少寶寶健康風險的中國家長感到十分憤怒和失望。”英國廣播公司說,但中國家長對國產嬰兒配方奶粉依舊缺乏信任,一些中國媒體承認,中國乳制品廠商要利用恒天然出的問題扭轉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看法并不容易,此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或許是非新西蘭的其他進口地的乳制品。 香港《星島日報》6日題為“要贏洋奶粉,國貨須自強”的社論說,中國希望提振國產奶粉地位,但要達到這個目標,除了顯示任何機構都會犯錯的邏輯,最重要仍然是提升自身產品的質量。中國現時痛下決心提升奶粉質量,關鍵在于強化自身競爭力,否則就算某一洋品牌出事,國人仍會傾向光顧眾多其他品牌的洋奶粉。 多國對新西蘭奶粉下禁令 新西蘭毒奶粉風暴6日在全球多地發酵。據香港《新報》等媒體6日報道,恒天然集團肉毒桿菌風波禍及香港,深受當地人歡迎的牛欄牌“大仔奶粉”可能采用受污染的恒天然原材料。香港食環署助理署長李小苑表示,牛欄牌在香港出售的兩個批次,共有14萬罐奶粉,上月中旬運到香港后,其中逾5萬罐仍在倉庫未發售,余下逾8萬罐已進入零售點,包括在澳門的4000多罐,但未知已賣出多少。當局將留意回收進度,及監督回收的奶粉運到堆填區銷毀。 俄羅斯已經宣布,從8月3日起,暫停從恒天然公司進口乳制品。俄國家總防疫師根納季·奧尼先科表示,已命令各地主管部門查封并禁止各商業網點銷售該公司的所有乳制品。還向海關發出通知,要求他們阻止該公司的乳制品進入俄羅斯。恒天然公司是俄羅斯除白俄羅斯之外,進口奶粉的第二大供應商。俄業內人士估算,該公司生產的奶粉在俄進口奶粉中占到10%-20%。 |
相關閱讀: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08-07] 新西蘭“毒奶粉”事件全球發酵 多國下達進口禁令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