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稱樓市房價屢調屢高 讓很多人沒購房資格
2013-03-03 07:2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新華視點”記者葉前)從2003年的“18號文”,到隨后出臺的“國八條”、“國六條”、“國四條”、“國十條”、“新國八條”,再到最新出爐的“國五條”及其細則……10年里,國務院先后9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房地產市場調控。這10年,樓市的風吹草動牽動人心。 10年持續調控,房價一路走高。如何吸取過去教訓,既做到房價合理回歸,又避免傷及無辜,是新一輪樓市調控必須面對的難題。 第一季:為房地產業正名(2003-2004年) 2003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改善居民居住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18號文”開啟了十年樓市調控的序幕,明確房地產業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03年8月,央行下發通知,對房地產企業和項目加大信貸支持。 在利好刺激下,興起的房地產市場贏得了快速發展,很快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就在此時,2003年12月,隨著北京世紀第一拍,“地王”首次橫空出世。 第二季:降溫(2005-2008年) 2005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存在主要問題是:房地產投資規模過大,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商品房結構不合理,房地產市場秩序比較混亂。”2006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專題研究房地產調控,認為“房地產領域的一些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在此之前,央行已于2004年底開始緊縮“銀根”,商品房開發資本金比例上調、加息接踵而至。2005年3月,國字號條文首次出現,“國八條”出臺后不到半年,更嚴格的“新國八條”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2006年,更具針對性的“國六條”出臺,隨后,“限價房”應運而生。 在今天看來,這一輪調控頗有“先見之明”,且房價上漲并沒有像后來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底那般反彈暴漲得厲害。然而,2005年-2008年上半年,仍是房價上漲的一段“黃金期”。以北京市為例,新建住房均價從約5000元/平方米飆升至15000元/平方米,漲幅達200%。 |
相關閱讀:
- [ 03-02]調控"殺手锏"如何避免傷及無辜?--代表委員熱議"國五條"
- [ 03-02]調控"殺手锏"如何避免傷及無辜?--代表委員熱議"國五條"
- [ 03-02]一周數字:個人售房差價按20%繳個稅 醫保潛規則定額10500元
- [ 03-02]陳國強:樓市調控新政或將在客觀上推升二手房價
- [ 03-01]中國政府要求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
- [ 03-01]國務院發樓市調控通知 二套房貸首付比例將提高
- [ 03-01]國務院:穩定房價工作不力的省級政府將被問責
- [ 02-28]述評:以更大決心和智慧推動房價合理回歸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