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田晨旭)近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了今年秋冬季以來首次PM2.5污染過程。為何秋冬季易發生PM2.5污染過程?本次污染過程預計何時能結束?北京生態環境部門進行了解答。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介紹,10月27日起,京津冀區域出現強逆溫、高濕度、強輻合、偏南風的不利擴散條件,發生一次區域性污染過程。在偏南風的持續作用下,區域傳輸疊加北京本市積累,北京的PM2.5濃度迅速升高,由28日上午的1級優快速上升,28日傍晚開始達到4級中度污染。 為何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區域易發生PM2.5污染過程?北京生態環境部門介紹,主要原因是秋冬季易形成靜穩、逆溫天氣,邊界層低,大氣擴散能力明顯下降。同時,大氣相對濕度增加,夜間和清晨常出現近飽和,在高濕度條件下,疊加秋冬季區域污染排放較夏季相對增加,PM2.5二次轉化反應增強,容易造成PM2.5快速積累升高。 具體到本次污染過程,北京生態環境部門介紹,主要是由顯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下的區域污染傳輸和本地污染積累導致的。28日夜間至2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個城市有大霧天氣,部分地區局地出現能見度不足200米的強濃霧,北京市相對濕度接近飽和。中層明顯回溫,夜間至清晨存在高達8攝氏度的逆溫,邊界層高度降至500米,高濕逆溫的擴散條件導致污物持續匯聚、積累、二次轉化。 此外,原因還有,偏南風下區域南部高濃度污染團持續向北京傳輸匯聚,PM2.5組分分析顯示,代表區域燃燒源的硫酸鹽、氯離子上升幅度突出,傳輸模型解析本次過程中區域傳輸對北京貢獻超七成。 據了解,針對本輪污染過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根據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情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各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采取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措施。例如在北京,城管執法部門持續開展大氣污染執法檢查,提示建筑單位、施工單位嚴格做好土方苫蓋,避免揚塵污染;建筑垃圾運輸服務單位依法依規運輸建筑垃圾,杜絕泄漏遺撒,共同維護良好環境秩序。 本輪污染過程何時結束?據相關部門預測,冷空氣將于31日午后抵京,屆時將刮起偏北風,白天能見度將逐步好轉,夜間會徹底轉好。空氣質量也將恢復優良水平。 |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