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的春風剛至,我們實驗室就傳出了捷報。”3月6日,谷實生物集團研究院院長梁代華代表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不久前,她帶領團隊利用菌酶協同技術,將難消化的蛋白質原料吸收率提升了13個百分點以上。這項突破的背后,有3億元無抵押貸款的強力支撐。“科技型企業必須‘敢賭研發’,但更需要金融活水的托底信心。”梁代華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研發經費支出達到36130億元,比上年增長8.3%。面對全球科技競爭新格局,科技金融正從“輸血工具”升級為“創新引擎”,成為激活民營企業創新動能的關鍵“活水”。多地通過創新金融工具、優化政策生態,為民營企業打通研發、轉化、應用的“任督二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標準體系和基礎制度。代表委員們聚焦科技金融,紛紛建言獻策,探討如何更好激活科技企業的創新動能。 機制創新:為“冒險者”織就安全網 如何讓民企敢闖“無人區”?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代表認為,應構建寬容失敗的制度環境,激勵科技型民營企業的創新熱情。 “頂尖創業者往往都是連續創業者,但目前尚未出臺全國性的針對創業者的個人破產法律法規。一旦企業經營失敗,創業者因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陷入困境。這不僅抑制了創業積極性,也與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導向背道而馳。”他認為,應建立個人破產制度,尤其是要保護那些誠實而不幸的創業者,為他們提供經濟重生機會,充分激發他們的創新創業活力。 為鼓勵創新,湖北省在2024年末推出了首批“科技人才貸”,如一場及時雨,精準灌溉了那些科技底蘊深厚、未來藍圖壯闊卻陷入資金困境的企業。在高達1000萬元的“科技人才貸”助力下,湖北江城實驗室科技領軍人才孵化的企業,資金壓力得以有效緩解;黃岡魯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特色醫藥中間體與精細化學品研發進程也顯著提速。 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行長林建華代表介紹,湖北省聚焦實現“人才有價”,去年發放“科技人才貸”79億元。與此同時,513億元的創新積分貸、161億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貸、30支總金額高達471億元的科創票據,一同為科技企業鋪就了寬廣的融資大道。 “近年來,湖北科技型企業貸款保持快速增長,增速連續多年遠超各項貸款平均水平。”林建華自豪地介紹,湖北省正以武漢市為核心,精心編織一張多元化科技金融的工作網絡,科技金融的輻射力與影響力日益增強。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中強調,統籌運用股權、債權、保險等手段,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這將進一步促使科技企業敢于突破傳統界限,勇于探索科技創新的“無人區”,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資本賦能:為“硬科技”疏通動脈 千里之外的福建,金融創新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2月28日,福建省專精特新母基金獲批設立。該基金組建方案明確設置了提前讓利退出、50%清算收益讓利等激勵機制。 “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映融資成本高、信用修復難、糾紛化解效率低。”福建省金投總經理羅恩平代表說,去年兩會,他建議建設統一智能化解糾紛平臺,批量化解小額金融糾紛等。這些建議切中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痛點,并被列為重點督辦建議。 “今年我還將關注金融領域,建議方向包括進一步完善股權投資體系、加強推廣金融創新產品工具、應用新技術推動金融監管防控等。”羅恩平說。 借助資本市場再融資,是企業處于積累階段推動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走向全球領先的必經階段。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代表認為,資本市場應加大力度培育和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及鏈主型龍頭企業,推動領先科技企業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以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地位。 “依據科技制造產業屬性及發展規律,應對頭部科技制造業提供資本市場的創新服務和支持,適度放寬股權融資限制,并按照明確的法規進行審批,以此提高資本市場融資的可預期性。”李東生說。 從湖北的“人才+金融”試驗田,到福建的“資本+產業”生態圈,科技金融正從政策工具演進為創新基礎設施。2024年,我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53.3%,并連續多年持續提升。正如梁代華所言:“金融活水澆灌的不僅是財務報表,更是一個民族敢于挑戰技術高峰的勇氣。” |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