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日本“退群”操捕鯨舊業

      日本政府26日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并計劃明年7月重新開始商業捕鯨。

       資  訊 

      日本商業捕鯨重啟將滿1個月:捕撈順利但需求不振

      即時 | 2019-08-01 07:20

      中新網7月3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后,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到8月1日將滿1個月。沒有反捕鯨團體的大規模妨礙,捕撈順利進行,水產廳官員強調效果稱“捕獲量比預想的更多”。但在消費熱情不高的情況下,依然難料商業捕鯨能否成為賺錢的生意。為確保從業者的收益,今后激活需求成為課題。

      日本6月30日退出IWC,停止此前一直實施的科研捕鯨,7月1日在日本領海及專屬經濟區(EEZ)重啟了商業捕鯨。在使用小型捕鯨船的沿岸作業方面,5艘船自1日起在北海道釧路近海作業一周,捕獲12頭小須鯨。各地卸貨的鯨肉在市場進行拍賣,根據部位不同,有的鯨肉每千克賣出超過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4元)。

      在大型船的近海作業方面,3艘船組成的船隊從山口縣下關港出發。7月4日至29日在從愛知縣到東北地區的近海作業,捕獲67頭布氏鯨。截止至12月的150頭捕撈配額中,至此已有約45%被消化。今后預計將正式在市場上流通。

      不過,由于捕撈限制和牛肉等需求擴大,1962年度曾高達23.3萬噸的鯨肉國內消費量近期已跌落至5000噸左右。捕鯨業界推出使用鯨肉的菜單、以低熱量高營養等進行宣傳,意圖激活需求,但消費前景不明。

      日本小型捕鯨協會會長、也擔任實施沿岸作業的太地町漁協(位于和歌山縣)參事的貝良文表示,商業捕鯨剛剛重啟后,“行情也存在慶祝成分,賣出了好價錢”。但由于今后的價格將根據需求變動,他指出希望根據今年的總體捕撈情況“認清削減經費的必要性”,示意將把削減鯨魚解體人員也納入視野進行應對。

      日媒: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實現“夙愿” 但前景難料

      即時 | 2019-07-01 16:47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并于7月1日終于實現重啟商業捕鯨的“夙愿”。但在鯨肉逐步淡出日本民眾餐桌的背景下,商業捕鯨的前景難以預料。

      報道稱,日本商業捕鯨將在捕撈配額內實施,近海作業的對象是小須鯨、布氏鯨和塞鯨。日本水產廳7月1日宣布,將截至12月底的商業捕鯨捕撈配額設定為227頭,具體為52頭小須鯨、150頭布氏鯨和25頭塞鯨。

      據報道,受無法再在南極海域捕撈的影響,商業捕鯨的鯨肉全年供應量將少于科研捕鯨。

      當地時間7月1日,開展沿岸作業的6家企業的5艘小型捕鯨船從釧路港出發,負責近海作業的共同船舶公司(東京)捕鯨母船“日新丸”等3艘船組成的船隊從下關港出發。

      日本農相吉川貴盛1日上午出席了下關港的出海儀式,致辭稱“希望各位恪守所定數量切實捕鯨,力爭重振捕鯨產業”。日本小型捕鯨協會會長貝良文表示:“31年來一直期望重啟。這比什么都高興。”

      據報道,日本水產廳眼下把下關市作為近海作業基地,將北海道網走市和釧路市、青森縣八戶市、宮城縣石卷市、千葉縣南房總市、和歌山縣太地町作為沿岸作業基地。

      報道指出,隨著鯨肉逐步淡出日本民眾的餐桌,再加之反捕鯨的國家或對此表示反對,日本商業捕鯨的前景難以預料。

      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立于1948年,日本于1951年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最初是由捕鯨國家組成,但是反捕鯨國家成員的增加使得國際捕鯨委員會在1982年暫停了商業捕鯨。

      日本長期以來一直尋求解除禁令,2018年9月,國際捕鯨委員會否決了恢復商業捕鯨的提議,日本最終于2019年6月30日退出了國際捕鯨委員會。日本1988年退出商業捕鯨活動,但一直在包括日本沿岸在內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極海域開展科研捕鯨。隨著商業捕鯨的重啟,日本停止科研捕鯨。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 專家警告塞鯨面臨滅絕危機

      即時 | 2019-07-03 07:08

      中新網7月2日電 據“中央社”報道,當地時間1日,時隔30多年,日本恢復商業捕鯨,相關專家警告,日本漁民捕撈的3種鯨魚之一的塞鯨恐面臨滅絕風險。

      據報道,日本2018年底宣布2019年6月30日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設定2019年底前在其領海捕鯨配額上限為227頭;此處領海為日本海岸向外延伸200海里海域。

      據悉,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禁止所有捕鯨行動后,包括日本的3個國家以相關漏洞進行捕撈,同時仍為國際捕鯨委員會一員。

      日本水產廳表示,2019年12月底前的捕鯨上限為227頭,包括150頭布氏鯨、52頭小須鯨和25頭塞鯨;這個上限數目2020年可能更新或改變。

      據報道,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塞鯨列為“瀕危”。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約10萬種動物和植物的保育情況。

      塞鯨身長20米,體型僅次于藍鯨和長須鯨,是日本21世紀初期至2017年以“科學”名義捕撈的主要目標。

      此外,日本漁民鎖定捕撈的布氏鯨和小須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它們列為“無危”,代表這兩種鯨魚目前沒有滅絕風險。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宰殺首條鯨魚 分析:或得不償失

      即時 | 2019-07-02 08:59

      中新網7月2日電 綜合報道,7月1日,日本正式重啟商業捕鯨,8艘捕鯨船先后從北海道釧路港及山口縣下關港出海,前往日本專屬經濟區域內進行捕獵。截至當天下午,已經有兩條小須鯨被捕獲,鯨魚運回港口后,工人隨即將之切割解體,預計將于4日進入市場。

      這是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后的首次捕撈活動,也是日本1988年來,第一次重返商業捕鯨時代。分析稱,在鯨肉逐步淡出餐桌的背景下,商業捕鯨的前景難以預料,反捕鯨國也可能加大批評力度,甚至令國際社會對日本的印象惡化,沖擊旅游業。

      【首批8艘船只出海捕鯨】

      報道稱,8艘捕鯨船分為兩隊,其中一隊由捕鯨母船“日新丸”號領航,另外兩艘漁船負責后援,將會于日本的專屬經濟區航行最遠200海里(約370公里),捕捉小須鯨、布氏鯨及塞鯨;另外一隊則由5艘小型捕鯨船組成,會于近岸海域活動,除上述三種鯨魚外,亦會捕捉貝氏喙鯨及海豚。

      報道稱,到當地時間1日下午,小型捕鯨船“第五十一純友丸”號率先在釧路灣捕獲一條8.3米長小須鯨,并將鯨魚運回釧路港,由起重機送到岸上。鯨魚隨即被送到附近的切割工場,工人先在鯨身上獻酒以慶祝,之后量度鯨魚的長度等數據,再進行切割分解。

      整日在釧路港等待消息的日本小型捕鯨協會會長貝良文形容,能夠在恢復商業捕鯨的第一天便成功捕獲,“這31年的等待非常值得。”

      【首只遭捕撈鯨魚已被宰殺】

      日本農林水產省在此前公布的捕鯨計劃中稱,當局將下半年配額定為227條,分別為52條小須鯨、150條布氏鯨及25條塞鯨,同時將明年以后的每年捕鯨配額初定為383條。

      這一配額原定6月中旬公布,但為免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前令捕鯨問題成為焦點,所以延遲公布。

      日本長久以來一直主張僅少數鯨類面臨滅絕危機,并于去年12月宣布退出IWC,恢復商業捕鯨。反捕鯨國家與活動人士狠批這一決定,當地捕鯨團體卻歡欣鼓舞,舉辦儀式送船只出海。

      數小時后,第一頭小須鯨被運達釧路市。法新社報道稱,為了使這頭8.3米的小須鯨保持新鮮,它在岸邊就被開膛破肚,放干鮮血,之后漁民將其轉移到卡車上送往港口工廠。據悉,鯨魚肉將于4日在當地魚市拍賣。

      【2020年后將上調捕撈配額】

      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立于1948年,日本于1951年加入。1982年國際捕鯨委員會表決通過暫停商業捕鯨活動。日本隨后一直要求解除禁令。另一方面,日本也于1988年被迫結束商業捕鯨,但仍維持著以“科研”為名的“調查捕鯨”。

      2018年底到2019年春季,日本以調查捕鯨的名義,僅在南極海域就捕獲了333頭小須鯨。由于退出IWC后將無法繼續調查捕撈,商業捕鯨的鯨肉全年供應量反而少于調查捕鯨,但水產廳預計2020年后將調整捕撈上限至383頭。

      日本共同社指,日本政府顧及到退出IWC后來自海外的嚴厲批評,設定了比一般魚類更克制的捕撈配額,即每種鯨種都在資源量的1%以下,是可持續捕撈配額,日方稱“即使繼續捕撈100年,也不會對資源產生不良影響”。

      【多方批評重啟商業捕鯨】

      外界則對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展開了風暴式輿論聲討。包括英國《泰晤士報》、英國廣播公司在內的多家媒體6月29日刊登報道,批評日本無視國際社會批判,將捕鯨船駛入大海,同時對日本捕鯨的持續性表示懷疑。

      IWC總部所在的英國當天也爆發反日本重啟捕鯨的游行,游行人員一路高舉“日本要知道羞恥”的標語,一邊高喊“救救鯨魚”的口號。

      雖然日本一直用“傳統”作為重啟捕鯨的理由,但《日經新聞》評論指,就算在日本國內,對于捕鯨的輿論也缺乏聲勢。

      不少相關業者擔心,過去31年來,鯨魚肉已經不是大眾的偏愛食物,能否恢復所謂的“傳統文化”令人存疑。其次,在國際譴責聲中,外界對日本的印象惡化,會令各個捕鯨城市旅游業受到沖擊。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不止為了經濟利益

      即時 | 2019-07-02 08:51

      7月1日上午,捕鯨船隊從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啟程,開啟為期數月的捕撈活動。隨著捕鯨船魚貫出港,在日本被“禁閉”31年的商業捕鯨全面開禁。

      這一消息引起輿論關注,特別是一些環保人士,甚至驚呼日本又要制造一個“海豚灣”?既然已禁止了30多年,日本為何要取下“封印”,重操舊業?

      “身在曹營心在漢”

      重啟商業捕鯨始于去年日本驚世駭俗的“退群”決定。

      去年9月,在巴西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大會上,日本提出重啟商業捕鯨提案,但是遭大會否決。這是日本數次重提放開商業捕鯨卻又數次被拒的其中一次而已,不過或許是把日本“逼上梁山”、最終拋棄組織的最具決定性的一次。

      日本在1951年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為“會員”。1986年,IWC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締約國從事商業捕鯨。日本在兩年后,即1988年停止商業捕鯨。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當時,支持捕鯨的國家認為,一旦各國就可持續捕撈配額達成共識,這條禁令就能解除。誰知,30多年來,這道禁令幾乎變成準永久狀態。

      日本顯然“身在曹營心在漢”,雖然受到公約束縛,卻一直想突破制約,恢復自由身。它屢屢以小須鯨等部分鯨魚種群數量回升、相對充足為由,反復向IWC提議重啟商業捕鯨。同時,日本還極力推進委員會就可持續捕撈配額達成協議。但是遭到歐盟、美國和澳大利亞等成員反對,始終未果。

      在日本看來,IWC須承擔保護和利用鯨魚資源的“雙重職責”,但IWC部分成員僅關注鯨魚保護,卻拒絕準許合理利用這類資源。

      于是,安倍政府在去年12月26日不再拖延,果斷宣布“退群”。成員資格會在半年之后,也就是今年6月30日終止。而商業捕鯨活動也在次日即7月1日(昨日)正式恢復。

      共同社稱,這是日本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退出的第一個主要國際組織。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之所以會“離經叛道”,可能是意識到在IWC框架內尋求重啟商業捕鯨的希望已經渺茫。因為若想重啟商業捕鯨活動,須獲得IWC四分之三成員的認可。但是,目前在IWC 89個成員中,半數以上持反對態度。考慮到批準門檻很高,所以日本決定以“退群”來擺脫制約。

      自民黨的加分項?

      只是日本為什么那么迫切渴望恢復商業化捕鯨?不惜“自毀形象”也要孤注一擲?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吉川貴盛給出一條很實惠的理由。他說,食用鯨肉是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希望重啟商業捕鯨能夠帶動地方經濟復蘇。

      在專家看來,日本重啟商業捕鯨背后不限于此,包含多重考量:經濟與政治利益、文化因素乃至國家戰略。

      日本是高度依賴漁業資源的國家,捕鯨活動已形成頗具規模的市場。僅太平洋沿岸地區,日本就有捕鯨船1000艘,捕鯨業還關聯大約10萬日本人的生計。若放開商業捕鯨,會給日本漁業等相關行業發展帶來利好。“如果鯨魚肉能更容易獲得,價格就會下降,大眾消費也會增加。”一名鯨魚肉加工者說。據日媒報道,鯨魚肉預定于今年8月底前后上市。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友駿認為,在國民經濟層面,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可能還想實現兩個目的。一是日本國內糧食自給率很低,未來若能把鯨魚肉搬上餐桌,多少能填補食物供需的缺口。日本《每日新聞》稱,二戰之后,鯨魚肉曾幫日本人熬過缺糧時代。據農林水產省統計,日本1962年度鯨肉消費量達23萬噸。

      二是通過商業化捕鯨推動農林水產品的出口戰略。“鯨魚肉可以作為未來日本高級食材出口的主要抓手,并以此擴大日本的農林水產品對外出口。”

      上海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資深專家、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顧問王少普還補充道,鯨魚生存需要捕食大量其他魚類,比如藍鰭金槍魚、秋刀魚和烏賊等。一頭巨鯨一天消耗近兩噸食物,再加上鯨魚成群活動,不利于海洋漁業資源發展。

      經濟好壞自然與政客的選票和仕途深度捆綁。日本媒體稱,來自傳統捕鯨地區的自民黨議員等要求“退群”恢復商捕的呼聲高漲,這也構成了安倍政府作出決斷的背景。

      眾所周知,在日本政治版圖中,從事農林漁業和出身農村的選民是自民黨的重要票倉,自民黨自然不會放棄。而且為了選票,自民黨一直在給農民與漁民高額補貼。要知道,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即將在本月舉行,在月初“適時”重啟商業捕鯨,對自民黨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加分項。

      “捕鯨情結”驅動?

      除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考慮外,文化因素或許也是日本執意恢復商業捕鯨的驅動力之一。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本自繩文時代就有捕鯨文化。“日本將捕鯨和食用鯨魚視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日本沿海地區的許多社區從事捕鯨活動已綿延幾個世紀。”BBC報道。

      在這一文化背景下,日本民眾有著很深的“捕鯨情結”。據BBC援引的數據,日本此前每年捕撈約200至1200頭鯨魚。

      日本政府2018年調查發現,大約7成日本人支持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還有報道稱,大多數日本人認為國際社會反對捕鯨是“日本受欺負、日本文化不被尊重”的表現。

      “盡管受到外界一些非議,但日本確實有捕鯨和食用鯨魚肉的傳統。”王少普說,日本此前一直以科研名義,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獵鯨魚,只是在數量和品種上受到控制。如今,日本把原來的科研捕撈轉變為商業捕撈,可以用來銷售,在市場上流通。

      有評論指出,鯨魚是沿海漁民的傳統食物,但是擺上日本普通民眾的餐桌卻是二戰之后的事。上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鯨魚成為日本最大的單一肉類來源。但由于1986年實施捕鯨禁令,鯨魚肉價格被推高,從此變成一種奢侈食品,食客逐漸變少。而在“嬰兒潮”時期出生的日本人,對鯨魚仍有一定程度的懷舊之情。

      戰略轉變的開端?

      開禁商業捕鯨最深層的動因或許還牽連戰略問題。

      從日本去年底罕見“退群”可能就顯露端倪。二戰后,日本幾乎沒有脫離國際組織的先例,“此次罕見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對于一貫重視國際合作的日本來說是一次重大戰略轉變。”日本共同社評論道。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陳子雷指出,日本懷揣海洋強國之夢,但在實現過程中,日本一直覺得受到挑戰,特別是在涉及海洋權益方面,比如圍礁造島(日本曾想把沖之鳥礁變成島)就受到批評。商業捕鯨涉及海洋動物保護問題,為了獲得捕鯨的權利,一向謹遵國際組織規則的日本也不惜選擇退出IWC以重啟商捕活動,說明日本不愿再受到約束,透露出日本對待海洋事務的態度在趨于強硬。至于日本是否在推動戰略轉型,值得觀察和關注。

      陳友駿認為,重啟商業捕鯨只是一個戰術動作,背后則隱含一個更為綜合、更為龐大的戰略計劃。一方面,在涉海問題上,日本希望未來能在海洋資源的利用開發方面實施大規模投入,恢復商捕能為以后開發和利用海洋資源做好鋪墊。另一方面,日本的國家戰略定位就是海洋國家,它志在成為海洋大國,希望依托海洋問題入手,在全球政治經濟舞臺上取得引領和決策地位,而重啟商業捕鯨只是個開端。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 市場冷清 業者自言前景難料

      即時 | 2019-07-02 07:42

      日本捕鯨船隊1日從多座港口起航,時隔31年重新啟動商業捕鯨。前一天,日本正式退出禁止商業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繼而實現這一“夙愿”。

      只是,在鯨肉逐步淡出日本民眾餐桌的背景下,業者認為商業捕鯨前景難料,日本媒體憂慮招致反對捕鯨的國家更多批評。

      【重操舊業】

      一艘加工船和兩艘捕鯨船1日早晨從日本山口縣下關市港口出發,準備捕殺小須鯨、大須鯨和布氏鯨。5艘捕鯨船從北海道釧路市港出發,準備在近海捕殺小須鯨。

      日本政府把捕鯨范圍限于領海和專屬經濟區,農林水產部為防止過度捕鯨,去年12月設定每年商業捕鯨配額,總數上限227頭,其中小須鯨52頭,布氏鯨150頭,大須鯨25頭。

      農林水產大臣吉川貴盛1日在下關港出海儀式上說,“從今天起,我希望捕鯨人依照(政府規定的)數量上限捕鯨,以重振日本捕鯨產業。”

      先前,作為國際捕鯨委員會成員,日本自1988年起停止商業捕鯨,轉而以“科學研究”為名捕鯨,在西北太平洋、南極附近等海域每年捕殺數百頭鯨,所獲鯨肉實際供應國內市場,招致國際社會廣泛批評。

      共同社報道,由于無法在南極海域捕鯨,商業捕鯨的鯨肉全年供應量將少于“科研捕鯨”。

      【市場冷清】

      武內崇(音譯)現年40歲,捕鯨船船長,從釧路港出發前告訴媒體記者,對日本重啟商業捕鯨的前景“感到不安”。日本國內鯨魚肉消費量當前只相當于過去一小部分的水平。

      22歲的船員安部秀樹(音)在釧路港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說:“我認為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不知道怎樣烹制和食用鯨魚肉。”

      一些科學家推斷,鯨魚處于海洋食物鏈的較高層,體內積聚較多重金屬之類有害物質,實際對人體健康、尤其年幼兒童的健康構成威脅。

      日本官方數據顯示,國內鯨肉年消費量從20世紀60年代大約20萬噸降至近年大約5000噸;鯨肉2016年僅占全國肉類消費0.1%。

      國際捕鯨委員會1982年叫停商業捕鯨,1986年通過《全球禁止捕鯨條約》,禁止商業捕鯨,允許科研捕鯨。委員會去年11月否決日本以小須鯨等種群數量回升為由要求恢復商業捕鯨的提案。日本去年12月宣布退出這一委員會。

      共同社報道,這是日本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退出的第一個主要國際組織。(許蘇培)(新華社專特稿)

      日本時隔31年再次啟動商業捕鯨

      即時 | 2019-07-01 17:04

      中新社東京7月1日電 (記者 呂少威) 6月30日,日本政府正式從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退出,并從7月1日起,恢復自1988年以來一度中斷31年的商業捕鯨。1日當天,日本山口縣下關市的太平洋沿岸捕鯨船隊正式出航,而北海道釧路市也有5艘捕鯨船只出航。

      日本農林水產省在此前公布的捕鯨計劃中稱,從7月1日起至12月底半年間的捕鯨數量為227頭,明年一年的捕鯨數量為383頭。日本方面表示,商業捕鯨是在日本領海內和專屬經濟水域(EEZ)內針對小須鯨等數量較多的鯨類進行捕獲。捕鯨行為是在不給鯨魚資源帶去惡劣影響的范圍內進行的。

      日本支持商業捕鯨的相關機構和組織則表示,重啟商業捕鯨是為了更好傳承日本的“鯨文化”,給地方帶去繁榮,也會在法律范圍內進行。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稱,日本在二戰后沒有從主要國際機構中退出的先例,此次決定實為罕見。在鯨肉逐步淡出日本人餐桌的背景下,有關需求難以預測,澳大利亞以及歐美等一些反捕鯨國也可能加大批判力度。

      據NHK電視臺報道,近日英國動物保護組織的相關成員來到倫敦市中心進行游行抗議活動,反對日本進行商業捕鯨。

      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立于1948年,日本于1951年加入。1982年國際捕鯨委員會表決通過暫停商業捕鯨活動。日本隨后一直要求解除禁令。另一方面,日本也于1988年被迫結束商業捕鯨,但仍維持著以“科研”為名的“調查捕鯨”。(完)

      日本設定商業捕鯨配額為227頭 捕鯨船已從北海道出海

      即時 | 2019-07-01 10:11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1日上午,日本時隔31年重啟了商業捕鯨,第一批從事沿岸作業的小型捕鯨船從北海道釧路港出海。

      1日,日本水產廳宣布,從當天起至12月底,把重啟商業捕鯨的捕撈配額設定為共227頭。具體為52頭小須鯨、150頭布氏鯨和25頭塞鯨。據稱,預計商業捕鯨帶來的鯨肉全年供應量將少于科研捕鯨,這是受到不再于南極海域捕撈的影響。

      當地時間1日上午,“日新丸號”和另外兩艘捕鯨船離開日本西部山口縣的下關港市港口,前往近海捕撈小須鯨、大須鯨和布氏鯨。

      此外,來自六家企業的五艘小型船只也離開了北海道北部的釧路市,以此為首個據點啟動沿岸商業捕鯨。

      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成立于1948年,日本于1951年加入。國際捕鯨委員會最初是由捕鯨國家組成的,但是反捕鯨國家成員的增加使得國際捕鯨委員會在1982年暫停了商業捕鯨。日本長期以來一直尋求解除禁令,2018年9月,IWC否決了恢復商業捕鯨的提議,日本最終于6月30日退出了IWC。

      又見“海豚灣”?時隔31年,日本今日重啟商業捕鯨活動

      即時 | 2019-07-01 08:20

      據《日本經濟新聞》6月30日報道,日本政府于當天正式從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退出,并從7月1日起恢復商業捕鯨。日本將在領海和專屬經濟海域重啟時隔31年的商業捕鯨活動。

      日本媒體稱,這是日本在戰后第一次退出重要的國際組織。今后,如何獲得國際社會的理解、如何擴大鯨魚肉的銷量將成為日本各界關注的焦點。

      國際捕鯨委員會成立于1948年,日本于1951年加入。1986年,該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締約國從事商業捕鯨。目前,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成員國中,有半數以上反對商業捕鯨,日本若想重啟商業捕鯨活動則必須獲得3/4成員國的認可。考慮到獲得批準的門檻之高,日本于去年12月宣布退出該組織,按照相關條約的規定,今年6月30日是正式退出的日子。

      對于重啟商業捕鯨,日本的相關行業從業者表示歡迎。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日本飲食行業非常期待重新啟動商業捕鯨,甚至還有一些老店鋪舉行慶祝活動。一名鯨魚肉加工者在接受采訪時稱,“如果鯨魚肉能更容易獲得的話,價格就會下降,大眾消費也會增加。”除了歡迎聲音外,也有不少人表示擔憂。日本《東京新聞》在當天的報道中指出,“二戰后,日本沒有退出主要國際組織的先例,這一次是非常罕見的。”重啟商業捕鯨是日本相關從業者的愿望,但鯨魚肉銷量在萎縮,未來的市場前景也并不明朗,很多從業者擔憂“以澳大利亞、歐美為中心的反捕鯨國家的批判恐怕會很強烈”。

      實際上,日本重啟商業捕鯨活動已經引起國際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反對。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6月30日報道稱,動物保護組織的相關成員29日在倫敦舉行抗議游行,反對日本重啟商業捕鯨。此次抗議活動的組織者在接受NHK采訪時稱,“鯨魚肉的需求并不高,日本為何要重啟商業捕鯨,我很難理解。”

      由于動物保護組織對商業捕鯨的抗議,NHK預計日本政府今后會強化宣傳,尋求國際社會的理解。(記者 陳洋)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日媒:這一決定“極不尋常”

      即時 | 2019-07-01 07:50

      日本6月30日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定于次日重新開始商業捕鯨。共同社認定日本政府這一決定“極不尋常”,將招致反捕鯨國家和環境保護團體更多批評。

      日本定于7月1日時隔31年恢復商業捕鯨,捕撈范圍限于日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山口縣下關市、北海道釧路市當天將分別派出多艘捕鯨船,開始商業捕鯨。不過,共同社報道,日本國內鯨肉消費規模縮小,重新啟動商業捕鯨前景不明朗。

      國際捕鯨委員會1982年決定暫停商業捕鯨,日本隨后一直要求恢復商業捕鯨,沒有成功。日本1951年加入這一國際組織,1988年被迫結束商業捕鯨,轉而以“科學研究”為名在西北太平洋、南極附近海域等從事所謂“調查捕鯨”。反捕鯨人士指認日本打著“科研”幌子商業捕鯨。

      鑒于國際捕鯨委員會反捕鯨成員超過半數,日本去年12月宣布退出。重啟商業捕鯨同時,日本將停止在公海調查捕鯨。日方認定,這有助減少來自澳大利亞等南極海域周邊國家的反對。

      下關市被視為日本近代捕鯨發源地,當地一家鯨肉料理店店長小島純子直言:“失去南極海域對下關是沉重一擊。”

      英國多家媒體6月29日批評日本重啟商業捕鯨。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日本無視國際社會批評,重啟商業捕鯨”。(劉秀玲)【新華社微特稿】

      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將開始鯨魚商業捕撈

      即時 | 2019-07-01 07:12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當地時間30日,日本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停止在南極和太平洋北部用于科學目的的捕鯨活動,并將開始在自己的專屬經濟區內進行鯨魚的商業捕撈。目前,將被允許捕撈的鯨魚限額和種類暫時尚未公布。

      據悉,日本原本可以在6月30日正式宣布允許對自已水域內一定種類的鯨魚進行捕撈。然而,日本當局決定推遲到7月1日,等6月28-29日在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結束以后再行宣布。

      日本2018年12月宣布擬于2019年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并將以觀察員國身份參加國際捕鯨委員會,以便從7月份起恢復鯨魚捕撈。相關的捕撈將在日本水域內進行。

      據悉,2013-2014南極捕撈季,日本共捕撈476頭鯨魚用于科學目的,2014-2015年度共捕撈196頭,2015-2016年度捕撈520頭,2016-2017年度488頭,2017-2018年度596頭。

      日本32年科研捕鯨史落幕 7月將重啟商業捕鯨

      即時 | 2019-06-25 08:34

      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24日,在北海道網走附近鄂霍茨克海進行的日本最后一次科研捕鯨結束了所有日程,1987年開始的日本國內科研捕鯨在持續32年后告終。日本政府30日將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7月1日起將重啟商業捕鯨。

      據日本水產廳介紹,科研捕鯨是IWC決定暫停商業捕鯨后,于1987年在南極海、1994年在西北太平洋開始的。雖然遭到了反捕鯨國的強烈批評,但力爭重啟商業捕鯨的日本政府為計算重啟時的恰當捕撈配額而持續進行了調查。到2018年度為止捕獲了小須鯨和塞鯨等總計1.7萬頭以上。

      本次在網走近海的捕撈是西北太平洋科研捕鯨的一部分,由“地域捕鯨推進協會”(福岡市)實施。為調查小須鯨的生存狀況,由宮城縣石巻市等6家企業的5艘小型捕鯨船以網走港為基地,于6月1日至24日捕撈與去年相同數量的47頭。

      7月1日,6家企業還將開展以北海道釧路市為首個據點啟動的沿岸商業捕鯨。日本水產廳將設定捕撈配額,但尚未決定。

      據報道,《國際捕鯨管制公約》允許進行科研捕鯨,收集生存數量和年齡等科學數據。日本國內作為副產品一直銷售捕獲的鯨肉。

      日本在西北太平洋2019年度的科研捕鯨中,4月在東北三陸近海捕獲20頭,5月在八戶近海捕獲27頭。南極海的科研捕鯨在2018年度結束,今年3月由共同船舶公司(東京)運營的捕鯨母船已返港。

      2018年9月在巴西召開的IWC大會上,日本提議重啟商業捕鯨但遭到否決,12月宣布退出IWC。商業捕鯨重啟后,日本將不再實施科研捕鯨。

      宣布“退群” 恢復商業捕鯨 日本招致多方批評

      即時 | 2018-12-27 07:02

      日本26日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定于明年7月在日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恢復商業捕鯨。這是日本時隔大約30年恢復這類捕鯨活動,招致反對捕鯨的國家和機構批評。

      【“無法共處”】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當天在記者會上宣布退出決定,說定于今年結束以前正式通知委員會,意味著日本明年6月30日將終止成員資格。

      圍繞退出原因,菅義偉說,“意見相左的成員不可能在委員會求得共處”,今年在巴西召開的會議“已揭示這一事實”。他說,委員會部分成員僅關注鯨魚保護,拒絕準予合理利用這類資源。

      日本認為國際捕鯨委員會須承擔保護和利用的“雙重職責”,以小須鯨等鯨魚種群“相對充足”為由,游說委員會準予商業捕撈,遭歐洲聯盟、美國和澳大利亞等成員反對。

      國際捕鯨委員會9月在巴西召開年度會議,以投票表決方式否決日方恢復商業捕鯨、簡化機構決策規則等提案。日方隨后以成員就捕鯨議題存在“嚴重分歧”為由,多次威脅“退群”。

      菅義偉提及日本食用鯨魚肉的傳統。法新社報道,鯨魚肉是日本民眾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動物蛋白主要來源,近年從多數居民食譜中消失,消費量大幅下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屬自民黨等保守政黨成員支持商業捕鯨,以“保護傳統”為由在國際政壇顯現強硬姿態,目的是迎合部分保守派選民。

      【擺脫限制】

      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說,日本退出委員會以后,“商業捕鯨將限制在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我們不會在南極海域、南半球(其他)海域捕鯨。”

      日本“退群”后將不能再以“科學研究”為名在南極捕鯨,但有權對活躍在日本領海的種群“下手”。

      國際捕鯨委員會1948年依照《國際捕鯨公約》設立,旨在保護這類海洋哺乳動物、規范捕撈。日本1951年加入委員會,1986年遵循當年通過的《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停止商業捕鯨。

      日本次年利用公約漏洞,以科研名義在南極洲附近海域捕鯨,所獲鯨魚肉“現身”日本水產市場。國際海洋生物保護團體指認日本以“科研”之名,行“商業”之實,每年獵殺數以百計鯨魚。

      聯合國國際法院2014年裁定,日本科研機構在南大洋捕鯨違反《國際捕鯨公約》,責令停止捕鯨。然而,日本第二年恢復“科研捕鯨”。

      【多方批評】

      日本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方。共同社報道,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日本幾乎沒有退出國際組織的先例,“退群”舉措“極其罕見”,恐招致反對捕鯨的國家和機構批評。

      澳大利亞政府26日對日本政府“退群”、恢復商業捕鯨表示“極為失望”。澳外交部和環境部當天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說,日本退出決定令人“遺憾”,同時樂見日本明年夏季起“不再染指”環南極洲海域受委員會保護的鯨魚種群。

      日本綠色和平組織負責人薩姆·安斯利抨擊日本“退群”,認為這一決定“與國際社會步調不一致”,“更不用說承擔守護海洋生態、保護這些美麗生物的職責”。

      菅義偉說,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后將以觀察員身份參與這一機構的事務,捕鯨數量不會超過委員會規定。(趙曼君)(新華社專特稿)

      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明年7月重啟商業捕鯨

      即時 | 2018-12-27 07:01

      新華社東京12月26日電(記者姜俏梅王可佳)日本政府26日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并計劃明年7月重新開始商業捕鯨。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說,日本30多年來致力于尋找解決方案,以實現可持續商業捕鯨,然而至今無法與那些重視保護鯨魚資源的國家達成妥協。今年9月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再次證明,可持續利用鯨魚資源與保護鯨魚兩種立場無法并存,這是促使日本政府做出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決定的主要原因。

      菅義偉稱,根據《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只要在明年1月1日前,日本向有關方面發出退出通知,明年6月30日就將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

      日本目前計劃從明年7月開始商業捕鯨,這將是日本時隔30年重新開始商業捕鯨。其捕鯨地點將限定在日本領海和排他性經濟海域,不會到南極海域和南半球捕鯨,并遵守國際法,將捕鯨量控制在以國際捕鯨委員會采納的計算方式算出的范圍之內。

      日本農林水產大臣吉川貴盛當天表示,這是一條嚴峻而危險的道路,希望重啟商業捕鯨能夠帶動地方經濟復蘇。

      日本政府退出國際組織這一舉動在二戰結束以來極為罕見。此間人士認為,這很可能與今年9月日本在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提交的商業捕鯨方案被否決有關。

      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后,將無法在南極海域開展科研用調查捕鯨。

      日本“退群”操捕鯨舊業,血腥《海豚灣》會重演嗎?

      即時 | 2018-12-26 15:29

      中新網12月26日電 (郭炘蔚)26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退出管理鯨類資源的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力爭時隔約30年重啟商業捕鯨。這一消息,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自商業捕鯨被禁止以來,日本打著“科研捕鯨”的幌子,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鯨。

      如今,日本選擇“退群”,這是否意味著,血腥捕鯨的場面,會大規模重演?

      資料圖:日本千葉市屠鯨廠組織日本在校學生圍觀宰殺鯨魚的過程,并將割下的鯨肉分發給在場的人。

      【血腥捕獵,屢禁不止】

      2009年,一部展現日本太地町捕殺海豚場面的紀實影片《海豚灣》,將日本捕獵海豚的血腥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日本漁業人員手中,無數海豚慘遭殺害,血染海灣。

      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切,影片引發全球熱議,2010年,影片獲得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2017年11月,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媒體《水星報》,披露了一段日本捕鯨船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虐殺鯨魚的血腥視頻。

      這段視頻由澳大利亞海關人員拍攝于多年前,但長期未被公布。這一視頻,同樣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和強烈不滿。

      然而,面對各國和動物保護組織的指責,日本卻決心當個“釘子戶”,對要求停止捕鯨的呼聲充耳不聞。

        資料圖:反捕鯨團體公開的日本捕鯨船只。

      事實上,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就已經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但允許捕鯨用于科學研究。

      作為公約的締約國,日本1988年停止商業捕鯨,卻利用允許科研捕鯨的漏洞,持續在南極海域及西北太平洋捕鯨。

      2010年,澳大利亞一紙訴狀將日本告上國際法院(ICJ),指認日本違反《全球禁止捕鯨公約》。2014年3月31日,ICJ做出判決,勒令日本停止在南極海域的“科研捕鯨”,理由是,捕鯨并非為了科研,而是出于商用目的。

      然而,日本在短暫停止后,于2015年又重啟捕鯨行動。

      2017年底,歐盟和其他12個國家譴責日本的南極捕鯨計劃,并發表聲明,稱反對日本持續在南極海域進行所謂的“科研”捕鯨活動。

      資料圖:日本捕鯨船“第二勇新丸”(Yushin Maru)號企圖對反捕鯨船“史蒂夫·歐文”(Steve Irwin)號進行驅離。

      除了國際輿論的壓力之外,日本捕鯨船隊還面對著環保組織的抵抗。

      多個環保組織從上個世紀起,就致力于反對捕鯨和獵海豹事業。然而,這些團體面臨著資金的壓力和日本監視活動的干擾。

      2017年,“海洋守護者協會”的創始人就宣布,放棄阻止日本捕鯨船隊的努力。

      目前,日本仍然堅持捕鯨活動。2018年8月22日,日本水產廳宣布,本年度西北太平洋近海科研捕鯨,共計捕獲177頭。

      更有甚者,在今年9月召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大會上,日本提出解除對部分鯨種的商業捕撈禁令。該提案遭到否決后,日本政府最終做出了“退群”的決定。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4年11月19日,日本東京,日本議員二階俊博等人在餐廳的鯨肉促銷活動上吃鯨肉餐,試圖通過該活動推動恢復捕鯨業。

      【為何日本堅持捕鯨?】

      為何日本多年來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聲浪,一直堅持捕鯨?

      對日本這個面積很小的島國來說,捕鯨事實上是一種傳統文化,有著數百年的歷史。

      日本新華僑報網曾刊文稱,在日本國內一些人看來,歐美國家批判日本捕鯨是將自身的文化觀念強加于日本。

      是否向“反捕鯨勢力”低頭,已經被他們上升到“日本傳統文化是否應該向西方妥協”的一種奇特的高度。

      另一方面,捕鯨對于日本來說,有著很大的經濟利益。

      捕鯨產業鏈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日本沿海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涉及大約10萬日本人的生計。

      捕鯨活動一旦被取締,勢必造成失業、公司倒閉、財政收入減少等地方危機。

      資料圖:日本“科研捕鯨”船隊從該國山口縣下關市的下關港出發前往南極海域。

      而就黨派利益而言,從事農林水產業領域的選民,是日本自民黨的重要支持基礎,自民黨自然不會放棄這部分票倉。日本還不惜花費巨資,經常拿出“捕鯨并沒有對鯨類數量產生明顯影響”的各種科學研究,來反駁國際上的批判。

      因此,在日本國內,支持捕鯨的聲音遠遠大于反對的聲音。在《海豚灣》上映數年后,為了駁斥這部紀錄片,日本也拍了一部紀錄片,名為《海豚灣的背后》,于2016年11月上映。

      資料圖:環境保護團體成員聚集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抗議日本在南極地區捕鯨。

      【“退群”之后,《海豚灣》會重演嗎?】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已經宣布,日本將在2019年7月恢復商業捕鯨。

      不過,日本目前在南極海域實施的科研捕鯨,因加盟國際捕鯨委員會才成為可能。退出IWC后,日本必須調整科研計劃。

      共同社報道稱,日本將放棄在南極海域的捕鯨行動,而是允許捕鯨船隊在其近海和專屬經濟區開展活動。

      據英國《衛報》報道,此前,動物保護組織歡迎日本結束在南極洲捕鯨的行動,但同時警告,如果日本離開國際捕鯨委員會后,仍繼續在北太平洋殺戮鯨魚,將是“完全在國際法范圍之外運作”,走上“捕鯨海盜國家”的道路。

      澳大利亞海洋保護協會首席執行官也稱,離開IWC將成為“非常危險的先例”,IWC已經成為鯨魚保護工作的驅動力,如果日本認真對待鯨魚的未來,就不會離開國際捕鯨委員會。

      總之,這門“雙手沾滿鮮血”,被無數人唾棄的古老生意,在高度發達的日本社會,還將繼續下去……(完)

      編輯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在线激情爱性视频,欧美性xxxbbb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input id="00ikk"><del id="00ikk"></del></input>
    • <bdo id="00ikk"></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del id="00ikk"></del></bdo>
      • <bdo id="00ikk"></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观看| 免费大片av手机看片| 久久婷五月综合| 黄色链接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日韩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どきどき小房东| 精品视频麻豆入口| 性xxxxx大片免费视频|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一嫁三夫电影免费观看| 真实的国产乱xxxx|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1卡2卡三卡4卡国产|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青青草偷拍视频|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1000| a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久久综合久久精品|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成人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免费永久国产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2020|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山村乱肉系列h|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视频精品| 色婷婷综合在线|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