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主持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nèi),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首張黑洞真容。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余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jù),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參考消息網(wǎng)4月12日報道外媒稱,首張黑洞照片迅速成為“網(wǎng)紅”。“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華盛頓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之后,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其上。
北京時間4月10日晚,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發(fā)布,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副臺長袁峰介紹,目前來看,這張照片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給黑洞拍照的“相機”事件視界望遠鏡(EHT)也正在“刷屏”。“亞毫米波屬于射電波段中最短的部分,理論上望遠鏡口徑越大、接收波長越短,其分辨率越高,因此,采用亞毫米波段觀測也是出于提升分辨率的考量。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引發(fā)民眾狂歡。” 對于民眾在社交網(wǎng)絡的集體狂歡,劉慈欣認為,這反映了人類對宇宙的好奇,以及對于科學、天體物理的興趣。
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4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臺長沈志強主持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4月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發(fā)布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記者 孫自法)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10日晚在全球多地同步“驚艷”亮相,引發(fā)廣泛而持續(xù)關注。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圖像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團中超大質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它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這是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余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jù),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余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jù),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科學既不會忽略小到無法體驗的粒子,比如中微子;也不會避開大到超過想象的物體,比如黑洞。人類不過是“生活在一顆普通恒星的行星上的高級猴子”,現(xiàn)在卻敢于擺出地球口徑的望遠鏡,窺探這個宇宙最大的秘密。
新華社記者 張鋮攝 圖③ 4月10日,在美國華盛頓,“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在此次EHT合作中,中國科學家在早期EHT國際合作的推動、EHT望遠鏡觀測時間的申請、夏威夷JCMT望遠鏡的觀測、后期的數(shù)據(jù)處理和結果理論分析等方面作出了中國貢獻。
(記者 孫自法)全世界200多位科學家通過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合作完成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10日在全球多地同步發(fā)布,這一天文學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科研成果中,也包含有中國科學家積極和重要的貢獻。全世界200多位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項重大天文學成果——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在全球多地同步發(fā)布。
(楊顏慈)北京時間10日晚21時,全球同步發(fā)布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全世界200多位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項重大天文學成果——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在全球多地同步發(fā)布。
” 2012年就已參與黑洞觀測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說,這個比方一點不夸張。沈志強介紹,此次黑洞成像采用的是1967年出現(xiàn)的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技術,觀測波長是1.3毫米,并且將有望擴展到更短的0.8毫米。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文學副教授丹尼爾·馬羅內(nèi)認為,黑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在長時間尺度上會影響宇宙演化。要拍攝這么遠的對象,科學家模擬出口徑像地球一樣大的望遠鏡,這就是“事件視界望遠鏡”,它集合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多個射電望遠鏡。
北京時間今晚21時,一場全球新聞發(fā)布會將在中國上海和臺北、美國華盛頓、日本東京、比利時布魯塞爾和智利圣地亞哥同時召開。2015年1月,英國《自然》雜志公布一項研究成果稱,以中國天文學家為主的科研團隊發(fā)現(xiàn)了一顆中心黑洞質量約為120億個太陽質量的超亮類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