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出口鋼材191萬噸,同比下降54.6%,2月出口只有156萬噸,同比下降49.7%。中鋼協發出預警,中國很有可能成為鋼材凈進口國。
內需疲軟,外需不振,具有價格優勢的像鋼管這樣的高端產品頻繁遭遇貿易壁壘,其他產品又受到一些國家鋼鐵產品的低價沖擊,中國鋼鐵正走在行業發展的十字路口
美歐同時發難中國鋼管
這有可能是一系列針對中國鋼鐵的“傾銷”申訴的開始
4月8日,中國鋼鐵企業“禍事”連連:美國針對中國鋼鐵提起了反傾銷訴訟,訴訟金額高達27億美元;同一天,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中國產無縫鋼管征收臨時反傾銷稅。
史上最大反傾銷申訴
據美聯社報道,4月8日,以美國鋼鐵公司為首的七家鋼鐵企業和鋼鐵工人聯合會向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稱中國以低于美國同類產品的價格向美國傾銷了用于生產鉆井設備的鋼柱和鋼管,價值總計27億美元。而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鋼鐵業提交的起訴書多達300余頁,涉及212家中國供應商,涉案金額33億美元。
彭博社在報道中引述鋼鐵工人聯合會發言人哈伯德的話說,從事鋼管生產的美國鋼鐵工人有6000人,大約1/3已被裁員。對中國提出反傾銷是“為了在經濟復蘇后,我們都有工作”。而受委托的華盛頓律師沙格林說,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對中國提出的規模最大的反傾銷申訴之一。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歐盟委員會對于2008年7月發起的對中國產無縫鋼管的反傾銷調查做出初裁,將對華菱衡鋼、攀鋼成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等征收從15.6%到24.2%的臨時反傾銷稅。此案中,沒有中國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待遇。
4月8日當天,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還報道了歐洲議會發布的一份長達166頁的報告,指責中國“系統性地扭曲鋼鐵市場”,通過“人為壓低成本”和出口優惠措施,導致鋼鐵市場“非理性的產能擴張”。
用美國的成本價判定中國產品
反傾銷的調查過程中,往往是尋找一個替代國的國內價格與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作比較。在歐盟對中國產無縫鋼管的反傾銷判定中,歐盟選擇的替代國是美國。業內專家指出,由于中國的人力成本要大大低于美國,用美國的“成本價”當作中國產品的成本價,很容易得出“傾銷”的結論。
“中國鋼鐵企業不存在傾銷的行為,出口產品的價格都在成本之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進出口部相關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鋼鐵企業出口到各國的產品都有一定的利潤,以鋼管為例,利潤在每噸1000~2000元。
美歐對中國鋼鐵提起反傾銷訴訟時都提到,2008年中國出口到美國和歐盟的鋼管比前一年猛增。而頗具諷刺意義的是,過去兩年是美國鋼鐵企業有史以來利潤最高的時期。美國國際鋼鐵研究所所長菲爾普斯透露,參與投訴的美國最大鋼鐵生產商美國鋼鐵公司去年最后一個季度仍在贏利,而且贏利的主要來源是鋼管產品。
美聯社引述菲爾普斯的觀點說,美國的鋼鐵工業總體上還是很賺錢的,現在向中國提出反傾銷,主要是美國鋼鐵業者想保護市場份額。
“在贏利好的時候,這些企業會更介意其他國家的產品占領本國市場,更傾向于采取措施保護贏利的格局。”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貿易研究所研究員宋泓認為。
實際上,隨著美歐需求減弱,中國出口到美國和歐盟的鋼管已經大幅減少。以美國為例,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08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鋼管為229萬噸;2009年前兩個月才17萬噸。
減少摩擦靠擴大內需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各國都很敏感。他們會更加關注像中國這樣鋼鐵大國的出口情況,并會用各種措施加以限制。”宋泓對《國際先驅導報》分析,中國鋼鐵由于出口規模大,成本低,非常容易給其他國家傾銷的口實。
“我的鋼鐵”網研究中心分析師劉源認為,中國鋼鐵出口遭遇強大貿易壁壘的根本原因還在于國際需求不足,歐美企業日子難過,就會想辦法限制進口,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我認為今后將有許多鋼鐵和非鋼鐵的貿易訴訟針對中國。”美國鋼鐵業的委托律師沙格林認為,這有可能是一系列針對中國鋼鐵的傾銷申訴的開始。
不過,宋泓認為,隨著中國內需逐漸升溫,中國鋼鐵對出口的依賴會減少,沖擊國際市場的可能越來越小,貿易摩擦也會相應減少。
國外低價鋼鐵沖擊中國出口
與俄韓等國相比,中國鋼鐵已經不具備價格優勢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張皓雯發自北京 中國鋼鐵出口在遭受到來自美國和歐盟的貿易壁壘的同時,還面臨著來自烏克蘭、俄羅斯、韓國等國低價鋼鐵的沖擊。
一次不同尋常的進口
2月底,來自烏克蘭等國的30萬噸低價熱軋卷進入中國市場的消息引起了業內關注。“3月份,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的熱軋卷報價已經降到320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而國內的熱軋卷價格本周為3150元人民幣。就算按照1:7的匯率算,價差也在千元左右。”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侯志蕓分析說。
“由于進口總量不大,對于中國鋼鐵的整體沖擊比較小。”“我的鋼鐵”網研究中心分析師劉源認為。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2008年11月國內熱軋卷產量為601.17萬噸,這批進口熱軋卷只占中國熱軋卷月產量的5%。
但是有關專家認為,這些低價鋼鐵已經成為影響中國出口的主因之一。
“像中東地區,原來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現在土耳其的熱軋卷報價已經低于中國,中國沒有競爭優勢。”侯志蕓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價格優勢不再
世界鋼鐵協會3月初表示,全球鋼鐵需求已減少了20%左右,當前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50%~60%。
為了削減庫存,全球各大鋼廠開始紛紛降價競爭出口市場。蘭格鋼鐵信息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土耳其鋼廠、韓國浦項等鋼鐵企業近期都在降低冷熱卷等產品的出口報價,有些產品已經接近烏克蘭等國的出口報價。侯志蕓介紹,這些國家不斷降低鋼鐵出口價格有一個重要背景就是貨幣貶值。比如自2008年以來,俄羅斯的盧布兌美元已經累計貶值了31.4%,獨聯體國家得以率先以較便宜的價格向市場供應鋼材。
而除了鋼管,目前中國其他的鋼材產品并沒有價格優勢。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即使是在4月1日出口退稅上調之后,一些國外的鋼材價格仍低于中國鋼材的出口價格。”
今年前二個月,中國鋼材出口直線下降,1、2月份合計出口量同比下降了52.5%,進口量同比下降26.8%。中鋼協預測,今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將下降80%。
“出口增速下降幅度大于進口,以至于中鋼協擔心中國很快就會成為鋼材凈進口國。”侯志蕓說。
提高退稅率作用有限
“現在國內鋼鐵企業的日子都不大好過。”劉源說,因為需求疲軟,鋼鐵價格一直處于震蕩狀態,上漲和下跌都缺乏動力。
劉源認為,來自烏克蘭等國的低價鋼鐵對中國出口雖有一定沖擊,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在于需求不足。
目前,全球住宅、汽車、造船等行業都處于低迷狀態,這幾個行業,恰恰是鋼材需求量最大的行業。像韓國的三大造船企業,進入2月份以后均未有訂單,處于“零訂單”局面。
2008年,產能達5000萬噸以上的國家,共有6個,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度、韓國,這6個國家受金融危機影響,都出現國內鋼材需求大幅下降的情況,鋼鐵企業只能以擴大出口來消化內存,中國鋼鐵出口的競爭壓力也因此增大。
4月1日,中國調整了23種鋼材品種出口退稅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給企業帶來的壓力,但業內人士指出,在外部市場的需求萎縮的態勢下,提高出口退稅率“僅是權益之計,作用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