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九年 3月 蘇聯軍隊入侵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的珍寶島,造成嚴重流血事件。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作戰。 4月1日-24日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肯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4月28日 中共九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林彪為副主席。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通過中共中央軍委名單,毛澤東任主席。 9月23日 中國成功進行首次地下核試驗。 10月1日 中國第一條城市地鐵線路——北京地下鐵道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車。 10月7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套全自動長途電話設備生產成功。 一九七〇年 4月24日 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12月25日 中共中央批準興建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1988年12月,工程全部建成。 一九七一年 9月13日 林彪等人外逃叛國,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附近機毀人亡。林彪反革命集團的覆滅,客觀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論和實踐的失敗。 10月25日 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的票數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 10月 周恩來在毛澤東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之后,周恩來提出批判極左思潮,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各方面工作有了明顯好轉。到1972年12月,調整工作被迫中斷。 12月 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導彈驅逐艦交付使用,正式編入軍隊戰斗序列。 一九七二年 2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劃委員會《關于進口成套化纖、化肥技術設備的報告》。1973年1月2日,國家計劃委員會提出從國外引進43億美元成套工業設備和單機的方案。 2月21日-28日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此前,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于1971年4月應邀訪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分別于1971年7月和10月兩次訪華。尼克松訪華期間,毛澤東會見尼克松,周恩來同尼克松舉行會談。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標志兩國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9月25日-30日 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應邀訪問中國,談判并解決中日邦交正常化問題。毛澤東會見田中角榮,周恩來同田中角榮舉行會談。29日,中日兩國政府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關系。 11月8日 第二十七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香港、澳門從反殖民主義宣言適用的殖民地名單中刪除,明確了香港、澳門不具有殖民地地位。 一九七三年 3月29日 根據毛澤東的意見,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鄧小平正式參加國務院業務組工作,并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參加外事活動。12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通知:鄧小平參加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工作。 8月5日-20日 國務院召開首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制定《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草案)》。 8月24日-2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十大繼續了九大的“左”傾錯誤。 8月26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100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制成功。 8月30日 中共十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為副主席。 本年 中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人,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 一九七四年 1月19日-20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對南越西貢當局軍隊的武裝進攻進行自衛反擊作戰,勝利保衛了西沙群島領土。 4月6日-16日 鄧小平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10日,在會上全面闡述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和中國的對外政策。 8月1日 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人民海軍進入擁有核潛艇的新階段。 一九七五年 1月13日-17日 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重申四個現代化的目標;選舉朱德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鄧小平等為副總理。此前,鄧小平在1月5日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在1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共十屆二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 2月 鄧小平在毛澤東、周恩來支持下,開始主持國務院日常工作。7月,開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主持工作期間,對全國各方面的工作進行整頓,收到顯著成效。11月,整頓被迫中斷。 11月26日 中國成功發射一顆返回式遙感人造地球衛星,并按計劃順利回收,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后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一九七六年 1月8日 周恩來逝世。 3月下旬-4月5日 北京、南京等地爆發悼念周恩來、反對“四人幫”的群眾運動。4月5日,首都群眾在天安門廣場的悼念活動被錯誤地定性為“反革命事件”。 3月30日-5月22日 萬噸遠洋科學調查船“向陽紅5號”和“向陽紅11號”在太平洋海域成功進行首次遠洋科學調查。 4月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毛澤東提議,任命華國鋒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鄧小平被錯誤地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 6月6日 新華社報道,中國第一座10萬噸級現代化深水油港——大連新港建成。 7月6日 朱德逝世。 7月28日 河北唐山、豐南地區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并波及天津、北京等地,24.2萬多人罹難,16.4萬多人重傷。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和解放軍的大力支援下,災區群眾奮力抗震救災。 9月9日 毛澤東逝世。18日,首都百萬群眾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追悼大會。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舉行了悼念活動。 10月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執行黨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斷然措施,一舉粉碎“四人幫”。延續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結束。 一九七七年 4月10日 鄧小平致信華國鋒、葉劍英和中共中央。針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指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5月3日,中共中央轉發這封信。 7月16日-21日 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通過關于追認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決議,決定恢復鄧小平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 8月12日-18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重申在20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但未能從根本上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8月19日 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副主席。 9月18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要求抓緊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迅速恢復被撤掉的科研機構,恢復科研人員的技術職稱,建立考核制度,實行技術崗位責任制。之后,中國科學院破格晉升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取得世界領先成就的陳景潤為研究員。 10月12日 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決定從本年起,高等學校招生采取自愿報名、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恢復“文化大革命”中被廢棄的高考制度。11月至12月,全國約570萬人參加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組織的統一考試,27.3萬人被錄取。 一九七八年 2月24日-3月8日 全國政協五屆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選舉鄧小平為全國政協主席。 2月26日-3月5日 五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選舉葉劍英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華國鋒為國務院總理。 3月18日-31日 全國科學大會召開。鄧小平在開幕詞中強調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指出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大會制定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 4月5日 中共中央批準中央統戰部、公安部《關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請示報告》。9月17日,中共中央批轉《貫徹中央關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決定的實施方案》,指出對過去錯劃了的人,要做好改正工作。到11月,全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工作全部完成。對錯劃右派的改正工作于1980年基本結束。 5月10日 中共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第60期發表經胡耀邦審定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11日,《光明日報》以特約評論員名義發表此文。此后,在鄧小平領導、支持下,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全國展開,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對黨和國家的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7月6日-9月9日 國務院召開務虛會。會議研究加快四個現代化建設問題,強調要放手利用國外資金,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會議還討論了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問題。 8月12日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簽訂。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訪問日本。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訪問日本。 11月10日-12月15日 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討論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等問題。陳云提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得到與會者響應。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為“天安門事件”等錯案平反。12月13日,鄧小平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實際上成為隨后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是開辟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 11月25日 三北(西北、華北、東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啟動。1990年5月7日,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全面展開。 12月16日 中美公布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認并建立外交關系。同日,美國宣布于1979年1月1日斷絕同臺灣當局的所謂“外交關系”。 12月18日-22日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加強黨的領導機構,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選舉陳云為中央紀委第一書記。全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12月23日 上海寶山鋼鐵總廠舉行動工典禮。到1985年11月、1992年4月,一期、二期工程建成投產。2001年5月,三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一九七九年 1月1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同日,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聲明,即日起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兩岸關系由此揭開新篇章。 1月18日-4月3日 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召開。3月30日,鄧小平在會上發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講話。強調,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后表述為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 1月3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廣東蛇口建立全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工業區——蛇口工業區。 2月17日-3月16日 中國邊防部隊實施對越自衛反擊戰。 4月5日-28日 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此前,3月14日,陳云和李先念聯名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的建議。 6月15日 鄧小平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講話,明確指出,新時期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任務,就是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斗。10月19日,在對各民主黨派和全國工商聯代表講話時指出,統一戰線已經發展成為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 7月1日 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若干規定的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7部法律。 7月1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省委、福建省委關于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同意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正式將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批準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9月13日 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1983年12月31日,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明確提出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1989年12月26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0月30日 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致祝詞,指出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