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樂之鄉 探尋非遺活態傳承的“隨州樣本”
2017-09-25 18:08:07??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編鐘制作校音技藝(李政葳/攝) 如今,祝成超所在研究所也辦起了培訓班。“行業不斷發展,需要擴大這門工藝的影響力,正需要這方面人才。培訓出來后可以直接到研究所工作。”祝成超說,“國家對非遺項目大力扶植,我們更應該盡力做好傳承,回報社會。” 目前,祝成超所在研究所已上線了網店,且注重通過新媒體手段進行推廣營銷,產品遠銷我國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地,經常需要組織批量生產。 作為炎帝神農故里,湖北隨州又被稱之為“編鐘古樂之鄉”。隨著擂鼓墩、葉家山出土的西周早期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編鐘制作校音技藝”也榮登了湖北省第五批非遺名錄。在古樂之鄉里,編鐘制作校音技術與漆器、花鼓戲交相輝映,一個活態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隨州樣本”正在形成。 |
相關閱讀:
- [ 11-17]歌唱家本色唱響古曲古詞 “長相知”讓古音古樂重現世間
- [ 04-04]誦古文行古禮奏古樂 浙商大清明時節古風濃(圖)
- [ 08-14]古樂穿越千年 重奏天籟新音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