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箜篌娃娃”彈奏《明日歌》。 天山網訊(記者劉杰攝影報道)8月13日晚8點,清亮悠揚的古琴聲回響在浩瀚沙海。一場由新疆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巴州黨委宣傳部主辦的大型網絡文化活動“穿越樓蘭·且末·傾聽箜篌古樂沙漠傳音”音樂會在新疆巴州且末縣盛大開幕,這也是全球首場沙漠箜篌音樂會。借此契機,沉寂千年的西域箜篌絕響在箜篌故里——“玉城”且末,再次發出它的驚世之音。 音樂會現場,數千名觀眾被箜篌這種世界上最早的撥弦樂器深深震撼。演奏者將狀如半截弓背的箜篌古樂器環抱于懷,隨著指尖在琴弦上撥動,箜篌古琴演奏出空靈清澈的琴聲,在一望無際的沙漠間,讓人似夢似幻,恍惚間穿越回大唐。而令現場年輕觀眾驚喜不已的是,這件2700年前就出現的且末的古樂器奏出了周杰倫的《煙花易冷》,古樂器與現代曲調的融合碰撞出別樣的音樂風情。 在此之前,箜篌對于大部分人來言,只是上世紀90年代出土于且末縣扎滾魯克古墓的歷史文物。而實際上,作為“沙海遺珠”的箜篌古樂在今天已經被賦予了新的靈魂和文化生命。本次音樂會的表演者之一、中國音樂協會箜篌研究會副會長魯璐就是箜篌重要的傳承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魯璐表示,箜篌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古樂器之一,是重要的民族文化,也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顆遺珠,希望借助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將箜篌這個遺忘千年的古樂器帶回且末這個曾經有過它輝煌的美麗地方。 且末是地處沙漠腹地的“天邊小城”,素以“玉城”而著稱,還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南道重鎮。在且末境內分布著數量眾多的古代文物,以及古城遺址。扎滾魯克古墓群、莫勒切巖畫、來勒克遺址等,這些歷史遺跡不僅記載了且末豐厚的歷史。同時,也讓這座“天邊小城”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夢幻的色彩。 且末與箜篌關系源遠流長,密不可分。早在絲綢之路形成前,箜篌就在距今近3000年前的新疆地區廣泛流傳,且末縣就是當時箜篌流傳的重要區域。1996年,在該縣扎滾魯克古墓出土了兩件距今約2700年的木豎箜篌實物,這一事件震動了世界音樂學術界,使一直以來只有文字壁畫記載的箜篌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被世界吉尼斯記錄為“世界上最早的彈撥樂器”。 2015年魯璐帶領的箜篌團隊就隨國家漢辦在法國8個城市做了巡回演出,“音樂無國界,當箜篌琴聲從神圣的教堂傳出,我們看到了異國文化對東方音樂重塑的尊重和認可。” 魯璐說,“我們不僅需要讓世界了解我們的古老樂器,也要在中國本土,特別是箜篌故鄉,讓這種古典音樂傳承下去。”而在本次音樂會中很多觀眾都留心到“箜篌娃娃團”,這群10歲左右來自且末縣的孩子們也在舞臺上忘情的演繹箜篌古樂。“看到他們對這種古典樂器的熱愛,我們就相信箜篌文化能夠一直傳承下去”,魯璐欣慰的說。 而早在2015年5月,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文化產業振興的雙重作用下,魯璐攜其箜篌團隊就與且末縣攜手建立了新疆唯一一所箜篌公益教學基地及師資培訓基地,面向疆內各地每年限額免費招收箜篌演奏學員和箜篌師資培訓班學員,“傳授給箜篌娃娃團的不僅僅是琴藝,還有箜篌背后的深厚文化,希望這種屬于我們中國自己的古老樂器能夠永遠煥發生機、流傳下去。”且末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許曉華期待地說。 |
相關閱讀:
- [ 08-11]何潤東夫婦沙漠戈壁中拍婚紗 開車跋涉3000公里
- [ 08-08]想去火星? 藝術家帶你到沙漠體驗"火星生活"
- [ 08-06]英記者橫穿美索諾蘭沙漠記錄美麗風光
- [ 08-05]沙漠花園金沙島 平潭日出 心靈凈地:紅塔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