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 陳溯) 記者8日從中國農業部獲悉,2017年是中國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第二年,與去年相比,不論資金投入還是試點面積都大幅增加。 中國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在當天召開的中國農業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2017年,中國輪作休耕試點面積達1200萬畝,比去年增加584萬畝;中央財政安排25.6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支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比去年增加了11.24億元。中國正加大輪作休耕的力度。 曾衍德指出,中國人多地少,在糧食供給壓力下,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耕地質量退化嚴重,全國耕地面積大概有40%出現退化,東北黑土地有機質含量下降,南方部分地區土壤酸化。耕地污染問題突出,主要是重金屬污染和有機污染物,還有農膜的殘留問題,“耕地的質量問題非常重要,中央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包括開展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加強耕地質量保護提升。” 2016年5月,中國發布了《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正式開始通過“修養生息”來恢復耕地質量,保障糧食生產的長期安全。但是,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實行了幾十年的休耕成熟經驗相比,中國輪作休耕尚處于初級探索階段。 “開展耕地輪作試點是一個制度化的探索,目標是要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組織方式、政策體系和技術模式,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推廣應用。”曾衍德表示,為使中國的輪作休耕制度化、常態化,一要在技術模式上爭取新的突破,要以土壤改良、地理培肥、污染修復為重點;二要在服務機制上取得突破;三要在政策框架上取得突破,要以不影響農民收入為前提合理確定輪作休耕的補助標準;四要在監管方式上取得突破,采用衛星遙感影像,結合實地調查驗證,跟蹤監測輪作區的種植變化以及耕地質量和土壤肥力變化。 近年來,中國加大了對耕地的保護和恢復力度。2017年,中國農業部專門成立了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此外,還開展致力于改善耕地質量的耕地質量保護提升行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三大行動”。 |
相關閱讀:
- [ 07-21]全國耕地保有面積為20.24億畝 新增建設用地面積增加
- [ 07-17]福建加強耕地保護工作 實現耕地占補數量質量雙平衡
- [ 06-27]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切實有效保護耕地
- [ 06-21]陜西戶縣一村莊百畝耕地被倒污泥 主管部門監管不力
- [ 06-20]中央財政安排25.6億元擴大耕地輪作休耕試點面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