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題:依法加強跟帖評論管理是國際通行做法 新華社記者 近日,國家網信辦出臺《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對跟帖評論服務提供者的責任進行了明確:建立用戶信息保護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先審后發”制度以及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認證等。從國際經驗看,世界主要網絡大國均對跟帖評論進行管理,政府機構、網絡企業在保證言論自由的同時,都對跟帖評論中的違法信息予以限制。 跟帖評論是網民互動交流、表達意見、輿論監督的重要方式。然而,在沒有明確規則和有效監督管理的情況下,網絡水軍、非法網絡公關興風作浪,有的網絡平臺一味追求點擊率等,導致跟帖評論攻擊謾罵者有之、造謠惑眾者有之、庸俗不堪者有之。凡此種種亂象,誤導輿論走向,污染網絡生態,甚至容易引發群體事件,必須依法加大治理力度。 放眼全球,主要網絡大國都對網絡跟帖評論等內容,依據各自法律進行監管。美國對網上公共論壇、留言板等進行監控,部分網絡言論被定性為犯罪,納入司法打擊范圍。英國頒布和實施網站分級管理制度,成立網絡觀察基金會協助執法部門打擊網上內容犯罪。俄羅斯建立起多層級較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規定用網絡煽動極端主義、恐怖主義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實踐證明,這些國家的做法是有效的,對我國具有參考價值。規定的出臺是對網絡安全法適用于跟帖評論條款的具體化,也是管理實踐上的精細化。強化跟帖評論監管關乎網絡生態建設,關乎互聯網健康發展,是依法治網的題中應有之義,也符合國際互聯網治理的發展趨勢。 “自由就是做法律允許做的事”。除了政府依法治理、網站落實主體責任外,網民也要自律。規定的出臺明確了跟帖評論的紅線,但從紅線到道德底線還有一定空間。要靠網民強化自律意識,做到慎獨慎微。你若光明,網絡便不黑暗;你帶來清風,周圍就不會停留灰霾。網民應使自己所發表的意見,成為文明、理性、友善的交流,共同營造健康、清朗、文明的網絡空間。 |
相關閱讀:
- [ 09-04]依法加強跟帖評論管理是國際通行做法
- [ 08-26]專家解讀網信辦“跟帖評論”新規:小跟帖大文章,秩序建設漸明朗
- [ 08-26]國家網信辦發布新規 10月1日起未實名用戶不得跟帖評論
- [ 08-25]國家網信辦公布《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明確七大問題
- [ 08-25]剛剛,國家網信辦公布《互聯網跟帖評論服務管理規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