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能從一年級開設科學課,我太支持了。”北京一位年輕的媽媽說,孩子對大千世界非常好奇,作為家長常常不能回答孩子的疑惑,一邊回答,一邊偷偷上網查資料,平時常常通過繪本等方式帶孩子進行科學啟蒙,希望科學課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發揮和滿足。 上海新普陀小學三年級學生“小葉子”說,自己對科學產生興趣是在動畫片《瘋狂動物城》看到一段情節講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強,覺得好奇,后來就對生命科學產生了興趣。 受訪教師認為,年齡不能作為區分孩子水平的“門檻”,低年級的孩子個體差異很大。開展科學教育應注重方法、因材施教,多開展觀察、實驗活動。此外,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加,高年級學生的好奇心會逐漸減弱,要更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和遠大理想的樹立。 建議:科學教育的課堂天地廣闊 專家認為,小學科學課地位的提高代表了教育部門對科學素養的重視,但科學教育僅僅依靠課堂是不夠的,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張曉虎認為,家庭要積極營造科學氛圍,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一些社會機構如社區、博物館、商場等都可以找到動手體驗的機會,這些都是科學教育的場所。 北京東高地青少年科技館館長張云翼提出,要讓孩子們有善于觀察的眼睛,積極發現問題;要讓孩子們懂得思考,從現象中提出問題;要讓孩子們樹立良好習慣,知道如何借助于老師、家長、網絡解決科學問題;要讓孩子多體驗,感受科學無處不在。 “科學家應成為科學教育隊伍的中堅力量。”“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聯合主編、清華大學教授魯白說,科學不僅是關乎知識,而是關乎懷疑和探究。他主持的科普平臺“科學隊長”就是號召更多科學家參與青少年科普。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穎在科普平臺上為青少年講解生命科學課,她說自己對科學的熱愛就是從一個“香蕉萃取實驗”開始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啟發,讓更多孩子體會到科學的樂趣。 |
相關閱讀:
- [ 10-13]半世紀扎根旱塬“情定”小麥育種 他讓“旱腰帶”長出高產田——記陜西省長武縣農技中心退休研究員梁增基
- [ 03-09]唐英年建議:將中國歷史重新納入香港學校必修課
- [ 02-26]敬畏法律是“必修課”
- [ 01-25]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敲警鐘 代表建言應納入必修課
- [ 01-23]模特初長成(組圖)
- [ 01-14]陳若星:用行動詮釋生命要義
- [ 11-20]南京明確大屠殺史為中小學必修課 專家吁全國推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