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趙琬微)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此前,科學課從小學三至六年級設置。本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科學課的起始年級,也修訂了課程目標。 專家認為,要大力提倡科學教育從“娃娃”抓起,讓更多科學家走進校園,科學精神應成為每一個家庭重視培養(yǎng)、貫穿人們一生的基本素養(yǎng)。 變化:新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教學目標 “過去,科學課在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科版《科學》教材主編郁波認為,此前我們在課程開發(fā)、師資培訓、教材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滿足不了國家發(fā)展需要以及孩子們和老師們的需求。 與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新版的課程標準將科學課的性質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地位更加重要。課程目標除了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外,還新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變遷的影響,在科學技術的研究實驗中考慮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 在教學內容方面,新修訂課標新增了“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內容,更加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 關鍵:保護孩子好奇心 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 “認識空氣”“水沸騰現(xiàn)象的觀察”“西瓜蟲有耳朵嗎?”……在教育部今年下發(fā)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這些來自生活的科學現(xiàn)象,都成為生動的教學案例。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通過多種方法尋找證據(jù),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解決問題,倡導探究式學習。 |
相關閱讀:
- [ 10-13]半世紀扎根旱塬“情定”小麥育種 他讓“旱腰帶”長出高產田——記陜西省長武縣農技中心退休研究員梁增基
- [ 03-09]唐英年建議:將中國歷史重新納入香港學校必修課
- [ 02-26]敬畏法律是“必修課”
- [ 01-25]學生公共安全教育敲警鐘 代表建言應納入必修課
- [ 01-23]模特初長成(組圖)
- [ 01-14]陳若星:用行動詮釋生命要義
- [ 11-20]南京明確大屠殺史為中小學必修課 專家吁全國推廣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