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應屆大學畢業生來說,年終歲末正是求職、找工作最熱火朝天的時候。如何規避求職中的“陷阱”?日前,重慶市渝中區檢察院結合辦理的大學生求職被騙案例,一一揭曉防騙“寶典”。 在正規分類網站上找工作,卻遇到虛假招聘信息,不僅白跑了路,還被騙了錢。剛大學畢業的張某就遇到了這樣的糟心事。 22歲的張某畢業后待業在家,一天在家上網時看到某網站發布了大酒店招工啟事,便撥打電話咨詢,對方讓他到酒店門口面試。張某到達酒店,但未見有人接待,于是撥打電話,對方稱已經暗中面試了,他可以立即上崗。先后以需買卡充話費、需交體檢費等名義索要600元。張某覺得可能被騙了,隨即表示不想干這份工作,要求對方還錢。對方立即掛斷電話。 承辦此案的檢察官說,在此案中,還有多名大學畢業生被騙。經審理查明,該案4名被告人中,最高學歷只有初中文化。他們正是抓住了大學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 網絡上找工作可能碰到虛假信息,而托人介紹特別是不認識的人介紹工作也容易落入“圈套”。 20歲的劉某是大二在讀生,平時在福彩店兼職打工。今年暑假前,劉某在店里認識了前來投注的秦大川。了解到劉某想在暑期找其他兼職,秦大川便稱自己親戚的孩子需要找家教,地點就在學校附近。在跟著對方去家教地點“面試”時,秦大川采用威脅手段,強迫與劉某發生了性關系。目前,秦大川已被繩之以法。 23歲的林某因從事在網絡招聘中找到的工作,不想受到法律的嚴懲。林某畢業后進入了某電子平臺公司工作。明知公司采取期貨交易模式交易,無現貨經營且系內盤操作,林某仍積極發展下級會員,與下級會員單位共同詐騙被害人。直到林某因涉嫌非法經營被依法逮捕,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違法的,不單單只是違規。 檢察官支招: 如何規避求職“陷阱”?一是招聘信息盡量從校園招聘會、企業官網上尋找,不輕信路邊小廣告和網絡招聘;二是找工作或是兼職要通過正規招聘渠道,避免黑中介、陌生人介紹,必要時可向老師尋求幫助;三是正規企業招聘都是通過郵件等方式通知,如需電話交流,借用“電信防詐騙指南”中提示——“涉及到錢財的電話一律掛掉”;四是在面試時,女生盡量避免只身前往,以保護自身安全;五是不要被所謂的高薪資、高福利所迷惑,如果發現陷入傳銷等違法行為中,應及時報警,切莫深陷其中。(李立峰 陳虹宇) |
相關閱讀:
- [ 12-01]就業遭遇“軟歧視”:女性求職路何時才能越走越寬?
- [ 11-29]莆田大學生求職當家教 付費后被騙子拉黑
- [ 11-11]海歸求職調查:一線城市打拼疲憊 寄望二線城市前景
- [ 11-07]95后應屆生登上求職舞臺:有人把網游戰績寫入簡歷
- [ 10-31]數百求職者被騙“高價集訓” 花2萬多后“高薪夢”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