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政府啟動的醫療體制改革重點之一,就是減少醫院對藥品收入的依賴,并通過提高醫療服務收費水平,體現醫務工作者的社會價值。取消門診輸液醫學行為,亦被業界認為是上述醫改行為的延伸。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7月1日起,江蘇省除兒童醫院外,460多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成為中國第一個全面叫停門診輸液的省份。7月下旬,山西省長治市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從2016年8月1日起在該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10月1日起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兒童醫院和兒科除外)。 2016年以來,國家層面雖未作統一規定,多地官方紛紛出臺相關政策,逐步明確限制門診輸液的政策。根據媒體報道,4月7日起,福建三明市全面停止患者門診靜脈輸液(兒科除外);5月1日起云南個舊市人民醫院除急診科、兒科外,叫停靜脈輸注抗菌藥物;6月1日起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停止門診輸液:6月2日,四川省人民醫院全面停止成人門診輸液(兒科和腫瘤門診化療等特殊輸液除外);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所有門診輸液室已取消,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已取消門診輸液室,留存了一部分急診輸液室用于突發或夜間需要打“點滴”的患者。 然而,許多取消門診輸液的醫院遭遇民眾多年形成的就醫觀念的挑戰。山西省長治市人民醫院呼吸科醫生蘇卉告訴記者,根據相關規定,經醫生判斷的確需輸液的患者,依據其病情緩急轉至基層醫療機構、門診,或辦理住院,“不需要輸液的,我們會盡力解釋,大多數還是接受的。” “想要徹底杜絕不必要的門診輸液行為,需要從醫療制度改革的大視野來考慮。”晏英建議,政府的醫療保險要從之前的“成本補償”角色回歸到具有獨立談判功能的支付方,“如果醫生亂開藥,保險公司有權拒絕報銷,甚至被吊銷行醫執照;同時給予其相應的護理、管理等貨幣價值體現;另外,還要發揮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完) |
相關閱讀:
- [ 08-27]中國每年人均輸液8瓶 濫用抗生素或致人們無藥可用
- [ 08-24]浙江一民警拼辦案值班室內掛瓶輸液 被稱“吊瓶”民警
- [ 08-16]“取消門診輸液”是醫改的自我“免疫”
- [ 08-15]取消成人門診輸液:醫院“限抗令”是否有效?
- [ 08-04]雷聲任中國奧運代表團旗手 各國旗手早知道|多省份限制門診輸液是否耽誤治病
- [ 08-04]多省份限制或叫停門診輸液 一禁了之是否耽誤治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