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8月27日電(向一鵬)“現在我們說文化遺產、文物包括考古成果的保護,最重要的就是讓它‘活’起來,把古人的知識、文化、智慧融入到人們的現代生活中。”在27日召開的“紀念走馬樓三國吳簡發現二十周年長沙簡帛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如是說。 為了集中展示二十年來長沙吳簡保護、研究和利用成果,促進和推動長沙吳簡研究與交流,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吳簡的總結回顧、發掘與保護經驗、整理與復原、語言文字與書法藝術等課題進行深入探討。 1996年10月,在長沙市五一廣場平和堂商廈建設工地一口編號為J22的古井中,出土了10萬余枚三國孫吳紀年簡牘,稱之為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這批三國吳簡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形制多樣、內容豐富,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及社會生活等多方面,對研究漢末三國時期的歷史與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長沙吳簡的發現,開創了簡帛考古的一個新局面,成為國際顯學中的重要一環;迄今為止,全部吳簡都已脫水珍藏,并整理出版了《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7卷20冊。”單霽翔介紹,走馬樓吳簡最后的《竹簡》[柒]、[捌]、[玖]和《竹木牘》4卷12冊,由故宮研究院古文獻研究所與長沙簡牘博物館合作整理出版,目前《竹簡》[柒]、[捌]2卷6冊已正式整理出版,剩下的也將在近兩年內出版。 “這些年,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對簡牘和整個中華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它本身經濟、文化、軍事之間的各個領域進行深入挖掘,不斷呈現出新的研究成果,這些都為考古挖掘進行深化和補充。”單霽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地開展,在建設過程中怎樣避免文物受到破壞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一旦發現有文物的存在,立即停止施工是一個成功經驗,吳簡保護經歷了非常重要的搶救過程。”單霽翔呼吁,吳簡的保護和研究表明,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要更加注重文化遺產的保護,使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來,讓未來更加富有文化底蘊。 未來,吳簡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普通市民又怎樣更好地參與其中?單霽翔表示,吳簡客觀真實地記錄了當時所發現的內容,是要靠出版以后人們都能夠利用,在此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領域各取所需,研究的課題也將不斷呈現。“建立長沙簡牘博物館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與形式,怎樣讀懂古老文字,使它能夠和現實生活相聯系,需要考古學家、文物工作者不斷努力,深入淺出,幫助普通民眾來感受古人重大智慧。”(完) |
相關閱讀:
- [ 08-26]劉亞樓舊居遭拆,破壞文物須嚴懲
- [ 08-26]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持續調整 成交額降至4年來低點
- [ 08-26]“劉亞樓舊居”等 不可移動文物被人為損毀
- [ 08-26]究竟是誰讓拆遷隊破壞革命文物的
- [ 08-21]百余件九連墩戰國墓出土文物成都展出
- [ 08-18]保護文物,法治的“鋼牙”莫要“齲”了!
- [ 08-17]中國第一本青銅主題的文物游戲書亮相上海書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