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西晉煤集團鳳凰山礦,44歲的工程一隊隊員范軍龍走出井口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去產能任務艱巨 人員安置與債務問題是難點 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不僅牽涉企業的核心利益與長遠發展,也關乎千萬職工以及他們家庭的生計和命運。 7月8日,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職工安置工作是化解過剩產能的關鍵環節,而化解過剩產能又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頭戲,因此,做好職工安置工作非常重要。 人社部披露,初步統計全國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產能過剩,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統約130萬人,鋼鐵系統約50萬人。 6月2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今年要去掉煤炭行業產能2.8億噸,安置員工70萬人;去掉鋼鐵行業產能4500萬噸,安置員工18萬人。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鋼鐵去產能1300多萬噸,已完成今年目標任務的30%左右;全國共退出產能7227萬噸,為全年目標的29%,去產能任務十分艱巨。 業內人士表示,就鋼鐵與煤炭兩個行業而言,鋼鐵廠距離市區較近,職工再就業崗位相對較多;而煤礦遠在山溝,煤礦一旦退出市場,員工及其家屬的安置就成為難題。 今年3月,陜煤化集團出臺了《關于建立富余人員分流安置長效機制的意見》,提出富余人員分流安置渠道包括特殊工種退休、病退、退職、離崗退養(內退)、解除勞動合同、內部待崗、轉崗分流、自謀職業等。 “轉崗分流是集團富余職工安置工作的重點,轉崗的方向大致有兩個,一個是在集團內部安置,另外一種是向集團外企業、省外企業尋求新崗位。但由于提供的崗位有限,更多的人只能選擇待崗、內部退養等方式進行安置?!标兠夯瘓F相關負責人表示。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公司杜兒坪礦三采區掘進隊一隊副隊長董林代表表示,轉崗分流的前提是對礦工進行引導和培訓,讓他們有能力去適應新的崗位。同時在生活保障、資金項目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這樣年輕人才敢于出去創業。 權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要高度重視、全力做好職工安置工作,防范引發社會風險。更加細致地做好社會托底工作,比如,個別產能過剩嚴重的地區會出現職工集中下崗和財政支出困難,要深入細致地研究和實施配套措施,認真拿出因應之策。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指出,要通過企業內部挖潛、轉崗就業創業、允許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兜底等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對不能實行市場就業的困難職工,政府將開辟公益性崗位進行托底安置。在這個過程中,在資金、政策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會給予支持。 為此,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于職工分流安置。據了解,5月中旬,財政部向各地撥付了鋼鐵煤炭行業2016年基礎獎補資金276.43億元,后續20%的梯級獎補資金將根據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撥付。 但業內人士認為,1000億元獎補資金平攤到180萬煤炭鋼鐵職工身上,每人5萬多元,這顯然不夠,需要從其他渠道開源。 同時,債務問題也是去產能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7月13日,山西副省長王一新帶領山西焦煤集團、同煤集團、陽煤集團、潞安集團、晉城煤業集團、晉能集團、山煤集團等省屬七大煤炭集團董事長、以及永泰能源、美錦能源等兩家大型民營煤炭企業負責人進京進行債券發行路演。 在路演現場,王一新表示,山西省政府和山西國資委已建立起必要的工作機制,確保七大國有煤企不發生債務違約。 山西遭遇的債務壓力與融資困境并不是個例。業內專家指出,由于煤炭價格持續下行,整個行業盈利水平下降得比較快,融資難、融資貴是普遍問題。金融機構為減少經營風險,大多是一刀切把整個煤炭行業都列入黑名單,在貸款額度、期限等方面都有削減,并且經營正常的企業發債掛了牌也賣不出去。 盡管去產能面臨眾多難題,但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如果煤炭企業的過剩產能不盡快化解,不斷走弱的煤炭需求將長期抑制煤炭價格,而難堪的財務狀況不僅不利于去產能,也將不利于煤炭企業的轉型和發展。 此外,鋼鐵煤炭價格短期回升也為去產能帶來“困擾”。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指出,鋼材、煤炭價格不同程度回升,確實會對一些地方和企業去產能的決心產生影響,已經減產、停產的企業也有意復產,增加了化解過剩產能的難度。但是,倒逼鋼鐵、煤炭過剩產能退出的市場環境,短期內不會因價格一時漲跌而出現根本性變化。 中鋼協行業發展與科技工作處處長李全功表示,這些復產的鋼鐵企業不是已經列入淘汰名單里要拆除的企業,他們當時停產主要是虧損、市場需求不足,有些是在檢修,有些是暫時不生產??傮w來看,是市場自身調節的行為。 但工信部副部長馮飛指出,從市場供求關系來看,鋼鐵行業過剩仍然是絕對過剩,不是相對過剩,去產能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 |
相關閱讀:
- [ 08-04]財政部:國有煤炭企業上半年首次實現由虧轉盈
- [ 08-03]動力煤價格指數連續六周上揚 煤炭股行情望啟動
- [ 07-27]前六月國企營收213875億 煤炭行業今年首次扭虧
- [ 07-26]上半年國企利潤同比降8.5% 煤炭國企年內首次扭虧
- [ 07-18]去產能打響攻堅戰 三季度將進入實質執行及落地期
- [ 07-17]中國首次發布煤炭科學產能評測報告
- [ 07-13]中央多路督查去產能效應漸顯 6月煤炭產量降幅擴大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