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4日電 據外媒23日報道,一批生物學家近日呼吁暫停使用一種可改變遺傳信息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新技術可以治療遺傳性疾病,也可以用來改善相貌或智力等品質。 上周四(3月19日),一批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家呼吁,在全球范圍內暫時禁止在可遺傳給下一代的人類DNA上使用一種新型的基因組編輯技術。 生物學家們擔心,新的技術非常有效且容易使用,一些醫生有可能會在新技術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確認前推進其使用。他們希望公眾意識到關于這項技術的倫理問題——新的技術可以用來治療遺傳性疾病,但同時可能用來改善諸如相貌或智力等方面的品質,后者被許多倫理學家認為是一條絕對不應該走的道路。 “利用這項技術可以調控人類遺傳,這就是我們要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在《科學》雜志撰文討論這一話題的作者之一、曾擔任加州理工學院院長的戴維巴爾的摩(David Baltimore)說。 文章的作者們擔憂的是在科學領域缺少監管的國家。他們敦促,“在管轄不夠嚴格的區域,科學家應該避免嘗試在臨床應用中對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組進行修改”,直至“科學和政府機構充分討論”所有的可能的影響和后果。 |
相關閱讀:
- [ 03-23]漳州檢驗檢疫局:轉基因成分檢測能力國際領先
- [ 03-23]一粒中國米:從基因到餐桌
- [ 03-20]尋找具備領袖基因的P2P網貸平臺
- [ 03-19]挖掘特色優勢為“互聯網+”注入福建基因
- [ 03-19]慧聰網CEO郭江:并購中關村在線給B2B注入新基因
- [ 03-18]美國研究員稱調整酒發酵素基因 解決宿醉問題
- [ 03-18]中國首次發現致兔唇基因 嫌疑位點只對國人致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