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每當過完春節(jié),壓歲錢必定成為熱議話題。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年孩子所掙的壓歲錢有時候并非小數字,除了把人民幣封進紅包送給孩子們外,股票、外幣等也成為新式壓歲錢。面對數額頗大的壓歲錢該如何處理,成了網上熱議話題,有網友在網上吐槽,“爸媽先幫你把壓歲錢存起來”被稱為“史上最大騙局”。如何更好地處理孩子們的壓歲錢,成為家長們春節(jié)后必修的育兒經。 故事 爸媽先幫你把壓歲錢存起來 故事主角:31歲的張先生 壓歲錢數額:4.9萬元 處理方式:攢夠一定數額,會以女兒名義購買理財產品 吐槽:不過是換一換錢嘛! 現(xiàn)年31歲的張先生在成都一家國企上班,今年第一次攜妻子和女兒回北方家鄉(xiāng)鄭州過年。“倆女兒春節(jié)共收到4.9萬元的壓歲錢。因二女兒剛出生9個多月,老人們第一次給紅包都格外大方,每位老人給孩子封了1萬元的紅包。” 昨日下午2時許,張先生在受訪時表示,他剛在交通銀行給二女兒辦理了兒童卡,已將她們的壓歲錢存起,等攢夠了一定額度,他會以女兒的名義購買一些理財產品或基金。 【吐槽】不過是換一換錢嘛! 說起孩子收壓歲錢這檔子事兒,張先生提到了兩件他親身經歷的尷尬事:大年初四,他和幾位老同學聚會,本想著大家伙兒都是當父母的人了,壓歲錢塞來塞去,形式大于內容,沒啥必要,自己事先就沒準備。沒想到帶著女兒到餐廳剛坐穩(wěn),老同學就紛紛拿著紅包往自己女兒懷里塞。沒轍,自己只能借口上衛(wèi)生間,拿著紅包看人家給女兒塞了多少,現(xiàn)包壓歲錢,再給人家孩子塞回去。“不過是換一換錢嘛!說實話,現(xiàn)在除了老人們給的壓歲錢能心安理得地收下,五叔六舅七大姑八大姨什么親戚朋友給的,都得及時還,人情債不能欠!” “另一件事是,關于給孩子存多少壓歲錢,我和妻子產生了分歧。”張先生說,除去4位老人給的4萬元壓歲錢外,兩個女兒從親朋好友處收到了9000元的紅包,但同時自己給親朋好友的孩子派發(fā)了9000元的紅包。“收支平衡。我的意見是這9000不給女兒存,妻子不同意,堅持要存。這相當于從我額度有限的活錢中扣走9000,瞬間感覺春節(jié)不好過了呢!” 故事 果斷補貼家用 故事主角:在鄭州上班的張先生壓歲錢數額:近3000元處理方式:果斷補貼家用吐槽:壓歲錢東家出西家進,只是各家的錢轉了一圈。 近日,“爸媽先幫你把壓歲錢存起來”被網友們吐槽為“史上最大騙局”。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一些父母甚至不屑于“騙”,而是直接強勢動用孩子的壓歲錢。 “我們一家屬于工薪階層,家中實行的是收支兩條線的財政政策。孩子如今1歲10個月,每月的花銷不菲,他的壓歲錢被我和孩子媽果斷用于補貼家用了。”在鄭州市經三路與農業(yè)路交叉口附近一家單位上班的張先生,在接受大河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的兒子今年的壓歲錢有將近3000元。 【吐槽】東家出西家進,只是各家的錢轉了一圈。 “有考慮過把孩子的壓歲錢存起來,給他積累一些財富嗎?”記者問。張先生稱自己想過,但考慮到孩子年幼,對金錢和財富尚無認識,而近年來通貨膨脹又引發(fā)了貨幣貶值,導致他不愿將孩子的壓歲錢放在銀行。“存款利率追不上物價上漲,不如活錢活用。” “壓歲錢東家出西家進,其實只是各家的錢轉了一圈。壓歲錢匯流家庭成員的收入中,一旦孩子需要購買什么,由我和妻子共同負擔。該給他添置的東西,一樣不會少。”張先生表示。 張先生表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不會一味地將孩子的壓歲錢“充公”。會在適當時候,將壓歲錢作為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重要契機,讓孩子了解“銀行”、“儲蓄”和“紅利”是怎么一回事。“等孩子上小學時,就會給他支配一部分壓歲錢的權利,就算我和妻子要動用他的壓歲錢,對于錢的用途也會征求他的意見。等孩子再大些,就教他如何‘經營’好這筆錢。” |
相關閱讀:
- [ 02-25]你給孩子的壓歲錢夠“任性”嗎?
- [ 02-24]春節(jié)盤點:從小到大被媽媽“騙走”多少壓歲錢
- [ 02-23]八招拿走壓歲錢 朋友圈列舉媽媽“騙”壓歲錢招數
- [ 02-23]清廉過節(jié)影響“壓歲錢” 父母貼萬元填紅包虧空
- [ 02-21]壓歲錢成為一些中國人過年“甜蜜的煩惱”
- [ 02-21]國外壓歲錢:美國2至20美元 新加坡5至20新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