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太原2月21日電(記者呂夢琦)中國人眼下正在享受著傳統春節帶來的甜蜜時光,家人團圓、朋友聚會、民俗表演讓各地充滿了濃濃的溫情。但在甜蜜背后,如何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卻成為越來越多長輩“甜蜜的煩惱”。 “去年我們公司效益不是很好,我的收入減少了很多,原本今年打算給孩子們少發一點壓歲錢,但仔細想了想后還是放棄了。”家住山東淄博的公司職員劉偉無奈地說。最終,他還是像去年一樣,給親朋好友的孩子們準備了6000元壓歲錢,這差不多相當于他一個月的工資。 這種做法往往被中國人戲稱為“打腫臉充胖子”,西方人很難理解,但在中國卻有很深的文化基因。山西大學社會學教授邢媛表示,中國的面子文化已經延續了上千年,所以春節給孩子們發多少壓歲錢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不僅事關個人的臉面問題,背后往往也交織著很多情感因素。 大多數情況下,中國人喜歡通過對方給自己孩子壓歲錢的多少來衡量這個人的經濟狀況,并以此來評估自己與這個人的親疏,因此對于那些重要和親近的對象,往往會給他們的孩子更多壓歲錢,反之則會少一些。 事實上,中國人過年給孩子發壓歲錢往往都是等價交換——“你給我的孩子多少壓歲錢,我也回贈給你的孩子相等數額”。但對于那些尚未婚嫁和沒有孩子的大人來說,這就意味著發壓歲錢“有來無回”,但礙于“面子”卻又不得不為此“買單”,從而成為一種經濟負擔。 就像物價上漲一樣,中國孩子的壓歲錢也在不斷上漲。在過去20年中,這個數額已經翻了很多倍。對此,36歲的中學教師高成深有感觸。“我小時候過年大人一般只給幾塊錢壓歲錢,但現在回老家過年,給孩子200元都覺得很寒酸,在城里,小孩過年收到幾千塊錢壓歲錢已經非常普遍了。”他說。 正因為如此,一些不堪重負的年輕人開始出現“恐歸族”。他們寧愿一個人留在外地過年,也不想承受回家團圓帶來的這種尷尬,這也讓春節有時候顯得不那么甜蜜。 此外,事情也在朝其他相反的方向發展。雖然大人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原本是出于疼愛,但隨著這種做法越來越演變成“面子”行為,不良的傳導效應客觀上也強化孩子們的攀比心理和亂花錢的習慣。 邢媛認為,大人們過年給孩子的情感關愛要遠比金錢更重要,這是中國的家長亟需反思并做出改變的,否則會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產生傷害。 |
相關閱讀:
- [ 02-18]山西父親盼被拐兒回家過年 年年準備壓歲錢
- [ 02-17]壓歲錢不能成為變相送禮的秘道
- [ 11-08]上海三名中小學生捐50萬壓歲錢設慈善基金
- [ 11-08]三學生捐50萬壓歲錢 14歲男生成慈善專項基金主任
- [ 02-16]“馬上”開學:第一課聚焦壓歲錢、霧霾
- [ 02-12]14歲男孩開學之際揣萬元壓歲錢出走 因不愿上學
- [ 02-11]北京:6成多家庭春節花費縮減 壓歲錢支出持續走高
- [ 02-10]媒體調查春節壓歲錢:公務員子女壓歲錢水平最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