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 董峻、譚謨曉)《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10月1日起將正式施行。這部國務院出臺的條例構建了以信息公示為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對企業監管理念和模式具有顛覆性意義。 但一些社會公眾看來,我國企業誠信狀況并不容樂觀。人們擔心,過去靠監管部門年年管還管不住,如今要靠企業“自曝”經營情況,能否管得住不講誠信的企業? “一處違規處處受限”形成倒逼壓力 條例提出要落實對企業的信用約束,實現“一處違規,處處受限”。但人們擔心,過去年檢需要企業申報、工商部門審核,現在改為年報并公示,工商部門不再進行審核。事前監管改事中事后監管,如何讓監管落到實處? 工商總局外資局局長馬夫說,條例規定,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建立本轄區內的部門聯動響應機制,在政府采購、工程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頒發榮譽等工作中,將企業信息作為重要考量因素,對被列入“黑名單”的企業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在馬夫看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構建了一個加強政府、公眾對市場主體的事中和事后監管的整體制度設計。“企業信息公示后社會各方面都會知道,企業要注意自己在市場的形象,所以會產生自律。” 當企業的信息公示后,更重要的制約來自其交易伙伴。據馬夫介紹,在為起草條例進行調研時,許多企業都表示非常關注交易伙伴公示的相關信息。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公眾及行業協會的社會力量,以及來自政府部門的監管。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企業信息公示是一種成本低、效果好的方式,可以提高失信企業的違約成本。 “信息孤島”有望被打破 實施企業信息年報制后,不再要求企業提交審計報告,而要求公開企業開業、歇業、清算等存續狀態信息,企業投資設立企業、購買股權信息等7類相關信息。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如何共享和用好這些信息,打破長期存在的“信息孤島”,從而開展事中事后監管? 一些專家指出,當前工商、央行、海關等部門都擁有自己的數據庫平臺,但存在分散、標準混亂等問題。應當構建多部門共享的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打破“信息孤島”。 對此,條例專門對政府間信息的共享互聯做了規定,確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和其他政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建設的總體要求,實現企業信息的互聯共享。據記者了解,這項工作正在推開。 從3月1日開始,全國31個省份全部開通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并實現互聯互通。企業登記信息和備案信息已先期實現公示。工商總局目前正在抓緊完善這一系統,將于條例實施后正式開通運行。 作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統一信用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企業質量信用檔案數據庫正在逐步實現部門共享,并向社會公開。據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黃國梁介紹,目前已形成涵蓋省市縣四級質監業務的質量信用信息采集鏈條,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互聯互通。下一步將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完善質量數據庫檔案。 另據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稽查局局長毛振賓介紹,上月食藥監總局專門出臺了食品藥品的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的實施細則,公開的范圍并不局限于假冒偽劣和侵權的案件,對其他類型的食品藥品行政處罰案件同樣適用信息公開。 確保公示有效需打“組合拳” 一些人認為,僅靠一份條例,不一定能管得住千頭萬緒的企業“生態環境”。記者了解到,工商總局上月已發布《企業公示信息抽查暫行辦法》《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和《工商行政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暫行規定》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為條例的實施提供“操作指南”。 根據抽查辦法,國家和省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公平規范的要求,根據企業注冊號等隨機搖號,抽取轄區內不少于3%的企業,確定檢查名單。抽查分為不定向抽查和定向抽查。工商部門可以采取書面檢查、實地核查、網絡監測等方式,還可以委托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開展審計、驗資、咨詢等相關工作,并利用其他政府部門或專業機構作出的結論。 企業信息公示制的另一大特點在于,過去如果企業不辦理年檢,工商部門將對其吊銷營業執照,而現在沒有及時報告的話,工商部門在督促未果后會把其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管理暫行辦法》就明確了公示企業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等四種異常情況。如果企業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事由屆滿3年仍未消失,將被列入嚴重違法企業名單。 此外,根據《工商行政管理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暫行規定》,工商部門對企業作出處罰決定的相關信息也將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或門戶網站、專業網站等向公眾公示。 據了解,目前工商總局匯總的行政許可、市場監管和消費維權數據總量已達26.1億條,下一步工商部門將依托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市場監管機制。工商、質檢等部門還將探索統一執法模式,形成監管合力。 |
相關閱讀:
- [ 09-23]《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10月起實施 政府采購對“黑名單”企業說不
- [ 09-23]中國將試點嬰幼兒奶粉食品生產企業信用評級
- [ 09-23]日本“戰犯企業”竟成韓投資首選 被批機會主義
- [ 09-23]國資委:部分二、三級企業“四風”問題還很嚴重
- [ 09-23]竊賊偷工程設備急于脫手 找來買家就是失主
- [ 09-23]調查:七成受訪者認為福利作用是讓職工感到溫暖
- [ 09-22]全國煤炭企業集體陷入困境 超七成被曝虧損降薪
- [ 09-22]餐飲企業紛紛進駐 商場空氣污染治理成關注熱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