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紅:“節操詞典”令人捧腹 另類解讀詞語并配漫畫 六月份的這段時間內,網上流傳最火的日志之一莫過于姜茶茶創作的“節操詞典”。該詞典通過對現有成語或詞語的另類解讀,或是提出一些原創并賦予釋義的新詞,配以漫畫圖示,從而衍生出各種令人捧腹的含義。 據了解,姜茶茶大約在今年三四月份創作出第一個詞“以貌娶人”,表示看重對方外貌之意。她表示,自己剛開始想到這個詞僅僅覺得好玩兒,同時又對繪畫設計比較感興趣,便用電腦軟件制作出一張單詞式圖片。 此后,姜茶茶又想出一系列頗有創意的詞語新解。比如久別重(zhong:讀四聲)逢。舊意指分別很久以后再次相見,新意則為分別很久以后再次相見發現彼此都變重了;“單腎貴族”一詞,舊意指單身,即不處在戀愛關系中的人。新意則指為了蘋果手機而賣腎的人等等。隨著姜茶茶新創詞語的增多,她根據這些詞語主要在網絡流傳的特性,以及80后、90后時下流行的用語“節操”一詞,將自己創作的這一系列歪解詞語的同類圖片統一命名為“節操詞典”。 姜茶茶還將這些詞典內容貼到自己的微博,這也引來了其他微博網友的轉發,還被分享到諸如“人人網”等一些社交平臺。由于內容新鮮具有趣味性,該詞典逐漸受到網友關注,并在之后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走紅。 爭論:是否會誤導對詞的理解? 部分釋義實屬生搬硬湊 “節操詞典”的走紅也引發了網友討論。對于詞典中的這些歪解釋義,一些人稱十分有新意,很好玩;也有不少人表示此舉很無聊,會誤導大家對于詞語的理解,而且部分詞語的新解也實屬生搬硬湊。姜茶茶在此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曾表示,自己開始做這個詞典是因為好玩兒,能夠讓大家一笑之下釋放生活壓力,雖然在網上引起較大反響,但還是應該規范使用詞語。 對此,《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則首先對自己目前看到的詞典內容進行分析。他將這些詞語的引申方式分成幾類,其中一項便是“別解”現象,即對已有詞語作出另外一種解釋。比如“節操詞典”中的“人生苦短”釋義,原本指時間短、壽命短,在這里則解釋為腿短,“別解本身是一種修辭手法,解的好會取得不錯的表達效果。” 但另外一些詞語也引起了郝銘鑒的疑慮。比如涉及同性戀問題的“皂動不安”以及一些略顯“黃色”的詞語則格調較低。他說,估計對該詞典的一些評論中所稱“不能接受”的便是這些:略顯刻意地把語言往邊緣“推”而造成擦邊球現象,導致新詞內在的情趣、品位都不太高。 看法:“節操詞典”太刻意 并不適合在生活中推廣 雖則如此,但郝銘鑒認為,對目前“節操詞典”中已有的詞語釋義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郝銘鑒看來,其中有一部分詞語很能夠體現語言智慧,是當代生活中具有新鮮創造性的詞語,“比如點贊之交。我們原來只有‘點頭之交’這樣的說法,這個新詞釋義大概也是受到詞語‘一面之交’的啟發,然后結合微博微信等現實情況予以創造,這種可以肯定。” 據郝銘鑒介紹,在語言發展史上,類似諧音修辭、語言意義發生變化的現象都曾有過。比如《詩經》中的桃之夭夭便在演進中衍生出“逃之夭夭”一詞,“但她這個詞典是刻意追求這樣的效果,并且使用這種思路大規模進行詞語改造,而并非在使用過程中,大家因覺得有必要自然而然地進行共同運用,這一點是比較成問題的,不適合在語言生活中推廣。” “作者估計也知道,自己是在做一個文字游戲,因此該詞典不涉及語言規范問題。”郝銘鑒將之稱為通過引申詞語的變化來營造一種趣味即閱讀刺激,“如果過于把文字作為一種玩具,這樣的態度還是不提倡的。” 由于互聯網的強大傳播能力,一些具有新鮮感的詞語總能夠得到很快流傳。因此郝銘鑒最后指出,在現代生活中,大家對語言文字要有一種“過濾意識”,保持理性,清醒地作出恰當的判斷。(鐘欣) 近日,一組名為“節操詞典”的配圖釋詞在網上熱傳,經媒體報道后引起各方討論。《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詞典中已有的詞語釋義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其中一部分釋義較能體現語言智慧,一部分則格調不高,并不適合在語言生活中推廣。郝銘鑒建議,在現代生活中,大家對語言文字要有一種“過濾意識”,保持理性,清醒地作出恰當判斷。 |
相關閱讀:
- [ 06-26]《咬文嚼字》主編:“節操詞典”部分詞語格調不高
- [ 02-11]《咬文嚼字》主編:曾受教于朱光潛夏衍的嚴謹
- [ 02-11]馬年春晚被指混淆“公歷年”和“農歷年”
- [ 02-11]《咬文嚼字》回應挑刺春晚質疑:有專家團隊支撐
- [ 02-10]《咬文嚼字》點評春晚三處錯誤 主持人讀錯字
- [ 12-27]專家談"漢語盤點":是娛樂活動 但要有學術眼光
- [ 12-20]2013年十大流行語出爐 土豪、女漢子上榜
- [ 12-20]專家質疑十大流行語設篩選條件 未反映真實情況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