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趙如意和盛改正這兩位盲人到底在北京遭受了什么,既然不堪忍受,他們為何不選擇離開?而又是誰在虐待和威脅著他們呢?這一切都要從幾年前的一場騙局說起,2009年9月,雙目失明的兩人經人介紹,被花言巧語騙到了北京。 盛改正: 她一個月許我200塊錢,200塊錢我說行,我也愿意出去。 解說: 盛改正口中的她,就是本案的罪犯之一王麗,她是河南省駐馬店市農民,從2009年9月起開始伙同他人,在河南周口駐馬店等地農村招募盲人。 記者: 那你是怎么找到他們的? 王麗: 都是靠親戚,他們都是一片的(鄉親)。他在家沒啥事,他說能出來幫他,他能掙點錢,我們也能掙點錢。 盛改正: 她說成本(工資)你別說了,到地方一定不會虧待你的,吃住都管,吃好住好,一分錢不會少你的,騙到北京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北京的天氣,去年天氣特別冷,我們受不了,我向她申請,我說我想回家,這地方太冷我受不了,人冷得不行,她不讓我走,我也沒說話,我跟她申請多次他們不讓我走。 解說: 這就是王麗等人租住的房子,這間18平方米的屋子歸王麗等人居住,而盛改正、趙如意等四個盲人則要擠在樓上的簡易棚中,而這里只有5平方米大小,高度甚至還不足1.5米。 時任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院 邵丹: 對于正常的成年人來說是無法直立的,只能彎腰,坐著或者是躺著,這個簡易棚外面有一個外掛的樓梯,非常陡峭,而且非常地狹窄,4名盲人就必須要通過王麗他們才能上下樓。他們的飲食也是非常差的,每天早晨是每人一個饅頭,中午是一塊大餅,晚上吃一些面條,食不果腹,他們應該說終年都沒有菜。 解說: 盛改正等人也曾試圖報警,但因為迷路最終被抓了回來,盛改正等人也曾試圖同北京西站逃跑,但因為身上沒錢,又不了解車次情況,最終也宣告失敗。 主持人: 一起又一起這樣的這種案件,證明昨天在北京法院開庭這樣的案件并不是一個孤例,而且中間還用的這樣一個詞叫招募殘疾人,去為個別的人,比如說積累財富提供這種幫助。其實之前法律上沒有相關的這種罪名很難去處理,尤其你抓不到他的組織者,只抓到基層的行乞者的時候,教育教育,管幾頓飯也只能把人給放了。但是我們看,從刑法已經加入了262條,其中有這樣的條款了,“以暴力脅迫手段組織殘疾人或者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乞討,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這樣的法條了,除了法律,還應該增加什么去更好地保護殘疾人的這種利益呢?想想看,有的時候他們的身份證,包括殘疾人證都是要被扣下的,這是另一種暴力和脅迫,繼續聯線中國殘聯維權部的權益處的處長張東旺。 你們一定也已經注意到了,這幾年逐漸增長的還有一定的智商和情商新的這種犯罪,而且是利用殘疾人,您的感觸是什么?特別是提醒社會要注意什么,怎么保護殘疾人? 張東旺: 保護殘疾人的權益是需要社會方方面面來努力,比如說就這個問題,一個方面公檢法司應該加大對組織殘疾人乞討的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我們殘聯包括社會也應該加強對聾啞殘疾人的法制教育,殘疾人是特殊群體,但不是特殊公民,也應該遵紀守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從源頭上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強對殘疾人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等的救助工作。比如說要對貧困的聾啞青少年、聾人入學進行救助,提高他受教育的水平。比如說我們要開展對殘疾人的就業培訓和服務,針對殘疾人的特點開辟適合殘疾人特點的就業的崗位,提高殘疾人就業參與,競爭的能力,包括提高殘疾人的社會保障水平,包括殘疾人的家庭對殘疾人不要遺棄,要維護殘疾人的權益。 還有一點,就是從全社會上加強無障礙環境的建設,無障礙環境不僅僅是設施上的,還有包括信息交流方面的,比如說聾人參與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字幕手語,盲人需要的語音和盲文,這都是能夠方便殘疾人更好地接受信息,更好地與人交流,更好地融入社會。這樣也是從綜合方面來維護殘疾人權益,都是下一步需要我們做的,一需要我們加強的方面。 主持人: 從法理上要對所有越界的行為要堅決地予以打擊,然后予以處理,但是還是從源頭上更好地去固本,讓殘疾人在陽光下擁有自己的權利,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欠缺,對吧? 張東旺: 是,比如說在2006年之前,因為刑法沒有相關的規定,像這方面的案件比較多,比如說我們山東的一個市進行了調查,在四年之間,組織殘疾人乞討犯罪的團伙就有121個,這僅僅是山東的一個市,那么組織的聾啞殘疾人達到近兩千人。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規定了組織殘疾人乞討犯罪的規定以后,這個案件就相對減少了。 主持人: 所以還是要用法律去制止這樣的行為更多地出現,但是還是要回到源頭,去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可以擁有更有尊嚴的生活,非常感謝! |
相關閱讀:
- [ 05-23]鄭州“無臂攝影師”記錄殘疾人生活 盼其坦然面對人生
- [ 05-23]兩聾啞人涉暴力脅迫殘疾人乞討 嫌犯供妹妹上大學
- [ 05-23]聾啞人脅迫殘疾人乞討 頭目月入10萬飛機坐頭等艙
- [ 05-22]尤溪縣幫助213戶貧困殘疾人家庭改善住房條件
- [ 05-22]“殘疾人職業常態化”更需從小“融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