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很多人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比如說地鐵、商場或者是在機場等一些公共場合,有人會突然在后面拍一下你,等你轉過身之后發現可能是一個男孩或者是一個小女孩,拿著一個卡片或者是鑰匙鏈沖你比劃著,但是他們不能說話,這個卡片上寫著"我們是聾啞人,這個鑰匙鏈或者是卡片我們手工制作的,希望您能夠購買獻愛心"之類的。 如果你可能有一些遲疑的時候,這些男孩或女孩可能還會拿出殘疾證來證明一下自己確實是聾啞人。面對著這樣一種沉默的乞求可能也不好意思說不獻出這一份愛心。但是我們都很好奇,卡片上寫的那些內容是不是真實的?而這樣的愛心又是否真的能夠幫助這些需要的殘疾人呢?昨天,北京朝陽法院審理的一起特殊的案件為我們揭開了很多答案。 去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一場斗毆揭開了一個秘密:在這個世界著名的空港里有人在進行所謂的"獻愛心"聾啞人乞討,并為了爭地盤而大打出手。而在公訴人掌握證據來看,這些乞討是有組織的。 公訴人:該組證據能夠證實該乞討團伙的層級管理情況,其中王志剛、于東東處于組織管理地位,負責管理所有殘疾人,提供傳單,收取乞討錢財,發放低額生活費以及租賃房屋等。張志國在王志剛的示意下,負責監督馮兆明、鄧瓊用,馮兆明、鄧瓊用分別管理數層殘疾人,負責監督乞討和收取乞討錢財等。同時該組證據還能證實,王志剛、于東東要求乞討殘疾人定期繳納規定數額乞討所得的事實。 在這個神秘組織中,普通的成員,每天只能獲得20多塊錢的生活和交通費用,而絕大多數討來的錢被交到組織“老大”的手里,有的老大每個月能收入10多萬,出行都坐飛機頭等艙。公訴人表示,老大為了能把錢上繳,不僅沒收身份證,還用打罵等方式脅迫這些聾啞人。 聾啞人:在石家莊被馮兆明和于東東打或罰站的時候,王志剛一般都在現場看著,他坐在椅子上抱著胳膊看著我們,抽著煙對我們說,我們都要好好工作,于東東把我身份證和殘疾證收走了,說他來幫我保管,后來找于東東要過好多次,于東東都不給,到現在都沒有拿回自己的身份證。 那么這些老大究竟是何許人物呢?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和于某某都是30歲左右的聾啞人,特別是于某某,一個白白凈凈的瘦弱女孩很難讓人聯想到“老大”。對于組織殘疾人乞討這樣的罪名,王某某和于某某都不認同,他們堅持沒有打人,大家就是朋友。 公訴人:你對其他的殘疾人有實施過毆打等行為嗎? 王某某:沒有,我真的沒有,說我打,我心里非常難受,我沒打人。 公訴人:那收他們的身份證了嗎? 手語翻譯:對,他收了殘疾證了。 公訴人:身份證呢? 手語翻譯:他說沒有,就他們住那澡堂子,把那身份證給他們了。 這場庭審異常艱難,原因就是聾啞人必須通過翻譯老師與人交流。正是因為與正常人的交流存在障礙,聾啞人之間非常容易建立起強烈的信任感,這也就是為什么他們特別容易被欺騙,特別容易被控制。手語翻譯老師透露: 手語翻譯老師:因為社會上他找不著工作,所以他就相信這些聾啞人,說給找工作他們就特別高興,所以來了。來了以后交了身份證了,他肯定得要訓練,這樣的話他們就非常聽他的話,這個頭對他們聽話的人都特別好,給吃的、給他錢,但給不了多少錢,給個2、30塊錢,這聾啞人就知足了。 殘疾人找工作非常困難,所以很多聾啞人輕易相信別人的話到北京行乞過活。在家人的心中,這些被告人都有很多很多的情非得已。被告人于某某的父母情緒激動地說,自己的孩子很難找到工作,她在北京做的也就是買賣小飾品的生意。旁聽席上,一個年輕的小姑娘哭著說,姐姐于某某含辛茹苦的供自己上大學。 記者:她當時好找工作嗎? 于某某父親:不好找工作。 于某某母親:我的女兒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 于某某父親:低保也沒辦過,咱也不知道。 記者:她自己還有孩子是嗎? 于某某母親:她當然有孩子了,她自己要養一個孩子。 于某某妹妹:上大學的錢都是我姐給拿的。 正如公訴人所言,雖然殘疾讓被告遭遇相較于常人更多的困難,但是他們不應該就此從事犯罪,更不應該對和自己一樣的殘疾人兇殘相向。與此同時,社會對于殘疾人群的關愛是不是也不夠呢?本案法庭將擇日宣判。(記者季蘇平) |
相關閱讀:
- [ 05-23]聾啞人脅迫殘疾人乞討 頭目月入10萬飛機坐頭等艙
- [ 05-15]漳5名聾啞人結伙 專挑單身女司機敲窗搶包
- [ 05-15]5名聾啞人結伙 專挑單身女司機敲窗搶包
- [ 05-15]一人敲車門一人搶包 漳州警方打掉聾啞人犯罪團伙
- [ 05-15]一人敲車門一人搶包 漳州警方打掉聾啞人犯罪團伙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