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2月22日電(記者陳灝、席敏)據山東省郵政管理局披露,一份裝有劇毒化學物品氟乙酸甲酯的快件發生泄漏,造成山東1人死亡、多人中毒。這一事件將安全性本就備受關注的中國快遞行業再度推上了風口浪尖。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應當盡快制定與當前電子商務市場相匹配的郵政法規,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管力度。 死者劉興亮11月29日收到了妻子在電子商務網站給孩子購買的鞋子。然而,收到圓通速遞公司送來的快件之后,他當天就出現了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公安部門的檢驗結果顯示,劉興亮死前有氟乙酸甲酯中毒癥狀,來源正是那份快件。他的遺孀焦女士也有同樣的中毒反應,目前還在接受治療。 山東省郵政管理局20日披露:11月28日,圓通速遞的網點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卸載一件由武漢發往濰坊的快件時,發現有液態化學品泄漏,48小時內先后導致5名工作人員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 然而,泄漏發生后,濰坊捷順通快遞公司并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當地郵政管理部門報告,而是自行對疑似污染快件進行了隔離,次日將同一車次的其他快件先后投出,導致多名收件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反應,并造成1人死亡。 承運企業圓通公司20日在官方網站上解釋稱,發生泄漏的快件來自湖北省荊門市一家化工企業,兩名員工在卸載快件時出現不適。工作人員立即與寄件人聯系,對方堅稱托寄物品無毒無害,被污染的快件只需進行通風晾曬處理。直到第二天,捷順通公司又有3名員工中毒,發件企業才承認寄出的物品是劇毒的液體氟乙酸甲酯。 收寄氟乙酸甲酯是否真是因為工作人員輕信發件企業的話,目前還有待考證。但中國郵政EMS一位工作人員指出,承運化學產品需要的資質,圓通公司并不具備;化學產品即使無毒無害、證照齊全,也不能和日常用品混在一起發送,而是應該通過專門的渠道來投遞;此外,其他快件被污染,應當終止投遞。 目前,這起案件的發件工廠負責人已經被山東警方拘留。據公司一位副總經理介紹,他們這已經是第三次通過圓通快遞化學樣品。 近年來中國快遞業迎來了發展的井噴期。中國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僅今年11月份,中國快遞業務量就完成10.9億件,同比增長61.9%。 這起快遞“傳毒”致死事件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快遞行業的安全拷問。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快遞安全問題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在此之前,快遞行業曾因為倒賣個人信息、監守自盜、暴力分揀等問題而受到輿論聲討。 “快遞業發展得過快了。”北京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邱寶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他認為,快遞市場發展過于迅猛,同質競爭激烈,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同時,快遞行業準入門檻不高,魚龍混雜,對行業的整體發展也構成了不良影響。 也有專家指出,中國政府部門對快遞行業缺乏監管,也為這次致人死亡的事故埋下了伏筆。山東魯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國利說,當前,政府部門只能在事后對快件的流程進行追溯,以判斷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并進行追責。這種機制難以在源頭保障快遞服務的質量和安全。 邱寶昌認為,應當加強相關立法工作。他說,郵政法已經嚴重滯后于市場,亟須進行更新。中國電子商務的立法已經進入程序,而物流是電子商務的“最后一公里”,也需要相應的法律進行配套。 “政府部門應當以法律法規推動快遞行業的自律和他律。”他建議,在相關法律中應對權責進行進一步明確,只有提高違法成本和經營門檻,才能倒逼快遞企業加強自身的流程管理和人員素質培訓,確保服務的效率和安全。 |
相關閱讀:
- [ 12-22]“奪命快遞”一涉事負責人被刑拘
- [ 12-22]“奪命快遞”折射監管缺失 物流立法需加強
- [ 12-22]“毒快遞”折射快遞收寄漏洞 驗視制度形同虛設
- [ 12-22]“奪命快遞”寄件人被警方控制 涉事網店已停業
- [ 12-22]北京快遞公司嚴查寄件流程 快遞收件今起嚴格開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