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安全屢觸公眾底線 中國官方頻推“重典”治亂
www.fjnet.cn?2013-07-06 1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根治“懶政” 官方重拳打擊監管瀆職 但通過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來改善目前食品安全現狀的問題,僅是措施之一。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后,民眾頻對政府執法監管產生質疑。分析不斷見諸報端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難發現,監管失職瀆職已成為導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多發的重要原因。 今年5月,央視曝光山東省濰坊部分姜農用劇毒農藥“神農丹”種生姜,在報道中,這些顯不出有多奸猾的姜農,卻干出了貨真價實傷天害理的事——神農丹50毫克就可毒死一個成年人。當地姜農都知道這種劇毒農藥的“厲害”,產的姜只外賣,自己不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此前接受采訪時指出,部分執法部門的執法不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監管的威懾力,應采用“殺一儆百”的執法方式,提高企業違法成本,違法企業要被罰到傾家蕩產,一旦違法就不能被允許第二次進入這一行業。 據了解,當地有“內銷姜”和“出口姜”兩種,“出口姜”是不用高毒農藥的,因為外商對農藥殘留檢測非常嚴格,當地監管也就做到了無縫隙;“內銷姜”檢測不嚴,監管也就因此失職。 有“懶政思維”的又何止山東濰坊一家。去年4月云南出臺全國首個《關于做好地溝油制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導意見》,但該文件的執行至今仍是空白。目前,昆明每日150噸地溝油無人監管,談及原因,昆明城管局相關負責人稱:“地溝油是清朝就形成的,現在突然讓我們統管,這是很難做到的事!” 鑒于現狀,今年5月3日,最高法、最高檢發布關于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從嚴量刑的司法解釋,對食品監管失職瀆職處理作出了明確規定:監管瀆職最高可判十年。這被外界視作規范食品安全問責法律依據的重要信號,彰顯國家打擊食品安全監管瀆職現象的決心。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勇近期就反復提及“社會共治”理念,并希望借此重塑社會食品安全環境。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沈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指出,有關部門在監管過程中,要與公眾進行風險交流,“用一種看得見的方式監管,主動揭露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通過各種方式,預防食品安全問題出現”。 規范“尺子” 從根源斬斷企業“標準門” 如今,監管的“尺子”還有待規范。今年,農夫山泉有點“煩”,被指產品標準不如自來水,依據來自其采用的浙江省《瓶裝飲用天然水》地標中,鎘、砷等上限寬松于國標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一倍以上。而農夫山泉稱,其產品質量高于國家現有任何飲用水標準。 一時間,眾說紛紜,迷霧重重。調查顯示,農夫山泉采用的浙江地標是2005年發布的,與當時有效的舊版生活飲用水國標,以及瓶(桶)裝飲用水國標相比,許多指標確實更為嚴苛,而質疑者用于對比的新版飲用水國標則是2007年才開始實施的。 對此,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長劉文君指出,我國在標準制定、產品監管等方面還有一定的問題。 據了解,國家衛計委日前針對近期的瓶裝水質量風波表態:國家標準既出,地方標準廢止。可以說,這一表態對于這場風波“一錘定音”。然而,地方標準的廢止,并不意味著標準就不亂了,瓶裝水就徹底安全了,因為國家標準本身還有很多問題。 在董金獅看來,正在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對此進行調整,對重合的標準進行合并,缺失的標準進行補充,滯后的標準進行完善,這種調整針對性強,相信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國內食品安全標準水平。 (中新網7月6日電/記者 程濤)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4]意大利食品安全檢查擴至拉齊奧大區華人餐館倉庫
- [ 07-04]七成觀眾對食品安全不滿意 武漢食藥局長心難安
- [ 06-29]南山奶粉維生素K超標?質監認為標注欠妥但送檢合格
- [ 06-27]商家商品缺生產日期被罰 尤溪工商嚴管食品安全
- [ 06-23]食品安全將設國家"唯一標準" 專家:標準需與時俱進
- [ 06-22]專家: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只會比傳統食品更高
- [ 06-20]遼寧擬出新規:收購銷售病死豬將入“黑名單”
- [ 06-20]廣東打擊食品犯罪活動 搗毀“黑作坊”3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