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新政引各方熱議 重拳之下須防誤傷
2013-03-03 09: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重拳征稅須避免誤傷 業內期待更完善措施 雖然按20%的標準征收個人所得稅并不是一個新規定,但依然遭到了很多爭議,如此大幅度地提高賣房成本,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投資投機需求,但不分套數、不論買房年限,“一刀切”的按所得20%征稅,讓改善型買房人大呼“傷不起”。 有輿論擔憂,雖然細則以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為出發點,力求解決更多民眾的住房問題,但在熱點城市房源供不應求的狀況下,新增的個稅稅負或將再次轉嫁給購房者,加重其購房壓力。 一位微博名為“一月的劉志摩”的網友分析,若房主不愿放棄利潤,勢必抬價銷售,可能導致兩種情形:一種是將稅負直接轉嫁給購房者;另一種是普通民眾轉買為租,再次推高租金的價格。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程恩富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分析,對二手房交易課重稅可能打擊投機,有助于抑制房價的上漲,但此舉會波及“改善需求”,同時可能推高新樓盤和房租的價格。他強調,交易環節20%的稅率偏高,未來需要適度下調。 媒體稱房價屢調屢高 政策需精細化 從2003年的“18號文”,到隨后出臺的“國八條”、“國六條”、“國四條”、“國十條”、“新國八條”,再到最新出爐的“國五條”及其細則……10年里,國務院先后9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房地產市場調控。 新華社文章稱,10年持續調控,房價一路走高。如何吸取過去教訓,既做到房價合理回歸,又避免傷及無辜,是新一輪樓市調控必須面對的難題。 文章稱,業內人士總結十年調控的一個“共性”是,調控過多在購房者身上做文章,實際上是在抑制需求。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說,“限字令”歸根結底就是讓很多人沒有購房資格,或是提高購房成本。 由于購房需求是多樣化的,“一刀切”的政策難免傷及無辜。專家說,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房價調控需要精細化的差別對待,政策條款必須對剛需、改善性需求和投機炒房作出區分。 |
相關閱讀:
- [ 03-03]新華社稱樓市房價屢調屢高 讓很多人沒購房資格
- [ 03-02]媒體稱國五條細則比預期更嚴厲 凸現調控延續性
- [ 03-02]陳國強:樓市調控新政或將在客觀上推升二手房價
- [ 03-01]中房協:2013年樓市前景或好于去年
- [ 03-01]未來數月或現樓市政策重要窗口期
- [ 02-26]樓市“熱度”不減 調控細則呼之欲出
- [ 02-26]國土部回應新“國五條”將增強樓市調控針對性
- [ 02-25]樓市回暖調高開發商期望 業界稱后市將保持平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