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帶出產業新結構
2013-02-20 15:10? 王信川 錢箐旎?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h 自2012年1月1日上海“營改增”試點啟動以來,試點地區已擴大到12個省、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截至目前,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的納稅人超過100萬戶,12個試點地為企業直接減稅超過400億元,小規模納稅人稅負下降幅度平均達40%,有力支持了小微企業發展。 日前舉行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座談會上傳出消息,“營改增”試點將適時擴大改革范圍,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 “2012年度‘營改增’試點任務圓滿完成,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日前召開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座談會上表示,從試點各地情況看,“營改增”已取得明顯成效。 稅制環境有效改善 據有關試點地區財稅部門負責人介紹,“營改增”以后,實現了由“道道征收、全額征稅”向“環環抵扣、增值征稅”轉變,解決了重復征稅的問題,為企業創造了更為有利的稅制環境。 一是促進了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一方面,有效激發制造企業采購現代服務的積極性,促進了制造業的升級改造和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制造業對相關服務需求不斷增加,也反過來促進了服務業發展。 二是跨區域、跨行業抵扣鏈條的形成,強化了區域內外、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區域合作不斷加深。如,試點以來,江蘇、上海、浙江3省(市)合計接受安徽“營改增”專用發票3.3萬份、稅額2.7億元,占到安徽開具給外省總份數的50%以上,進一步密切了安徽與長三角地區的經濟聯系。 三是促進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對接。“營改增”對試點企業提供的交通運輸、研發和設計服務實行零稅率,實現了與國際通行稅制的接軌,提高了服務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增強了企業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去年,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上海仍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0多家,投資性公司25家,研發中心17家,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5%。 |
相關閱讀:
- [ 02-19]營改增部分企業稅負增加 短期內政府將予以補貼
- [ 02-19]“營改增”試點擴圍方案正抓緊研究制定
- [ 02-19]數據稱營改增去年減稅超400億 多省區申請試點
- [ 02-10]“營改增”進入攻堅時 十多省區市申請試點
- [ 02-04]三明市營改增試點首月凈減稅收近百萬元
- [ 01-23]提供廣告服務的單位和個人將不再交營業稅 改交增值稅
- [ 01-22]福建:“營改增”試點首年預計可結構性減稅30億元
- [ 01-22]福建營改增試點納稅人一個月減稅4604萬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