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持續“停擺”43天后,美國聯邦政府此次“重啟”更像是短暫的“停火”,兩黨斗爭仍在持續。 美國東部時間12日晚,隨著眾議院最終投票通過了此前在參議院獲得通過的《持續撥款和延期法案》,特朗普隨即簽字確認,讓法案正式通過,使得美國聯邦政府得以在午夜前恢復運作。美國政府的“最長停擺紀錄”終于在第43天落下帷幕。 但這場來之不易的“重啟”更像是一場短暫的停火,而非真正的和解。這份由兩黨談判多輪、幾經妥協的臨時預算法案,只能讓政府運轉到明年1月30日。這意味著,短短兩個多月之后,華盛頓可能再次面臨“停擺”風險。而最核心的爭議,像民主黨人堅持的全民醫保補貼條款,依舊沒有被納入預算,這也是共和黨方面堅決反對的重點,他們認為增加醫保支出會推高赤字。因此,停擺雖然結束,但兩黨的政治裂痕仍舊清晰可見。 財政部內部人士透露,部分民生項目的資金撥付仍需時間,低收入家庭依賴的食品援助與住房補貼發放,預計要到本月底才能完全恢復。 有美國媒體評論稱:“這場停擺的結束,不是政治智慧的勝利,而是政治代價的暫停。華盛頓用43天的混亂換來短暫的兩個月喘息。”可以說,美國政府的重啟是經濟系統重新運作的開始,卻并非政治系統的修復。明年1月底的預算大限、全民醫保補貼的博弈,乃至明年中期選舉前的財政攻防,都將成為兩黨持續拉扯的主戰場。 |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