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生死離別前以血為馮生畫網巾。(福建省實驗閩劇院供圖)
馮生獄中自畫網巾。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供圖) 東南網10月23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陳尹荔) 網巾一片,洞見人性幽微;以血為墨,畫盡千古哀思。 21日和22日,由省文旅廳指導、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排的閩劇《畫網巾先生》在四川省文化藝術中心上演,角逐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劇目獎。 作為近年來國內劇壇難能可貴的優秀新編歷史劇,《畫網巾先生》為一眾閩劇青苗鋪就了通往藝術殿堂的道路。福建省實驗閩劇院以該劇的創排和提升為抓手,著力做好青年演員傳幫帶,打通人才培養渠道,夯實人才成長階梯,在劇目獻藝中國藝術最高獎競演之際展示優秀答卷。 青年演員逐漸挑起大梁 據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介紹,《畫網巾先生》的團隊是1953年建團以來參加國家級賽事最年輕的演員隊伍,此番派出了青年演員的最強陣容。 飾演泰寧知縣江申來的唐桂林和飾演清朝福建總兵王之綱的鄭寧都是“85后”,飾演秀才馮生的林宇輝和飾演邵武府守將池鳳陽的林仁冰都是“95后”……全劇最年輕的演員周杰是“05后”,今年19歲,剛從福州市藝術學校閩劇班畢業。 但這群青年人已經在各大戲曲比賽中摘金奪銀:唐桂林曾兩獲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比賽金獎,其中一次名列榜首;鄭寧在省級戲曲賽事中拿過5金2銀,是閩劇重要代表性劇目《曲判記》《乞丐皇帝》的第一男主角;林宇輝兩獲福建省藝術節全省戲劇會演金獎,其中一次是榜首,還被評為“2025中國戲劇表演藝術年度新秀”,他在《大破天門陣》《紅裙記》《荊釵記》《荔枝換絳桃》中均擔任主要角色;林仁冰在福建省藝術節全省戲劇會演、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比賽中各獲1次金獎,在閩劇多個重要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 閩劇要振興與繁榮,必須造就一種人才迭出、后繼有人的局面。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多年來一直力推新人,也希望未來有更多年輕人在各大賽事中嶄露頭角,走進戲曲藝術的最高殿堂。”周虹說。 在21日晚的首場演出中,林宇輝的表現可圈可點。他說:“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院團對青年演員的重視和栽培。畢竟參加文華獎這么重要的賽事,關乎的不僅僅是院團的榮譽,也是福建藝術的榮譽。這么重要的戲交給我們青年一代,院團確實很有遠見和魄力。” “《畫網巾先生》是很有內涵的一部戲曲作品,它傳遞出來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蘊,以及劇中人堅守傳統文脈的信念,對當代年輕人是有警示意義的。參與這部戲,讓我們這些青年演員在踐行傳統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藝術使命上更加登高望遠。”鄭寧說。 文旅部藝術司原一級巡視員呂育忠表示,通過《畫網巾先生》看到了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新一代演員的成長,確實非常不錯。 著名秦腔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柳萍說,《畫網巾先生》尤其讓人可喜的是青年演員表現讓人眼前一亮,“勇于讓青年演員挑大梁,我覺得院團領導的這個決策是正確的”。 精品意識鋪就成長階梯 自2022年開始創排以來,《畫網巾先生》歷經近20次大幅改稿,先后形成了5個版本。在精品意識的引領下,創排過程對演員的雕琢和培養可謂脫胎換骨。 青年演員人生閱歷比較簡單,很難精準把握劇中厚重的歷史感。為此,導演徐春蘭開出了一系列影視、戲劇、書本的讀覽清單,讓青年人盡快吸收藝術養分,彌補先天不足。 鄭寧回憶說,導演推薦的電影多為戰爭題材的中外佳片,包括《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家》《黑天鵝》《國王的演講》,以及今年熱映的《南京照相館》《東極島》等。“這都是為了讓我們盡早‘入戲’——感受戰爭鐵蹄下底層百姓的命運多舛和內心煎熬,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學習片中優秀演員的表演手法。” 為加強學習效果,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在劇場搭建了LED屏幕,組織劇組人員每天觀看影視作品、收看電視和新聞,讓青年演員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寫心得,前后開了十幾次座談會。 為全方位提升藝術水準,院團邀請閩劇表演藝術家林瑛和陳乃春,為演員指點福州話臺詞的文讀翻譯和道白念誦,邀請福州市閩劇院作曲家陳德忠、福建師范大學聲樂教授林立君進行唱腔打磨,還邀請了福建京劇院花臉演員黃嵩來指導同一行當的演員。 男主角秀才馮生是全劇的靈魂人物和筋骨,扮演者林宇輝在徐春蘭的引領下,一直在揣摩和感受人物,光行當就經歷了4次根本變動。 “第一階段我按老生來演,第二階段按小花臉,第三階段是小生和小花臉結合,到第四階段又改以小生為主。”林宇輝介紹說,“在不斷的打磨中,人物感覺越來越水落石出。現在的表演是讓人物越來越純凈,從而傳遞出的情緒越來越悲涼——那種底層書生在滾滾歷史車輪碾壓下的悲涼感,在空氣中一點一點形成氣場,全劇堅守道統的主旨才能更加直擊靈魂。” 林仁冰感嘆說:“靠內心活動的外化來刻畫人物的情感關系,是飾演該劇最大的挑戰,非常考驗控場能力。是院團和導演的不懈栽培,才有了我們現在的領悟和成長。” “自畫網巾那場戲,林宇輝‘吃’得很透,好像戲魂附體一般。雖然是獨角戲,但他的氣場牽魂攝魄,是全劇的決勝關鍵;唐桂林飾演的江申來內心必須特別飽滿,才能把這個戲串起來,是定海神針:鄭寧的王之綱,自憐憐人的復雜心緒纖毫畢現,展現了深厚的功力;池鳳陽性格乖張、心理扭曲,林仁冰對他的演繹也是活靈活現。”福建省實驗閩劇院藝術總監、在劇中飾演女主角嚴氏的陳瓊分析說。 “這部戲兼具閩劇源流儒林、江湖、評講三大風格,對青年演員是很好的磨礪,讓他們的藝術水準有了質的飛躍。”周虹說。 傳幫帶培育共同進步的生態 “《畫網巾先生》的演員隊伍形成了‘70后’‘80后’‘90后’‘00后’的人才階梯,領頭的‘70后’陳瓊發揮了中國戲劇梅花獎演員的榜樣作用,通過傳幫帶,引領各年齡段演員共同進步。”周虹告訴記者。 “陳瓊老師令人敬佩。她作為藝術總監,陪著我們一遍一遍重復排練,從無怨言,從不懈怠。”林宇輝回憶說,在2024年福建省第九屆藝術節上,他和陳瓊在劇場的大廳售票處對戲,四周環境嘈雜,兩人卻能哭得稀里嘩啦。“排練投入到這種程度,我很感動,也很感激陳瓊老師。” “要學會拋戲、接戲,你把這個戲遞給我,我才能更好地把這個戲再傳遞給你。”“去研究演員孫儷在電視劇《甄嬛傳》里的幾種哭,有含蓄的哭,悲傷的哭,很放聲的哭,很小聲的忍在心里的哭。”“做加法是一種演出,做減法也是一種演出,取決于對人物的理解和與觀眾能量的交流。”……創排過程中,陳瓊將數十年演藝心得悉數傳授給青年演員,讓他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飛速進步。 日復一日的言傳身教,使陳瓊對林宇輝的成長既驚嘆又感慨。“演出前我倆要對詞,雖然他還沒有扮上,但他縮在那里的樣子,讓我覺得他就是馮生。”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藝術青苗的成長離不開劇組各門類的支持。從樂隊、舞美、燈光到妝造,劇組所有老師都對下一代傾囊相授。尤其是主胡陳照,是青年演員公認的恩師。 優秀劇目的成長,背后還有專家們的心血。《畫網巾先生》創排3年來,為深度整合、充分鞏固、延展擴大表現心得,劇組開了近20次專家點評會。 唐桂林說:“專家們的深度剖析讓我了解到很多自己沒能分析出來的人物性格特征,對特定歷史背景下劇目的主題意旨也更加明了。”林仁冰說:“專家的講解讓我對人物站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挖掘表演就更有方法、有思路。” 在各種研學、傳習機制的帶動下,劇組的青年演員間也形成了很好的互助生態。每次排練完,他們都會相互說戲。 “克服至暗時刻,迎來的將是藝術上的光芒四射。”見證青年演員3年來的變化,周虹十分欣慰,“在劇院全體同仁的努力下,閩劇青年一代在塑造人物、刻畫人物、處理人物關系和戲劇沖突,以及對道白的處理、手眼身法步的運用方面,都實現了全面提升。” |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